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拜读了《江苏地方志》(2004年第六期)刊登的陈华所写的《第二轮修志应提倡和鼓励重修》(简称《重修》),感到这是方志界对国务院各级(也可称三级)地方志“每20年左右续修一次”的统一部署大胆的评论文章。笔者同意《江苏地方志》编后中所提出的“本文作者以其富有个性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倘有不同看法,欢迎参与争鸣”的观点,特写拙文,欢迎修志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勇于探索喜获硕果──《东阳市志》评论专辑采要本刊记者浙江《东阳市志》出版后受到方志界的好评,不少修志同行和专家学者撰文评论这部新志书。1994年《浙江方志》第5期刊行《东阳市志》评论专辑,发表了25篇文章。这些文章,较多地谈到《东阳市志》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方志性质问题是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核心课题,历来受到重视,至今仍被方志界研讨,各抒己见。如何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研究,笔者愿陈管见。 首先,要弄清楚“方志性质”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要弄清楚“方志性质”究竟是指什么。对于方志性质究为何指,方志界是有不同认识和界定的:①方志性质指著作类属,即方志属于哪一种著作,是地理书,还是历史书,或是政书,亦或是史地兼有之书.  相似文献   

4.
高兴地看到《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三期所载展雄同志《方志与区域研究──浅评〈方志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为《浅评》)一文。自1988年起,笔者与钟兴映同志开始探讨方志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除共同发表《方志学与区域发展研究》(载《新疆地方志》1989年第一期)外,又各自分别撰写了多篇论文,阐述我们的观点。我们深知自己的浅陋,殷切希望得到方志同行的踢教,希望引起争鸣与辩难,以期在探讨中互相启发补充,使方志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从那时以来《浅评》是笔者看到的第一篇争鸣之作。笔者就方志理论提出的看法,终于有了反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志》2012,(1):10-15
2011年11月16~18日,2011年新方志论坛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举办,论坛的主题是方志文化、改革开放,对方志文化和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编地方志记述改革开放的编修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讨。此次论坛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编辑部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协会承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李富强出席论坛并讲话。此次论坛有方志界和科研院校的有关学者共60余人参加。论坛共收到论文及论文提纲49篇,有28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  相似文献   

6.
目前 ,各地第二轮修志工作已陆续开展。对于续修方志 ,方志界有不同理解 ,其中主要有两种认识 :一种认为“续修”就是前后二轮修志工作相承相接 ,继续进行第二轮修志。如王志邦认为 ,纵观方志编纂的传统 ,重修是主流 ,后志接前志的续修是支流。“续志”应作“续修方志”解 (《续修方志与方志学学科建设———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思考》 ,《中国地方志》1 998年第 1期 )。另一种则认为“续修”是承续前志的下限 ,在第二轮修志中编纂续志。因此 ,在模式选择上便各有主张 ,前者提出应选择“统合古今”的通纪体方志模式。翟屯建在《续志应该统合古…  相似文献   

7.
关于《越绝书》,笔者先后已发表了四篇文章①,对该书一些重大问题,诸如性质、作者、内容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近来阅读了王志邦先生发表在《中国地方志》2005年第12期上的《〈越绝书〉再认识》一文后,颇受启发,觉得有必要对有些问题再谈些看法。尤其是长期以来,对于《越绝书》的归属问题,浙江方志界有些同仁总是拿它作为浙江最早的一部方志,似乎从来无人提出疑义,已成定论。可是我在多次阅读、研究这部书以后,发觉原来并非如此。实际上笔者早在《〈越绝书〉散论》一文中就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将这段文字抄录如下:其实只要人们在读此书时,稍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地方史志办公室退休干部梁滨久,曾任《黑龙江省志》副总编、《黑龙江史志》刊物主编等职。30多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文章600多篇,在他建的博客上发表论文、文章700多篇。出版《方志学新论集》、《梁滨久方志文集》上下册。他长期坚持学习、工作、研究三者相结合,由一般方志工作者成长为全国知名专家。任中国地方志学术委员、《方志百科全书》编委会委员兼专家组成员、《汶川大地震救灾志》评审、《中国地方志》编辑部出版30年优秀论文集评审、方志出版社精品工程专家评审。他创造性地研究新方志学理论,解决了我国新方志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和基石问题,解决了方志界没有解决的诸多重大问题。填补我国方志学的空白。他研究的多项成果为推动新方志事业的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笔者在《试论地方志理论的创新》(载《黑龙江史志》2002年第3期)一文中,谈到编纂中国国家志的问题。又在《中国国家志编纂的伟大意义》(载《黑龙江史志》2003年第2期)一文中,论述了编纂中国国家志的巨大现  相似文献   

