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静 《东方收藏》2023,(1):28-30
文章介绍了宣城市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青瓷堆塑罐,初步分析它们所蕴含的内涵和意义,指出其对研究魏晋时期皖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发展以及民间风俗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出土的大量堆塑罐及其上的乐器、胡人,初步分析了这些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佛教音乐的关系。认为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当时佛教和佛教音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这一研究对了解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的佛教传播、佛教音乐、乐器发展、民族融合、民间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1997年4月,安吉县博物馆在灵峰寺公路扩建过程中清理了一座西晋残墓,出土了西晋青瓷堆塑罐一件,另有青瓷耳杯、狗圈等。堆塑罐通高48.5、口径12.5、底径15厘米,胎质坚硬,通体施釉,釉色光洁透亮呈青绿色。罐体上部堆塑繁密,以楼阙为主体,另  相似文献   

4.
堆塑罐是吴初至西晋晚期流行于江浙一带的陶瓷明器,其形制与堆塑内容的历时性变化以及使用情况的区域性差别,表明其器物内涵并不统一。在五联罐到堆塑罐的演变以及堆塑罐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本地吴越文化和中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堆塑罐逐渐由“谷仓”演化为祭祀、供奉之器。这一变化与堆塑罐自身的器物特性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政治文化格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有学者认为,从东汉时期东南沿海出土的"五联罐"到三国西晋的堆塑罐都是西域传入的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崇拜物,可称为佛寺罐,而频繁出现的飞鸟被认为是佛  相似文献   

6.
汤苏婴 《收藏家》2008,(3):65-70
以罐瓶类器物作为主体,在其上采用堆塑的装饰技法,表现一定的内容,形成的罐瓶类器物,一般通称为堆塑罐和堆塑瓶。在浙江古代瓷业中,它最早出现于东汉,西晋时期曾风行一时,它的题材有楼台亭阁、人物(包括伎乐、杂技,佛像)、飞禽走兽等内容。这类器物的主要功用,是一种专用于随葬的冥器,也称为“谷仓罐”。据目前有纪年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7.
浙江瑞安出土青瓷百戏堆塑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瓷百戏堆塑谷仓罐(见图),1985年二月间出土于瑞安县塘下区场桥乡龙翔寺地方三国初年墓内.通高30、口径13.2、腹径17、底径16.5厘米.平唇、扁鼓口、直筒腹、平底.施黄绿色玻璃釉,不到底,有垂流现象,釉面开微细冰裂纹.在罐口四周,对称分布四支敞口小罐,在肩腹部,塑有杂耍舞乐人像33尊,被四个小罐分隔成四组.其中三组为杂耍舞乐的表演场面,有倒立、叠罗汉、弄球、拳击、舞蹈、丑角、吹笙、吹竽、操琴、弹琵琶以及观赏者在鼓掌等多种形状.另一组为表演者的休息场面,中塑凉亭,亭里亭外塑有一抱笙、一抱竽等四个演员在打瞌睡.此外,罐口沿处塑有走兽,凉亭瓦楞上塑有飞鸟,罐腹划有夔龙腾飞纹.  相似文献   

8.
9.
万新华 《收藏家》2005,(4):74-74
青瓷是中国瓷器中最古老的品种,其釉是以氧化钙为主要助熔剂的高温石灰釉,这种釉含百分之二的三氧化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成时呈青色或青绿色,故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青瓷烧造蓬勃发展的时期,烧造区域遍布江、浙、闽、赣、湘、鄂各省。各地的瓷窑烧制出了各具地方特色的青瓷产品,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瓷容器肩腹部的装饰性纹饰带多为几何纹、植物纹及贴饰的铺首、佛像、骑马武士、仙人瑞兽等内容;堆塑罐上纹饰主要包括模拟现实生活类、虚构的祥禽瑞兽类和宗教类三种;青瓷莲花尊的出现与佛教有关,其器物上主要纹样如莲瓣、忍冬、菩提、宝相花等都直接源于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1.
与秦汉时期不同,西晋时期东南沿海墓葬中出现的人物俑,几乎青一色为胡人俑。研究表明,这与汉晋时期社会大动荡、汉胡文化大融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佛教传播以及当时的丧葬礼俗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缪韵 《四川文物》2010,(3):35-45,91
洛阳原始青瓷最早始见于夏代,兴盛于西周早中期,东周时已少见。洛阳的青瓷是一种瓷器,而不是釉陶。因为它完全具备了瓷器的三要素,只不过与后来的瓷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洛阳的原始青瓷基本上都出土于北窑西周贵族墓葬内。这些墓葬因时间不同,在器类、器形、纹饰上各有其自身特征,而且这些青瓷与南方原始青瓷不同,属北方原始青瓷系统,它的产地在北方,也可能就是洛阳。  相似文献   

