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美国新宗教右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世纪下半叶是美国新保守主义崛起和活跃于美国政坛的时期。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力量主要由新型保守派(Neo—cons)、新右翼(New Right)和新宗教右翼(New Religious Right)所组成。作为以福音派和基要主义派等宗教组织为主体的当代美国宗教右翼,针对美国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急剧下滑的道德价值观,假借“电子牧师”和“超级教会”等方式,以犹太-基督教传统价值观为基准,动员和组织了数千万福音派和基要主义派教徒,掀起了一场规模相当可观的宗教右翼运动,为美国保守主义的复兴和重返政坛立了大功。探讨当代美国保守主义时,新宗教右翼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新基督教右翼,是指美国宗教,特别是基督教新教中一些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事务的宗教保守派。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新基督教右翼组织主要派别有道德多数派、基督教联盟等。美国新基督教右翼势力的主要观点是:在国际问题上,主张强权政治,认为只有通过军事手段才能保证和平;认为以色列国是《新约圣经》启示的体现,美国应全力支持以色列。在意识形态上,坚决反对共产主义。在国内问题上,重视传统家庭价值,反对堕胎合法化,主张教育私有化和地方化;相信美国是一个被上帝“捡选”的国家,认为好政府应建立在《圣经》原则的基础之上。新基督教右翼对当今美国社会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建国初期,随着政治文化的变动与地方市场的发展,费城工匠的生活面临诸多困境。对此,他们借助“共和主义”的话语追求“公共利益、自由、平等与独立”,以表达抗议与不满。与此同时,工匠的共和话语蕴含着复杂多元的价值取向。这反映了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极其复杂的多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不仅存在于工匠与倾向于“精英统治”的政治精英之间,也存在于工匠内部。当工匠将这些复杂的价值取向转化为行动后,对美国早期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工匠促进公共利益的诉求转化为反对精英拥有特权的行动,推进了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在美国早期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矛盾加剧,双方对于“平等”的不同诉求,使美国产生新的社会冲突,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 相似文献
4.
新区域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当今全球化与区域化趋势并存的时代,新区域主义以其强调区域竞争、保护地方经济社会多样性的主张,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新区域主义源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这一期间国际社会经济环境的激烈变动,导致新旧区域主义在政治经济、国际贸易、经济系统、区域发展目标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差别。在全球化和后冷战结构的制约下,新区域主义主要表现为大区域主义、小区域主义及国家内部的各类区域组织三种形式。论文针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发展模式在新区域主义的冲击下,暴露出的薄弱环节,提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应从三个层次展开。 相似文献
5.
以色列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战后,美国通过插手巴勒斯坦事务,逐步从英国手中夺取处理该地区事务的主动权。在以色列建国伊始,美国给予这一新生国家巨大的帮助。但在战略上,美国并未将以色列视作特别重点考虑对象。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以后,以色列开始受到特别关注,其在美中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本文利用美国解密的档案材料及国内外学者的有关著述,对以建国初期(1948至1958年)美国对以色列的策略及美以关系的发展进行梳理与分析,希望有助于深刻理解美以特殊战略关系的形成及美以关系发展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7.
二战以后,美国郊区化进程迅猛异常,低密度蔓延性成为美国郊区的一个主要特点。郊区的这种低密度蔓延对美国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首先,汽车成为美国郊区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而汽车所排放的尾气,则成为美国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其次,郊区的化粪池和非点状污染源导致了郊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再次,郊区侵占了大量的旷野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而减少了人们野外活动的空间,同时导致了野生生物的减少乃至灭绝;最后,郊区蔓延还导致了硬化面积的增加、沼泽等天然分洪地区的减少和水土流失的加重,从而导致了美国洪涝灾害的加剧。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整个20世纪,美国国会一共有2次重大的委员会体制改革。第一次是在1946年,第2次是在70年代。如果说1946年国会的改革标志着现代国会制度的最终确立,那么70年代的变革则是在此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完善国会制度的一次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