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东生 《神州民俗》2009,(10):49-51
伴随着新中国60年的脚步,新中国报业走过了自己不平凡的60个春秋,由于其发展受限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所以在每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报业都有它的独特之处,不管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对其进行总结和研究,都会对未来的中国报业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位鲁江 《神州》2011,(2):111-111
当今,报业经济成为我国传媒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报业的发展也成为当今传媒业发展的风向标。然而在发展中,资本有效运营的短缺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单纯依靠报业集团自身积累扩充资本已经不能适应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本文试结合当前中国报业集团的现实情况,对报业集团资本运营的具体操作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杨佳 《神州》2012,(18):53-54
思想政治工作体现了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面对新的形势,报业集团应认清时代特点,就目前报业集团的实际发展状况,努力探索新的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时代的需求,有效发挥“生命线”的作用,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为报业集团事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4.
王韬与华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2月4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份由华人自己独立创办的《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它的面世对中国报业的发展具有首创之功,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和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5.
尽管显在的社会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份中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对于促进中国近代报业的进步乃至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却有不容忽视的意义。这不仅表现在它直接影响了近代洋人的办报活动,还表现在它冲破了封建主义限禁,把报刊的近代化形式最早传入中国,从而揭开了中国近代报业的序幕。同时,它还首开“西学介绍”之风,并把基督教带到东方,客观上促进了中西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莫自才 《攀登》2010,29(3):106-108
由于青海省经济相对落后等多方面的原因,青海报业尚未进入产业化运作,无论是管理体制方面,还是经营机制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化运作是青海报业发展的长远之计。报业要发展,就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开扩眼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多种经营范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张锦明:我们将会把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范以锦: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忠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南方报业对中国新闻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2008,(6):24-24
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拥有七报三刊一网站共11家媒体,日均发行量已达180万份,2D07年总收入10.52亿元,利润1.22亿元,在全国报业集团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风景名胜》杂志作为集团的一员,为集团的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这与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和各个风景名胜区的鼎力支持是分不开的。2007年9月,杭州日报报业集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巨子,在中国近代报界驰骋20余年,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立言者与重要立规者,本文将梳理梁启超的办报生涯,阐述其办报思想,并探讨其对青岛近代报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18世纪英国报业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报业的发展表现在销售数量的不断增长、报纸名称的多种多样以及名称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办报目的与特色的背后是社会观念的进步与商人对社会的深沉责任感和浓浓的人文关怀,报业发展的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阻碍因素。18世纪英国报业的发展没有脱离深刻的背景环境,在"对当前历史记录着"的同时,也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余育国 《文史精华》2008,(10):17-23
在中国历史的研究上,有个著名的所谓李约瑟问题,它是指为什么资本主义出现在西方而不能出现在中国?这个李约瑟问题,在中国新闻史上同样存在.当代著名的新闻史家方汉奇在写了多部中国新闻史后说:"报纸或新闻纸,是一种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这种出版物,严格地说来,是在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应当承认的是,没有外国人在华办报,就没有中国的近代报业.正是由于外人在华办报,促发了中国报业的近代化,引发了王韬、康有为、史量才等著名报人的出现,影响了洪秀全、康有为、孙中山、毛泽东等,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近代化.限于篇幅,下面就介绍4位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的在华办报的外国人.……  相似文献   

12.
戈公振,一位在中国报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人物。他所著《中国报学史》,第一次阐述了从汉唐到“五四运动”前的中国报刊产生及发展的概况,可谓中国报业史的开山之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中国新闻界人物,因不满当时国民政府的作为,竟会因阑尾炎这样的常见病不治而亡。这也才有了本文开头沈钧儒老先生不能自抑的激动。  相似文献   

13.
王玉娟 《攀登》2006,25(6):162-165
长期的办报及新闻讲座、新闻研究实践,加上多次的国外旅行和新闻事业考察,使戈公振能够从纵横两方面对中国报业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他将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置于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中,结合中国实际和自己的经验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作了新的阐释。作为中国新闻史的开山之作,《中国报学史》为我们了解中国新闻学发展脉络,探求报刊的演变规律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爱国统一战线得到空前的发展和巩固。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关于统一战线的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上把它推向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使之更加适应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探讨未来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国际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为目的, 根据近半个多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的若干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内容涉及: ①历代疆域政区研究与历史地图的编制; ②历史气候与自然灾害研究; ③历史时期地表过程研究; ④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研究;⑤区域综合与重大历史事件研究; 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与适应模式研究; ⑦基础资料的积累与新技术应用等 7 个方面。除上述进展外, 中国历史地理学还建立了一套独具特色的研究方法, 构筑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术继承人和学科带头人。  相似文献   

16.
现代都市报正处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其在前进中忽视了一些问题,以至于现代的都市报遇到了不少问题。就以南京报业市场为例,就存在着都市报数量多、竞争激烈的问题,各类报业都渴望能成为竞争的先机占有者。本文试通过对都市报在竞争和发展中所遇到问题的分析,探讨其今后的发展策略,找寻都市报在报业市场中突围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五"讲话,是一篇对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全面总结历史经验、促进全党警醒具有重大意义的讲话。讲话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讲话关于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关系的论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篇讲话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为正确看待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莫自才 《攀登》2008,27(4):198-199
本文结合青海实际,就青海报纸媒介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了分析。宏观上,信息时代的大环境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青海报纸媒介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微观上,报纸数量和品种有了较大增加,结构趋于完善;新闻观念和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内容多样化,报纸功能更全面;报业广告竞争激烈,发行稳步上升;报社硬件改善,新技术应用广泛;报业同互联网接轨,开始树立网站经营意识;报业经济初见端倪,经济效益急需提高;战略意识增强,报业管理走向现代化。这又对青海报纸媒介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9.
《史学月刊》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创刊的两个史学刊物之一。三十五年来,它对我国历史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在为中国革命斗争服务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中国的成立,为适应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历史科学必须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史学月刊》(当时的名称为《新史学通讯》)应运而生。它从创刊时起,就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战斗的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中心任务的转变预示着干部队伍地位和任务的必然转变。为了使原有的干部队伍适应新中国的新情况,使他们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培训干部专业技术知识、纯洁干部队伍和惩治干部犯罪、保持干部队伍的团结等方面做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造就出了一批擅长治国治军、清正廉洁、团结的干部队伍,为共和国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