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杂技泛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舞狮子等技艺,通过杂技演员精彩的表演,带给观者紧张与刺激的观赏体验。杂技表演是一种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竟技造型艺术。演员通过表演一定的高难技巧,完成有惊无险的动作,反衬出人类超凡脱俗的能力。因而杂技演员具备必要的心理素质来减轻自身的心理压力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谈点自己的看法。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杂技表演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国杂技艺术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而在它成为一种表演艺术之前,作为群众娱乐活动的原始杂技,已在民间流传了万千年。值得庆幸的是,在研究中国杂技的历史时,我们可以从史籍、文学作品、出土文物中得到丰富的材料,以了解历代艺人是如何以艰辛卓绝的精神,创造了这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在此,我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人们认识到,当代的中国杂技,正是历史的中国杂技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京打算建造马戏院 在建造“武汉杂技厅”之前,北京曾有过修建国家马戏院的计划。1981年10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我被选为主席。上任不久,我针对中国杂技发展的现状和杂技界人士的呼吁,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就有想在北京建个国家马戏院和杂技学校,用以培养中国杂技人才,发展杂技马戏事业。因为杂技在中国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国际上有很大的影响.优秀的杂技人才迭出。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法国、摩纳哥、莫斯科等国际杂技节上当评委.  相似文献   

4.
雷鸣 《神州》2013,(15):203-203
杂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杂技的市场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化之乡应当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筹建文化传媒公司,作为开展国内外市场拓展的基础,并建立规模化、产业化的杂技演出基地。中国杂技艺术的传承应当以专业人才积聚、生态文化保护、文化传播为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杂技团创排的大型杂技剧《楼兰寻梦》,以惊、险、奇、难的杂技艺术讲述了楼兰古国的历史故事。该剧以杂技剧的形式对汉代的丝路文化进行当代演绎,解决了杂技戏剧化过程中杂技与戏剧融合的龃龉,对当代杂技剧创作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楼兰寻梦》以其丝路文化内涵、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以情境塑造加强的叙事能力,展现了杂技在中国“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木木 《旅游纵览》2008,(11):70-71
我国旅游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旅游、民俗旅游异军突起,成为与自然风光旅游并驾齐驱的重要旅游内容。吴桥有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5000年杂技文化,源远流长的杂技历史,丰富多彩的杂技民俗,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构成了吴桥杂技民俗旅游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7.
毛保枝 《中原文物》2003,1(5):85-88
汉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杂技的形成和成长期。那时,杂技表演已十分流行,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有杂技演出。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记》记载,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春天,汉武帝为了夸耀国家的富庶广大,在都城长安设盛大国宴,招待从西域来的各国使臣,同时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杂技百戏演出,并邀请外国杂技艺术家参加表演。这次盛会观者如云,吸引了方圆三  相似文献   

8.
颜望宗 《神州》2020,(6):41-41
杂技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演形式,它将武术、舞蹈、体操等诸多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刚健、轻柔、舒展的表演风格。杂技历史悠久,早已成为中国的代名词,如今在世界各国广泛传播,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杂技也在不断地创新、改革,希望能够博得众人关注,继续发扬光大。本文基于杂技对手技巧的内容谈创新理念,希望能够有助于杂技行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刘琳 《神州》2020,(1):284-284
随着剧场和舞台杂技演出格局的充分建立,杂技艺术在我国具有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本文对杂技编导的作用与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对杂技编导效果的强化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杂技艺术的发展,让当代杂技艺术走向多层面、多领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由安作璋教授主编、20多位学有专长的专家参与撰稿、历经20个春秋完成的《中华杂技艺术通史》,终于在2012年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这是一部填补中国杂技艺术史研究空白的精品力作,既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将对我国杂技艺术的研究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北京打算建造马戏院在建造"武汉杂技厅"之前,北京曾有过修建国家马戏院的计划。1981年10月,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在北京成立,我被选为主席。上任不久,我针对中国杂技发展的现状和杂技界人士的呼吁,提出三点建议,其中就有想在北京建个国家马戏院和杂技学校,用以培养中国  相似文献   

