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满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其先民已形成了许多节庆习俗,且见于诸多文献记载.随着与汉民族交往的加深,尤其清兵入关之后,满族吸收了汉族及其他民族的风俗文化,同时保留了一些本民族的特色,形成了满汉历史文化结合的岁时习俗.  相似文献   

2.
清入关前满族风俗,以进入辽沈地区后的满族社会为载体,是在明末女真各部于新环境下聚合、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它既保持本民族旧时代特征,又带有新文化模式影响的色彩,对研究民族习俗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变异颇具价值。本文试对这一时期的丧葬风俗加以探索,以通过带有典型意义的局部,为深入认识满族早期礼俗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满族的育儿习俗揭示满族的生命价值和教育理念,从祈子、孕妇的禁忌、洗三、满月礼、抓周、游艺等习俗中都可以看出满族独特的传统文化。虽然满族育儿习俗,继承了民族传统习俗中合理的积极的因子,民俗的变异性又使育儿习俗根据当代社会的特点做出适应性调整,生育观念和育儿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十、满族的传统风俗 礼仪满族是一个重视礼节的民族,俗称“满族礼大”。满族先世古风中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等传统美德,又接受了儒家思想,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因而形成了一整套繁琐、严格的礼仪。  相似文献   

5.
满族传统婚姻习俗的民族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的婚姻习俗,一方面承袭了其历代先世的某些旧有习俗,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汉族封建化的影响,形成了以民族融合为特色的婚姻习俗,但是,更多的还是保留了本民族婚姻习俗中的民族特色。本介绍的就是满族婚俗中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6.
十、满族的传统风俗 礼仪满族是一个重视礼节的民族,俗称"满族礼大".满族先世古风中有尊上、敬老、好客、守信等传统美德,又接受了儒家思想,恪守"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道德,因而形成了一整套繁琐、严格的礼仪.  相似文献   

7.
取名既是一种民族习俗,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从人名中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社会习尚、文明程度、伦理观念、宗法制度、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满族入主中原后,受汉族的影响,在取名上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入关后的满族在习俗、文化方面发展变化的某些状况。本文考察满族入关后在取名习俗、名称观念上的各种变化,以及旧有取名习俗的维持和保留状况,力图从中揭示满族入关后在崇尚、礼俗、伦理观念、宗法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一些情况,总结某些带有特征性的现象。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8.
风俗,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长期形成的风尚、习惯、喜好和礼节等的总和,它反映了这一民族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特点乃至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满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虽然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在长期民族间的交往、融合中同汉族逐渐趋向一致,但在很多方面,至今仍保持着固有的民族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9.
论满族舞蹈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舞蹈文化积淀深厚的民族。满族虽然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但它的先世,却可以从明代的女真人,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肃慎人。肃慎人是长期居住在我国东北边疆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是以狩猎为生。肃慎人的后裔女真族就是满族的先世。所以满族生活习俗就是女真族习俗的绵延。清军入关后,尽管受到了许多汉族习俗的影响,但在其主要方面,却仍然保持着本民族固有的特点和风格。由此看来,今天舞台上经过发展,演变而来的满族舞蹈和“满族秧歌”舞蹈,使我们很自然地会把它的动作和表演及服装道具与本民族的民俗习性连系起来,…  相似文献   

10.
满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1635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族名为"满洲",后被逐步演化成满族,从此满族历史进入了新时期。随着历史的变迁,满族无论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这些变化则反映了满汉民族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满族的枕头顶刺绣融雪满族枕头顶刺绣是满族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它的产生有着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风俗等诸多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与满族婚俗密切相关。满族姑娘结婚时,非常重视由新娘亲手绣制的“嫁妆”,“嫁妆”要布置在洞房...  相似文献   

12.
刘冰 《满族研究》2008,(2):38-43
本文通过对清初盛京地区额亦都家族茔地位置、茔葬规格和墓室主人情况的概述,展现了清初满族入关以后,贵族殁归盛京以满族风俗入葬的习俗,加深了对清代初期的满族贵族茔葬规制的认识,同时也为额亦都家族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清沈阳故宫,与北京故宫相比,突出特色是具有鲜明的东北地区满族风格,是中国宫殿建筑传统在特定地域和民族文化环境中运用的典范,充分体现了满族社会特征和生活习俗。位于东路的大政殿和十王亭建筑组群,始建于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当年,是整个宫殿中形成年代最早,最具满族早期政权特色的建筑。以清宁宫为典型代表的帝后寝宫沿用着满族传统住宅的建筑特点和使用功能,在主要建筑的分布和造型装饰方面也鲜明地反映着当时满族的传统观念。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宫廷衣饰皮毛习俗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宫廷服饰中皮毛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为满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狩猎民族,皮毛的使用贯穿于生活诸方面。本从满族衣皮的历史渊源、宫廷衣皮等级标志、宫廷衣皮形式的阐述,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尚带有较原始衣皮习俗发展为封建典制的宫廷衣皮服饰,它既保留了古老民族的原始风貌,又体现了多民族化的融合,是满族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5.
瀛生 《北京文史》2007,(1):48-52
北京的婚礼是满族习俗与汉族习俗互相影响而形成的,是这两个民族习俗的融合体。更严格确切地说,它是在汉族婚礼习俗的基础上加入满族婚礼习俗的影响,经过融合而形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大五家子一带是满族的聚居地,这里的满族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风俗习惯,其中较为显著的表现在祭祖和丧葬习俗上.而这方面习俗又主要表现在杀猪祭祖和丧葬上使用独特的红幡和满族棺材.本文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其操作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7.
金朝力 《满族研究》2006,(1):110-112
在满族比较集中的河北省承德市,尤其在围场、宽城、丰宁三个满族自治县中,有些满族人家至今还保留着祭祖这一独特、古老的民族习俗。从这些古老的习俗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崇拜是满族最主要的宗教信仰形式,它与萨满教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这些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瑰宝。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世纪中叶,满族自东北一隅的建州进入辽沈,继而入关南下统一全国,随着其政治地位的改变,经济、文化各方面都起了重大的变化,礼仪风俗也有许多演变,主要是被汉族的儒家礼法所同化。特别是在丧葬习俗方面尤为明显,“自疾革以至成服,大约  相似文献   

19.
风俗歌。风俗歌,又称“风习歌”、“习俗歌”,为反映传统风俗活动内容与特征的民间歌曲,可分为季节性风俗歌和非季节性风俗歌两种。前者是在特定年节、时令风俗活动时传唱,具有季节性;后者不受年节、时令所限,在婚嫁、丧葬、祭祀(满族祭祀活动大多有一定季节性)、礼仪等特定风俗活动中传唱,包括:“婚嫁歌”、“丧歌”、“仪式歌”、“祭祀歌”。“祭祀歌”等我们要专节另述,下面介绍一下“丧歌”。  相似文献   

20.
满族陈汉军旗是八旗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其中最具特点的是萨满祭祀习俗。本文试从满族陈汉军旗建立的历史条件、建立及逐步完备写起,进一步分析满族陈汉军旗人的特点,为我们从多角度研究八旗史与民族关系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