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6年5月间,我们专程护送文物到南昌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鉴定,其中有我馆在1987年严厉打击文物走私与盗掘古墓专项斗争中于公溪镇缴获的青花梅瓶和青花香炉。耿宝昌先生看了之后,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他又说:“这些文物如果能弄清它的来历和确切年代的话,那么,它还可以升级。”这些年来,耿老的话我们一直记在心上,并想方设法要把它弄清楚。最近两年,馆里曾经多次派员到公溪镇调查,但因时隔十余年,给我们的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工夫不负有心人。由于我们不辞跋涉之劳,终于了解到这些遗物出自距公溪镇四公里的马迹湾村后山上一座古墓,还有一…  相似文献   

2.
3.
江西德兴市两座明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德兴市博物馆于1990年在香屯镇和万村乡清理两座明代墓葬。现简报如下:一、M;位于香屯镇叶家村湖田山麓。1990年5月28日,该村村民在平屋基时发现一座古墓,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墓门用菱花纹模印青砖砌筑,墓底为三合土打平。棺木、骨骸已朽烂,残存铁棺钉多枚。出土有瓷炉、瓷瓶、瓷碗、地券等遗物。黑酱油桑形三足鼎炉1件(M;:引。高7、口径15.8、腹径17厘米。口沿外折,呈宽微孤状。束颈,腹突鼓,器体扁矮。足呈尾裆形,有敦实感。股骨灰白色,坚硬。外壁满施酱黑釉,釉面光亮。黑酱釉朝耳瓶2件(M;:1)。造型相同,均有…  相似文献   

4.
江西南城明益庄王墓出土文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1959,(1)
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于1958年9月26日至10月12日,为配合洪門水库工程,发掘了明代朱厚烨(益庄王)及妻(妃)王氏、万氏的墓。这座墓在南城县长塘街北面約二百米的小山上。墓前有翁仲、石獅及神道碑。墓门外有砖砌封门墙(即金刚墙)四道。在第二道墙頂,有女陶俑五个,第三道墙頂,又有陶俑三十多个。大多数陶俑或騎馬、吹号,或敲鑼、击鼓,姿态活泼。墓门及墓室,都用  相似文献   

5.
江西南城明益定王朱由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月,江西省文物工作队会同抚州地区、南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南城县发掘清理了明代益定王朱由木及其元妃黄氏、次妃王氏的合葬墓。朱由木棺室部分被盗,黄妃棺室严重被盗,仅王妃棺室保存完好。墓中出土了金器、银器、玉器、铜器和瓷器等一批文物,为研究明朝末期赣东地区的历史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6.
江西南城明益王朱祐槟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1月下旬,江西省考古工作者在南城县红湖公社红岭大队外源村北,发掘了明代益王朱祜槟夫妇合葬墓,出土二百余件文物,为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一批参考资料,现将发掘情况,报告如下: (一) 墓地外况外源村位于县之东南,距城十七公里,南至洪门车站一公里。村庄座落在山谷小盆地东南方。村北有一高山,名曰金华山。山之南麓有一小丘陵。丘陵南端为一小山包,朱祐槟墓即在此山包之中。山包上有明清晚期墓葬。在山下水田路边,发现许多琉璃瓦  相似文献   

7.
龙泉窑属南方青瓷系统,窑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它是在继承越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初创期的产品与越窑没有多大区别,至北宋时期已脱颖而出,南宋是其鼎盛期,元代龙泉青瓷的产地、产量继续扩大,尤其在烧造大件器物的技术上有所突破,明中期后渐趋衰落,清康熙以后龙泉窑停烧。龙泉窑是一个庞大的青瓷窑系,其产品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现。江西地区明代纪年墓中出土了一批龙泉釉青瓷,并且大多集中在藩王、高官及其家族墓中,这批青瓷究竟是浙江龙泉窑烧造的还是江西地区仿烧的,有不同的意见。本文拟对这批青瓷集中地作一详细介绍,并试着对窑…  相似文献   

