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荣辱观,强调羞耻心于人十分重要。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有关这方面论述的名言警策不少。比如,春秋时期的孟子主张仁政,在他看来:“仁则荣,不仁则辱。”他认为:“人不可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说:“耻之于人大矣。”汉代的桓宽在《盐铁论》中有云:“贤者不容辱。”王安石在《拟上殿进札子》中有道:“所荣者善行,所耻者恶名。”欧阳修则在《魏公卿上尊号表》中有言:“不知耻者,无所不为。”可以说,千百年来,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儿女恪守为人的荣辱观,明礼义,知廉耻,见贤思齐,从善如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泱泱华夏才无愧于文明之邦,礼义之邦。  相似文献   

2.
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个体基于一定的道德标准因自己言行受到他人或社会群体负性评价而产生的痛苦心理体验,其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耻感的形成也遵循知、情、意、行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通过对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分析,深化对耻感的认知,探索耻感培育路径,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做到知耻明辱。  相似文献   

3.
他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多个领域里向权威部门“叫板”“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伪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应改名为‘何作羞’”……在网上,何祚庥经常被一些网民漫骂。何祚庥对记者说:“这都是客气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任教的大学里,一位学生在网上称他为“何祚庥先生”,立即有人跟贴:“‘何作羞’——为何老而不休?”何祚庥为什么这么不招人待见?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旷古奇才。他既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杰出的书法家。书法对于他应是余事之余事。早年就投身革命,后来,戎马倥偬,建国后又政务繁忙,要他笔冢墨池,似乎是很难的。但他是天才,悟性极高,是不是像董其昌所说的“一超直人如来地”  相似文献   

5.
《福建史志》2013,(2):54-54
歇后语,是一种民间常用的隐语,即正面用一句熟语,本意则隐而不言,让别人从中去领悟其含义。如讥讽“无耻”的人,正面只说“孝悌忠信礼义廉”,实质上是缺了一个“耻”字。这种另4有风趣的民谚,在泉州民间也广为流传,其中有不少歇后语,还具有劝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英 《巴蜀史志》2002,(3):50-52
凡喜欢饮茶的人,都不能不想到成都。正如顾亭林在他的《日知录》所说:“自秦人取蜀,而后始知有茗饮之事。”  相似文献   

7.
五十多年前我在武汉大学中文系学习时,有幸听到程千帆先生讲授宋代文学,通过老师抑扬顿挫、生动风趣的讲解,对欧阳修的《与高司谏书》为之心折神往,感到它不仅是古代散文中一篇文情并茂的佳作,也是史籍记载中一篇难得的精彩文献。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以他那舒纡婉转、曲折辛辣的笔触,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圆滑庸俗、看风使舵、翻云覆雨、变化自如,“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的“君子之贼”的形象,而且,在向身居“司谏”要职的高若讷挑战中,  相似文献   

8.
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平沦陷后,毅然辞去受敌伪控制的北平艺专的教授职务。一些敌伪大小头目,时常找齐白石索要字画,作为一个有爱国心的画家,怎能甘心听从那些恶人的使唤?他在大门上贴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白石老人心病发作,停止见客”等字条。有人为他担心,更有人劝他明哲保身,不要触犯敌伪政权的人。但齐白石无所畏惧,他宁可挨饿受冻,也决不去取媚于那些禽兽不如的强盗。他在诗中写道: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显露出他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天,日本人控制下的北平伪机关,派人把齐白石接去,强迫他宣传所谓“中日共荣”…  相似文献   