12.
考古发现的唐代杂技形象,以人俑和壁画为主要载体,种类丰富,特征鲜明。唐代墓室中的杂技形象基本脱离了礼仪的意义,而且与墓主人的地位和威仪无关,是反映家居生活,供主人把玩的象征;从事杂技表演人员,生活状况堪忧;表现唐代杂技盛况的壁画出现在边疆地区。这些都表明唐代杂技的地位低下,只是娱乐活动的一种。唐代杂技继承汉代的基本内容,由于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的作用,出现了一些唐代特有的幻术表演,与传统杂技一起,构成唐代杂技的基本组成部分;唐以后,民间杂技繁荣,主要原因是由于都城建制的变化,杂技演出地点和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与汉唐杂技艺术郑显文中国的杂技艺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过一种名叫尤戏的杂技,传说它是从黄帝与尤的战斗中产生的。关于尤戏的形象,后人《述异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尤耳鬓如剑朝,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汉代以前,此戏颇...  相似文献   

14.
就目前的考古发现而言,唐代竿木杂技俑主要来自于墓葬,作为墓主人的随葬品出现,主要包括金乡县主墓、孙承嗣夫妇墓以及新疆阿斯塔那墓。根据上述墓葬出土的竿木杂技俑,可以总结出:一是竿木杂技俑在唐代的流行时间主要为开元年间;二是竿木杂技在唐代的杂技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三是竿木杂技俑在表现唐代竿木杂技艺术表演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朱霆 《大江南北》2023,(7):35-35
“乡亲们,姐妹们,总书记来到我们村啦!掀起锅盖看饭菜,掂掂被子大不大;和咱--起打年糕,和咱一-起磨豆花……”今年春天,江苏省东台市2023年新春群众文艺优秀剧目调演在王昆大剧院举行,由梁垛镇孔堡村农民业余戏剧作家、共产党员樊国栋创作,并由该镇文艺宣传队表演的表演唱《总书记来到咱农家》,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现场评比获得演出金奖。  相似文献   

16.
《旅游》2002,(6)
这是千年历史的浓缩,这是悠久文化的凝聚。“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这句享誉世界的吴桥民谣,曾伴着数代杂技艺人走过了杂技之乡的千载风流。而如今,在吴桥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杂技这朵璀璨的民  相似文献   

17.
江涌 《文史春秋》2003,(10):52-54
早在商周时代,就已产生了综合音乐、舞蹈、杂技融为一体的表演形式,名叫乐舞。随着艺术的发展,杂技从中分离出来。“杂技”这个词最早见于《晋书》。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称为“散乐”,宋代以后又复称为“杂技”。马戏是杂技的重要内容。“马戏”一词出自《汉书》,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讲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的杂技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一方活化石,还是一位拥有着最漫长的市场经历的文化"商贾"。当然,我们今天对杂技市场学的研究,绝对不是对史学中的杂技、百戏艺人们"市井商经"的复诵和传承。一、创作与营销市场之间的点线对接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文化市场的发展日趋自由开放、多元发展的崭新格局,从文艺观念、艺术方法、表现内容、  相似文献   

19.
清末时期的“乔家班”让河南濮阳东北庄成为有名的杂技之乡。先人们将杂技这种“骨气艺术”深深渗入村人的血脉里,在田间巷头.屋里屋外,随便一个村民都能耍上几招,借助杂技艺术住村子里广泛的群众基础,“乔家班”的后人们又将传统的家庭传授方式加以改变,让更多的东北庄人的登上了国内、国外的杂技舞台。  相似文献   

20.
《文史月刊》2010,(5):F0002-F0002
<正>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历史悠久,杂技文化底蕴丰厚,杂技艺人在国内外分布广、影响大,"上自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吴桥耍杂技,人人有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