8.
  田庄  何莉  赵德林 《南方文物》2013,(4):36-39
2012年6月3日,江西南昌市博物馆接到青云谱区文广局通知,在位于青云谱区的江联小区施工工地(图一)发现一座古墓。南昌市博物馆工作人员随即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赶赴现场实地查看,并制定了发掘和文物保护方案。6月11日至12日,市博物馆对该墓葬进行了清理。现将墓葬清理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所见唐代金、银、铜钗进行类型学研究并对此分期。第一期钗形简单,多为“U”形。第二期“U”形钗开始变为环形或云头形,钗头装饰性加强。第三期各式花钗出现并极为流行。唐钗装饰形式由简而繁,期间受到外来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宝石学和物理镨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肉眼和宝石显微镜观察、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贵金属含量检测仪等大型仪器测试,对江西南昌市新建县华东交通大学校园内发掘出土的一件玉圭、两组玉组佩、五枚金镶宝玉石戒指和一枚金钗的材质成分作了科学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两种玉器的玉质成分是软玉,戒指的戒面有绿松石、蓝宝石和尖晶石,金钗的黄金含量为96.75%,而戒指金托的黄金含量仅为78.24%。从而提高了出土金玉器研究的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11.
论土墩墓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墩墓是我国古代一种较为特殊的葬式.其营造特征是以平地(或亦有少数设坑)埋葬,一般未见有葬具,随葬品多属陶瓷类器物,并在其上起封堆土,外形略呈馒首状.分布范围主要在江南地区,并以宁镇(南京、镇江)、衢新(衢州、新安江)及皖南等地最为密集.土墩墓虽然自50年代即已被发现,但当时人们对它的特征及其时代,却是囿于材料的孤立、零碎,而难以得出全面、系统的认识.其后,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70年代中叶,宁镇地区的考古工作者,相继在句容浮山果园、溧水乌山及高淳顾陇等地,陆续清理、发掘了多座土墩墓,取得了一批较为丰富、可靠的考古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刘兴、邹厚本等先生分别撰写了有关论文,开始了对土墩墓综合研究的工作,他们的许多观点至今仍不失其正确和学术的价值.近些年来,土墩墓考古的数量和范围,都有了新的突破;特别是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湖熟文化遗址考古,更有着令人瞩目的收获.为此,这就有必要对土墩墓分期及其有关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反思.本文仅是这方面的一次粗浅的尝试,希望能得到考古界同仁的批评教正.  相似文献   

12.
湖北宋墓分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湖北地区在宋代地跨五个大的行政区域(路),其中部与南部属荆湖北路北段,北部及西北部属京西南路南段,东部属淮南西路西段。另外,西部与西南部分属州路东段和江南西路北段[1]。两宋时期,今湖北的大部分地区始终处于宋王朝的版图之下。建国以来,湖北发现了一批两宋时期的墓葬。据初步统计,已公布的北宋纪年墓有11座,南宋纪年墓3座。另外,还有非纪年墓二百多座。它们是湖北地区两宋考古的基础材料,但以往对湖北宋墓的研究,一般限于对个别墓葬年代的考订或出土瓷器的窑口分析[2],综合性研究比较欠缺。因此,本文拟就已发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3.
周丽娟 《东南文化》2005,(6):i0001-i0002
上海地区汉至清代的墓葬内普遍都有铜镜出土,是一种常见的随葬品,经过整理、排比后发现,其形制、纹饰的变化有着一定的规律性,这种发展演变规律符合整个中国铜镜发展史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1980年3月,我队配合驻洛解放军基建工程,于洛阳东郊史家湾村北清理明墓一座。该墓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遗物比较丰富。兹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墓葬地表无封土,墓底距地表5米,正南北向。由墓室、甬道、门楼和斜坡墓道组成。建筑材料以砖为主,砖长28、宽15、厚6厘米。门楼覆瓦。墓门及封门构件,取用石材.基道由封门石处起坡,显有台级。  相似文献   