9.
相信人是可以被改造的。聂圣哲觉得,在单纯这一点上,他与毛泽东没有区别。 在聂圣哲看来,中国人传统习性中,大约80%是不适应现代商业文明的,比如忽视程序、漠视规则、不求甚解、投机取巧、缺乏平等理念和公共意识……而且,个体道德主要建立于外在的“耻感”约束。针对这些,在创立德胜的早期,聂圣哲就确立了11字的公司价值观;诚实、勤劳。有爱心、不走捷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有”“无”概念的提出及其讨论,始于老子。由于是哲学的最简单抽象,加上司马谈说“其辞难知”,因此,“有”“无”宛如一件“皇帝的新装”,历朝历代强作解人者,总不乏见。其结果,不是把这对概念解释得过于平实,平实到不需解释的程度,就是飘渺玄远,“妙处难与君说”。客观地讲,老子,包括后来的庄子所讲的有和无,固然不像一般理论那样平安易知,但也决不像有人所说的那样难以企及。它既不是故作高深的玄机妙理,也决不是让人作文字与逻辑游戏的自娱道具。“有”“无”本身不过是平实而深刻、简明而至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充满思辨,但没有任意性;高度统一,却也不乏灵活。那么,“有”和“无”的正解到底是什么呢?为了难确地找到它,需先对以往的主要议论作一番认真的回顾和清理。  相似文献   

11.
<正>1955年,粟裕被授予共和国大将军衔,位居十大将之首。此后几十年中,他的军衔问题,成为大家关心和议论的焦点。不少人认为,他应该评上元帅,还有人说,他曾为授衔一事闹过意见,受到毛泽东的批评,事实究竟如何呢?  相似文献   

12.
曹涵 《名人传记》2022,(3):78-82
在中国田径界,说起“飞人”苏炳添,几乎人人皆知:这位短跑名将多次打破男子六十米、一百米亚洲纪录,被誉为一代“苏神”。但鲜有人知的是,在苏炳添的心中,另有一个超级“苏神”,那就是年长他八岁的“神奇小子”苏桦伟。  相似文献   

13.
声音     
《南方人物周刊》2011,(32):28-28
我总以为朋友靠得住,并心存侥幸地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些事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有问题,即使出了事,组织上查,也会有人替我挡一下。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大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术士”、“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5.
大宝  Boris  Austin 《世界》2008,(11):96-103
正如塞缪尔·约翰逊——鼎鼎有名的辞典编纂家两百年前所说:“一个人如果讨厌伦敦,他就是讨厌人生。”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从事中医研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陈飞松,对“万人网上签名反中医”一事十分关注,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记者:这次有人发起了“促使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疗体制”的征集网络签名活动,短短几天时间内就得到了上万人的响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支持“反中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著名国学大师章太炎是世人皆知的民主革命家,因生性傲慢,举止怪,被讥为“疯子”,其实,他的“疯”,极含大智、大勇、大谋、大略。兹辑录“疯”事几则,以为佳话。一、“疯子”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太炎东渡日本主编《民报》时,在留日学生及同盟会员欢迎会上,针对社会传闻“疯子”一事,以“不怕有神经病”为题,作即席演讲,发表了一通奇妙的“疯子”论。章太炎说:“大凡非常的议论,不是神经病的人断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说。遇着艰难困苦的时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断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来有大学问成事业者,必得…  相似文献   

18.
明代冯梦龙在《古今谭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司马徽在同别人谈话时,无论好与坏,不管是与非,总是说“好”。一天,有人问他:“你好吗?”他答曰:“太好了。”有人难过地对他说:“我的儿子死了。”他也回答:“那太好了。”他的老婆因此批评他:“人家认为你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以才告诉他的伤心事,你怎么还是说好呢?”  相似文献   

19.
鲁迅有没有自己的正面主张?有,“立人”思想,就是他的最值得注意的正面主张。这一思想的要义,即如他在《文化偏至论》一文中所说:若要“生存两间,角逐列国”,“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只有“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才能“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  应该“立”什么样的“人”?他在“五四”时期曾一再提到的“真的人”,“完全的人”,是他的期待。换言之也就是个性真正得到解放的人。对当年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来说,就不但要从帝国主义侵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个、民族的智慧观念和智慧特征必然凝聚在理想人格的设计上,中国古代的智慧人格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具体呈现。三国时魏国人刘邰在《人物志》中说:观察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就可以知道他是什么层次的人。又说:圣人这种称号,就是指智者当中最明智的人。可见,“圣人”是中国古代儒家所塑造的智慧人格的最高典范,“圣人”的本义就是与普遍人相比具有高超智慧的人。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古代思想家对“圣人”形象的描绘和被尊称为“圣人”的历史人物、传统人物,来把握中国古代智慧人格的基本特征。一、“条能”“各扬”“多能”、“多知”是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