13.
阙炎君  蒋远桥 《文博》2007,(5):81-84
有学者认为,从东汉时期东南沿海出土的“五联罐“到三国西晋的堆塑罐都是西域传入的佛教文化的象征物和崇拜物,可称为佛寺罐,而频繁出现的飞鸟被认为是佛祖的象征物鸽子[1].这种观点是我们不能认同的.鸟图腾和鸟崇拜在我国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三国吴越地区的鸟崇拜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六千年左右的河姆渡文化,历良渚文化,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遗存着大量的鸟图腾和鸟崇拜的史迹.……  相似文献   

14.
三国西晋的越窑青瓷,品质、器类、装饰皆臻于顶峰。同时,生产工艺也达到极高的水准。文章以尼姑婆山窑址为例,从龙窑与窑具、装饰、成型、修坯、上釉、烧成等多个方面,论述了越窑青瓷的生产工艺,认为装饰、模制成型工艺最能代表当时的水平。这些复杂工艺在东晋以后失传,与北人南迁破坏了当地的制瓷传统,从而导致窑业萎缩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汉代至明代墓葬出土堆塑瓶(罐)类明器为研究对象,它们在制作技术与基本功用上的一致性是能够进行研究的基础。堆塑瓶(罐)类明器在墓葬中的基本功用为储存物品随葬,在此基础上逐渐显现出引魂升天、保佑后人、镇墓护魂等多元功用,并体现出与当时社会的丧葬习俗、民间信仰紧密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塔式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唐代塔式罐进行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讨了塔式罐的产生、发展、消亡及称谓、功用等问题 ,认为塔式罐即文献中的“五谷仓” ,它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丧葬观念融合的产物 ,其功用在于帮助亡人在冥界的饮食及来世的超生。  相似文献   

17.
江苏宜兴周墓墩M4出土的青瓷神兽尊,一般认为是宜兴均山窑所产。通过对神兽尊铭文"东州"二字的仔细考证,可以推断其产地为浙江越窑。关于其造型,"辟邪"旧说被否定,而被认为是"嫦娥奔月"传说中嫦娥化身之蟾蜍;其用途并非镇墓、辟邪,而是盛放美食、供墓主人于冥界享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以来,杭州地区陆续出土了为数不少的朝鲜高丽时期的青瓷器物或残片,主要有翡色、镶嵌两大类。分析其制作特征及胎釉成分,发现与浙江青瓷有着密切之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高丽青瓷的研究备受中国学界关注。在中韩陶瓷交流史的研究中,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本研究将以朝鲜官方史料《高丽史》、《朝鲜王朝实录》及李奎报《东国李相国集》等朝鲜文人文集及科学实验数据为中心,辅以《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大元圣政国朝典章》、《入唐求法巡礼行记》等中、日方文献,探讨中国青瓷制瓷技艺对高丽青瓷的影响及高丽青瓷的发展与传播。  相似文献   

20.
刘毅 《中原文物》2004,(3):51-57
高丽青瓷源于中国唐宋青瓷,但在装饰艺术方面,高丽青瓷却在学习中国青瓷的传统装饰技法之外,还接受了景德镇窑系青白瓷、定窑系白瓷和磁州窑等北方综合性民窑系的装饰技法,特别是"象嵌"和铜、铁彩绘以及化妆土装饰技法在高丽青瓷中得到了独到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装饰风格,并显示出高丽青瓷的突出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