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古学是19世纪科学与文化迅猛发展时代的产物,考古学的发生与发展当然也加入了那个时代的大合唱。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与社会、与公众的关系,考古学知识的普及问题也是考古学家不断思考与探索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考古学已走过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考古学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突显考古学的价值?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张忠培先生在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召开的学术报告会上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重要方向。本刊发表该文,希望引起业界的关注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考古学世纪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的绝大部分时间,基本上是在热战和冷战中度过的。在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人们终于争来了能憧憬更美好未来的和平与发展的局面。在此世纪转换之际,我们这些从事考古学的人们,不时地出现了前瞻性思考,或禁不住要问:21世纪的考古学将会是怎样的?我们都不是预言家,未来的事情不好预测。不过,前瞻性思考的真理性往往深藏于对往昔的回顾和对今日现实的审察之中。因此,为了思考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还得从这个学科的昨天和今天谈起。限于篇幅,尤其限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俞伟超先生离开我们整整一年了,我们在心底深深地怀念他。 俞先生不仅为中国考古学实践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也为中国考古学的未来进行了极有意义的前瞻与探索。俞先生不仅属于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更属于我们中国考古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五●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十四章弥生时代的服饰弥生时代的服饰,与绳纹时代最大的区别,就是随着纺织物的出现给服饰带来了变革。但如果要详细论述这个时代的服装,因没有实物留下,还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只能很概括地说与古坟时代没有多大区...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5,(2)
<正>科普对每个学术人来说并不陌生,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这个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科普?我们该如何进行科普?我们做科普到底想科普什么呢?无疑,科普,一定是科普科学知识。如果科普科学知识,是哪些知识呢?什么样的知识呢?实际上大家也有一个共识,只是科普科学知识显然是不够的,尤其在当今网络发达、容易获得知识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创新的五大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创新时代的情况下高校如何推动新形势下统战工作?本文在转变思维观念,建立健全统战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何发挥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是我国考古学,特别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一项基本任务。 1979年4月,在西安召开的全国考古学规划会议上,我们曾经提出这个问题,目的在引起各地的同志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重视,并适当地把它列入今后的工作计划之  相似文献   

9.
正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符号,"五四"在不经意间已走过百年。今天,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符号?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由此不难理解历史面向之多样性及复杂性,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具有时代、区位诸多局限。从这个观点去回望五四,我以为至少有三个视角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的明式家具被誉为"东方艺术的明珠",是家具史上的巅峰之作。"苏作"红木家具是中国三大传统家具流派之一,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是一代代工匠对制作技艺传承的结果。今天的"苏作"工艺是站在无数历史巨人肩膀上的。接力棒到了我们之手,我们这代人该如何让"苏作"家具这朵奇葩,绽放出时代的光芒,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苏作家具呢?对于苏作家具人来说,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胶东半岛贝丘遗址研究课题组自1994年到1997年在胶东半岛进行环境考古学研究[1]。我们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环境考古学的调查和发掘,用考古学、地学和生物学的资料阐述这个地区的自然环境演变是如何制约古代人类生存的,而古代人类又是如...  相似文献   

12.
李佳 《神州》2012,(23):58-58
去年考古学成为了一级学科,这为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带来重要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如何因势利导,扬长补短,构建更为合理的学科体系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笔者基于对中国考古学面临的挑战的分析对考古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仅供考古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余西云 《南方文物》2023,(6):240-243
<正>陈雍的新作《考古何为》,包括了考古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田野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等内容,涉及考古学发现、研究、保护、利用、传承等方方面面,具有考古学概论性质1。该书系统总结了作者的科研实践及成果,深入梳理了关于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思考,建构了一个学术范式或体系。这个体系的主要特色是将结构主义的理念与方法运用于中国考古学的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日本考古学概论——连载之七●小林行雄著韩钊李自智译第二十章古坟时代的居住从弥生时代就有的农耕生活,到了古坟时代已普及到全国。这个时期由于经济力量强盛,国家出现,完成了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的转折。就政治、文化方面来看,有了许多新的飞跃。而且占国民人数大...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明之形成论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何时跨入文明时代?学者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夏代说,有之;龙山时代,或其晚期说,亦有之。在80年代中期,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倡中国文明起源与形成多元说之同时,指出于公元前三千纪初期前后已出现了文明曙光。这如在本不平静的水中,投下了一块巨石,再一次激起了小波浪。苏秉琦教授的这一认识,如同他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论那样,在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又一次引起了热烈的至今仍未平息的争论:赞成者有之,置疑者有之,抨击者有之。我是迟到1990年才提出龙山时期进入文明时代的认识的。通过近年来的研究,现在我认为于公元前三千二、三百年,分布于黄河、长江中下游和燕山南北及西辽河流域的诸考古学文化的居民,已跨过了文明的门槛。现对此认识作些简略说明。  相似文献   