15.
蒋晓春 《考古学报》2008,(2):195-252
目次一墓葬形制分析二随葬品分析三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分期三峡地区秦汉墓的发现最早可溯至1871年。此后经过长时间的沉寂,直到抗战期间各地高校和科研院所大量迁渝,在重庆掀起了一个发掘和研究秦汉墓的小高潮。其中比较重要的发现有:曾家岩求精中学(今重庆六中)、国立中央大学、江北培善桥、江北相国寺、  相似文献   

16.
刘娘井位于湖北圻春县圻州鎮附近,相传墓主人刘氏(荆端王朱厚(火全)次妃)路經此地溺死于井中,因而得名。这里是东汉至明清时代的古墓葬区。該墓是1955年多黄土乡农民兴修水利时發現的,1956年2月,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会派夏盾、徐松俊前往清理。該墓在安陽山的南麓,刘娘井村东南約八十余米。地表上略呈不規則的椭圆形状,封土厚約0.6至1.1米,在封土下鋪一層厚約0.4至1.2米的白石灰和碎石片,墓座东朝西,方向为北偏东84°。呈长方形,东西长5.1米,南北寬2.8米。通高2.35米。墓口稍大于墓底,墓的四壁和底部全用三合土筑成,壁厚約0.45米。土質相当坚固。墓頂两檐用青砖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1月至1983年8月,因农民打屋基和修建水沟,发现古墓四座,编号为M_1、M_2、M_3、M_4,现将出土情况简介如下。该四座墓分别位于四座黄土坡地上,离地面约1.5米深,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M_1长3.2米、宽1.6米、高1.4米,墓向西偏北9°。M_2长4.3米、宽2.4米、高1.6米,墓向南偏西5°。M_3长3.4米、宽2.4米、高1.5米,墓向正南。M_4长4米、宽2.1米、高1.2米,墓向南偏东8°。以上四座墓的棺木均已朽。  相似文献   

18.
1991年,江西九江县沙河街居民在陶渊明纪念馆西侧约50米的山坡上开荒种菜,于地表下发现一堆乱砖,挖出12件陶瓷器,当即送交县文管所。业务人员随即到现场察看,确认是一座坍塌的砖室古墓。后来补作了清理。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为东西向,砖室券顶结构,平面呈长方形,无通道。内长3.26、宽0.65米,底至顶高1.15米,顶至地表0.8米。券项前段坍塌,后段残长1.73米。整个墓室积满淤泥。墓室砌法:先于地表下挖一长坑,继铺人字形地砖一层,在地砖上砌垒墙体左右各18层,单砖平铺,错缝顺砌,黄泥勾缝;其中第7、第10、第1…  相似文献   

19.
江西德安北宋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年在德安县城南发现1座北宋纪年墓。墓穴为东西方向,长约2.5、宽1.5米,砖结构。出土青白瓷器、灰陶器、地券、墓志等,现介绍如下。青白瓷钵 1件。高10.5、口径21.5、底径9厘米。侈口,领内收,圆肩,斜腹,平底。薄胎,瓷质细腻,釉色明亮(图一:6;二)。青白瓷点彩粉盒 1对。高7、最大直径  相似文献   

20.
1982年冬,九江县五丰村农民谢宗林翻地时挖出几件文物,县文管所闻讯后派员前往调查,并征收了全部出土文物。现将调查情况和出土文物作如下介绍。文物出土地点在县城沙河街北4公里当地称为纱帽山的地方,东距南浔铁路约100米,在山脚下,傍近耕地。据发现人介绍,地面下似为一长方形墓穴,但没有发现墓砖、葬具或人骨,仅捡到几枚锈蚀严重的铁棺钉。据此推测可能为一竖穴土坑墓,因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