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原日本侵华军拥有两大新兵器731和100“孪生姊妹”的细菌部队,还有个“同胞兄弟”毒瓦斯516部队。本篇着重叙述细菌与毒气部队的关系及其罪行。 相似文献
2.
魂兮,归来!青山,白云,松涛。在秀丽的南宁青秀山南麓,一座巍峨的丰碑昂首苍穹,挺立在青松翠柏之中,庄严雄伟的碑身,镂刻着一行硕大的金字: 相似文献
3.
4.
5.
6.
抗日时期的国民政府与西北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以翔实、具体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着重就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战略构想,举措与实绩,以及对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全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旨在分析九一八事变前后西北地区战略地位的变化和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战略构想的演变,认为整个开发过程经历了初步酝酿(1928—1931)、着手实施(1931—1937)、积极推进(1937—1945)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主要选取交通水利建设、农业开发、工矿业发展诸领域,以丰富的事实和数据,展现国民政府从战时环境和需要出发,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办法,以及开发取得的成就。第三部分则从西北地区农业的进步和工业近代化程度的提高、商贸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东西部经济化交流与合作的扩大,分析了国民政府开发西北活动的影响。论指出,作为策划和组织的国民政府,为西北开发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其成果不仅为打破日本的经济封锁、支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而且为改变西北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但国民政府在西北开发中存在着诸多缺陷、不足和问题,特别是其开发的主旨是直接为战争服务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军事上的需要而不是该地区的全面而长远的发展。因此,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热情遽减,各种开发、建设工作也停顿了下来,最终导致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再次陷入低谷。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驻扎在中国的外国军队兵力最为强大、杀戮最为凶残、令人最为愤恨的,奠过日本关东军了。这支野蛮残暴的军队,像一头饥饿的野兽,从辽东半岛上岸,一路作孽,一路屠杀,走一处一处血腥,占一处一处哭声,用兽性的铁蹄践踏着我国美丽的白山黑水,把骇人听闻的暴行写在了祖国东北的每寸土地上。在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它那贪婪凶残的目光,又瞄向了中国关内,瞄向了波涛汹涌的南洋,瞄向了林木森森的西伯利亚。 相似文献
8.
1937年11月,上海、太原相继沦陷,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一路南下,取侯马,占临汾,攻陷风陵渡,为保存实力,国民党在华北战场的70万大军大部退到黄河以南、汾河以西,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仍然顽强地战斗在华北战场上。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在晋东南前线向记者发表谈话说:“日本强盗占了太原和几个空城,我们的军队还是占领了晋东北、晋西南和察南、平西的许多地方,八路军决定永不过黄河,我们要使得华北一万万人民的每一个人都是日本帝国主义的敌人!”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第六战区、第九战区军事情报工作的张振国是一位风云人物。身为少将衔情报处长,他冒险犯难,神出鬼没,几次负伤,死里逃生。1940年宜昌会战结束后,张振国离开恩施,伪装成伪军的日军顾问岛田少将的仆从,顺利抵达沦陷区汉口,开展起了颇具传奇色 相似文献
10.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与英雄事迹,还出现了许多爱国团体。人们较熟悉的有:青壮年组织的“武救会”,妇女组织的“妇救会”,少年儿童组织的“儿童团”与“童子军”。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战初期,还曾酝酿成立一个老年人的抗日爱国组织──“老子军”。那是1937年7、8月间,日本帝国主义相继制造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与“八·一三”上海事变,对我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日寇的侵略野心与野蛮行径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义愤。全中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幼,都以不同方式投入抗日救国斗争。其中,以苏州爱国…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60年代之前,玄武湖内有4座民国碑塔。它们分别是:设在翠洲的北伐光复南京纪念塔、七十四师纪念塔,设在环洲的淞沪抗战纪念塔,设在梁洲的四方碑亭。四方碑亭又称徐庭瑶碑,建于1935年5月,系民国将领徐庭瑶所建。该亭四面有墙,墙上有门,内立一石碑,有碑文。1965年,这4座碑塔先后被炸毁,徐庭瑶碑碑文亦从此湮灭,笔者在编写《玄武湖志》时虽曾多次查找,也未找到,甚感遗憾。2005年1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省黄埔同学会会员、徐庭瑶的学生、曾参加过远征军抗战的周其常老先生向笔者提供了一份“陆军第十七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碑文拓片。此…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补充兵员,制定了《非常时期监犯调服军役条例》,实施监犯调服军役措施,监犯在服役期间,成效显著,为打败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彭德怀是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不仅以卓越的指挥才能赢得了全军指战员的高度信赖和尊敬,而且对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高级将领中也有重要影响。这里介绍的就是他响应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对东北军高级将领何柱国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促其积极地率部抗战求存,为抵御外患、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1936年5月5日,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武装反蒋… 相似文献
14.
1969年底,一代学大师沈从下放到咸宁干校时,已经67岁。几个月前,夫人张兆和随《人民学》编辑部的同行先行一步,住在向阳湖。沈老在“四五二高地”的一干校指挥部临时安置了一些时候,因患心脏病,又有高血压,受不了高强度劳动,校部便把他转到离向阳湖50里地的双溪。 相似文献
15.
16.
17.
坚决贯彻党关于加强国民教育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政治、文化教育并重;多渠道解决场地、教材、经费……短短四年中,《抗日烽火中的苏皖边区教育》输送了2万多名毕业生参加革命,写下了教育史上光辉一页,一些经验至今仍不乏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1936年5月底到1941年8月,国民党广西当局共组织过三届学生军.第一届是为配合桂系当局“反蒋抗日”的“六一运动”而组建,成员100多人.虽然只存在1个月时间,但还是在乡村为宣传抗战做了一些事情.1937年12月,当局组建第二届广西学生军,任务主要是跟随桂系部队到省外抗日,做群众的宣传组织工作,人数300多人,时间1年多.1938年12月,组建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成员4000多人,时间将近3年.由于第三届人数多,时间长,因此,本文将重点放在第三届广西学生军方面. 相似文献
19.
1944年秋冬间,日寇沿湘桂路入侵广西,国民党十六集团总司令夏威奉命率部守备桂林并指挥桂柳会战。其总司令部最先驻节于永福,笔当时在夏总部当工兵参谋,经常随同首长视察前线,因而有机会接近总司令夏威和总部参谋长韩练成。兹将在这次桂柳溃败中我亲历亲见夏威几桩重大事件,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20.
马占山,30年代初期一位家喻户晓的风云人物,他从一个贫苦的牧马少年,成为黑龙江省政府主席,从一个落草为寇的绿林汉子,成为一个叱咤风云的抗日英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