16.
<正>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信息、商品、金融、人才、科学、教育、文化……几乎我们身边的一切可移动的要素都在全球范围内运动。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时代,考古学作为人类现代科学的一员,走向国际化是它的必然。从考古学揭示的原理观察,现代人类来自非洲,距今10万年前后扩散到全世界,可以说现代人类的诞生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是匀速的,现代人类到达欧  相似文献   

17.
读者论坛     
2006年12月号反思是12月杂志读者来信的主基调,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所经历的变化可能是很多年前的人们终生都难以遇见的。但在这个巨变的年代,我们的所作所为究竟会造成怎样的结果?这肯定是很多人都在考虑的问题,否则读者来信中也不会有这么多的反思。我们人类该如何自处,如何改正我们过去的失误,如何在当今这个时代处理好与自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这的确值得所有人好好考虑。  相似文献   

18.
"史学、史家与时代"是我们开辟的一个史学沙龙性质的栏目。上世纪90年代我们曾办过"史学沙龙"(后更名为"学术沙龙")栏目,当时采取的方式是,由编辑部设定议题,一期一题,内容上学术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形式上座谈与笔谈相结合,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跨学科风格。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曾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后因刊物本身的客观因素自主停办。此次我们开辟这个栏目,立意在于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演进,选择一个史学界共同关注、深切感知且都可参与的议题,展开学术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形式,唤醒一种执着而高尚的学术精神,倡导一种严谨而自由的学术风格,鼓励一种务实而平允的治学态度。我们敬佩那些摒弃名利、无怨无悔地执着追求学术真理的学者,赞赏那些具有严肃认真治学精神的"学术职业者",鄙视那些将学术界作名利场、败坏学术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其中的"学术大腕"!常言道,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学术,一代学术反映着一个时代。"史学、史家与时代"的命题是:我们生活在一个蓬勃发展的火热时代,这也是提出学术议题最多的时代。那么,如何审视我们当今的史学、史家?我们的时代需要怎样的史学,我们的史学如何反映我们的时代?时代在呼唤什么样的史家,我们的史家如何因应自己的时代?史学如同"十八岁大姑娘的打扮",抑或等于"死"学?史家如何才能表明自己是火热时代的参与者?我们设想:议题相对固定一段时间;内容将结合各自专业研究实践,谈些切身感受和认知;完全采取笔谈形式,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字数不限。我们希望撷取史学工作者日常研究中形成的和通过学术交流碰撞产生的新的思想观点。我们郑重声明:无论约稿还是自由投稿,都必须是"自家酿造"的、"打上自己印记"的作品。祈请学界同仁给予大力支持,也望各自珍重。  相似文献   

19.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想打造一流的企业,就必须建立起学习型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塑造一流的员工,保持企业的稳健、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从展开批判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思想学习以来,全国各地的学术团体都很重视这一学习,有的并结合实际进行检查。考古学是科学领域的一部门,考古学中存在着的资产阶级思想,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的注意。本文仅就个人所认识到的,在考古学研究和考古教学中存在的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思想影响,予以揭露和批判。考古学是与其他科学一样,只有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才能得到发展。考古学是‘根据实物的历史材料研究人类历史的过去’(自然它与历史文献记载也有密切结合关系),考古工作者为了这个目的,而从事古墓和先民居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