10.
论点摘编     
《沧桑》2012,(6):159-160
.方志理论.找不足建学科育人才段柄仁在《北京地方志》2012年第2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应在总结第一轮修志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炼、发展志书理论,创建方志学科体系。创建方志学科是近几年来方志界一直追求的目标。创建方志学科,首先要建立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究竟什么是方志学科的理论体系?应当是在准确把握地方志产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浙江王志邦在《中国地方志》1998年第1期上发表《续修方志与方志学科建设》一文,认为地方志编纂的传统,重修是主流,后志接前志  相似文献   

12.
日前,函悉“中国改革与发展汇丛书”编委会拟将本人拙《方志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思考》(载于《中国地方志》97第4期)收录入《走向新世纪》丛书,并认为中提及的两个观点(即:“志书理论滞后于修志实践”、“方志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志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仍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然而,笔用今天的认识水平和续修工作要求重新审视它,虽不失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方志》2008,(2):63-63
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历史类方志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地方志》伴随着第二轮修志的铿锵步伐,与全国方志界同仁一道度过了她的第26个春秋,迎来了充满希  相似文献   

14.
方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再思考──兼答《浅评》钟英高兴地看到《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3期所载展雄同志《方志与区域研究──浅评〈方志改革的建议〉》(以下简称为《浅评》)一文。自1988年起,笔者与钟兴麟同志开始探讨方志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们除共同发表《...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方志》1990年第2期刊登了许力《谈谈地方志的“越境”问题》的文章。许文认为,“不能简单地将行政区划线作为入志或不入志的唯一标准”,或者说,在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越境”而书的。 地方志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这可以说是编修地方志的根本性原则。方志,即一方之志,这个“方”是严格受到一定行政区域制约的。方志界的同志常说,志书最忌“越境而书”。“方志既然以地域为重心,依据行政区划范围,就当把遵守疆界线,作首要的基础,所记事物控制于内,不得随意超越”  相似文献   

16.
第四次全国方志刊物主编座谈会于1992年8月12日至21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国地方志》、《北京地方志》、《天津史志》、《黑龙江史志》、《方志研究》(吉林)、《方志天地》(辽宁)、《内蒙古地方志》、《山西地方志》、《陕西地方志》、《甘  相似文献   

17.
以地方志的体例全面系统记载当代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是方志界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现象。新华网在2012年11月12日刊发了题为《重大事件志成为中国方志新物种》的通讯,该通讯报道:“中国古老方志‘家庭’也由此诞生了一个新志种——‘重大事件志’”。尽管就重大事件志的名称是否妥当,重大事件志是否属于地方志的范畴等问题,方志界正进行着激烈的理论探讨,但实践总是具有充沛的活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一直认为方志的性质是“资料性著述”,写过一篇名为《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载《方志天地》1989年第4期)的文章。我虽然简洁地称地方志是“资料性著述”,但也认为,要给地方志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定义,还需要在前面加上一些限定词,来进一步说明资料性著述。在《新方志学理论的基石》(载《方志研究》1992年第5期)一文里,我把方志性质  相似文献   

19.
征稿启事     
《中国地方志》2014,(2):58-58
《中国地方志》期刊网站(WWW.zgdfz.cry)经升级改造已正式上线运行。为向社会各界提供更多、更新和更加丰富的方志信息,构建了解和参与方志文化建设更为广阔的信息平台,现特向方志界、科研院校征稿。征稿范围主要包括:1.修志工作动态消息;2.方志理论研究、业务研讨活动动态消息;3.修志系统先进人物事迹;4.读志札记;5.志书佳篇赏析;  相似文献   

20.
孔令士同志在《加强方志理论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黑龙江史志》1995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主要有三项:一是方志学科建设;二是方志理论建设;三是方志队伍建设。”方志队伍建设成为方志事业的基本建设,这一点在志界已经有了共识。我们认为,在方志事业的三大基本建设中,方志队伍建设是最重要的。鉴于此,李铁映同志指出:“要稳定、健全修志队伍。队伍的素质决定志书的质量。志书的质量决定了修志工作能否继续下去。”(《李铁映同志八月十七日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第二届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中国地方志》1995年第5期)看来,志书编者问题,不仅是方志领域里的基本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方志事业生死攸关的大事。方志队伍建设已成为方志事业基本建设的基础性工程。而要使方志事业后继有人、方志的学科建设和理论建设不出现断层,青年方志编者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这一基础性工程的基础。然而,这一问题目前在志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为方志事业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仅就当前青年方志编者问题发表一点浅见,希望能引起志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