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尔逊与中国抗战谈方今年是中国的伟大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世界各国人民也积极支持了中国的抗日战争。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优秀指挥官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FordyceCarlson,1896-1...  相似文献   

2.
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与烟     
宋媛 《文史天地》2002,(12):26-29
中国无疑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在芸芸的烟民中,毛泽东算得上中国的头号烟民了。毛泽东的烟龄长,烟瘾大,常常手持一枝,不绝如缕。当然,包括埃德加·斯诺、贝特兰、卡尔逊、尼克松等在内的得到过毛泽东会见的外国记者、友人和领导人,对毛泽东的印象远非只是一个烟瘾极重的烟民,但是很多人在其后写成的回忆录、传记以及一些报道中,都提及了毛泽东这位伟大人物的一个生活侧而———爱吸烟。如R·特里尔在他的《毛泽东传》里认为,“毛泽东至少有六十年的抽烟历史,可能任何国家的政治领导都不如毛泽东抽掉的烟卷多。”在他们感性…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埃德加·斯诺的妻子尼姆·威尔斯(即海伦·福斯特)冲破重重阻碍,几经辗转,到达延安。这位执着的女记者对延安生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百年潮》1997,(3)
看到海伦·斯诺逝世的消息,不禁黯然,忆起了二十多年前有缘与她结识并朝夕相处的一段时期。一些已经尘封的往事,特别是她独特的鲜明的性格,渐渐从尘雾中浮现出来,久久萦绕干怀。至夜不能寐,晨起捉笔书之,聊作纪念。海伦·福斯特·斯诺,笔名尼姆·威尔  相似文献   

6.
误会80年代中期,中国三S研究会理事、陕西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安危,在整理埃德加·斯诺的前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保存的资料中,发现了1933年年初,斯诺采访鲁迅的手稿。斯诺问鲁迅:“最好的短篇小说家是谁?”鲁迅答:“茅盾、丁玲、郭沫若、张天翼、沈从文、郁达夫、田军。”丁玲自1927年发表《梦珂》后.到1933年已创作了近30篇短篇小说。鲁迅看过丁玲哪些作品呢?据丁玲自己回忆:“鲁迅先生曾向我要《水》的单行本,不止一本,而是要了十几本。他也送我几本他自己的书。”鲁迅很早就知道“丁玲”这个名字,但…  相似文献   

7.
中国读者对于美国友人埃德加·斯诺(1905—1972年)和他的《西行漫记》是不陌生的,而对斯诺在20世纪30年代编译、由英国伦敦乔治·C·哈拉普公司于1936年8月出版的英文版《活的中国》(Living China)一书,就不太熟悉了。这是一本向西方读者介绍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及其作者的书。斯诺编译《活的中国》一书是他认识中国的开端,为他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和撰写《西行漫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在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共产党曾接待过埃德加.斯诺、史沫特莱等美国朋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抗战期间,还有一位美国大兵,他的足迹遍布延安和华北敌后,与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中共领导人有过亲密的接触。他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自1928年到中国后.耳闻目睹中国内忧外患,发誓要用自己的笔帮助中国老百姓,决意冲破阻力,到陕北这块红色的未知地采访,把那里的真实情况揭示于世。于是,他向在上海的宋庆龄求助。巧得很,在陕北的党中央为了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让全国同胞了解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毛泽东与周恩来致信宋庆龄,请她物色一位正直的西方记者和医生到陕北考察。宋庆龄征得中共中央同意后,着手安排斯诺去陕北,另一位外国友人马海德与斯诺同行!  相似文献   

10.
《沧桑》1994,(4)
在中国人民最熟悉的国际友人中,有一位叫埃德加·斯诺.斯诺之所以在中国和世界上赢得广大读者,享有崇高声誉,最根本的还在于他能够通过极其艰辛、深入地考察中国社会的实际,考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革命壮举,发表了一系列客观公正而脍炙人口的新闻名作,帮助世界人民了解了正在急剧变化的古老中国,认识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其中《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就是斯诺为人类文明建树的具有历史意义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欧文·拉铁摩尔在论及该书的巨大影响和历史作用时高度评价道:“在人们政治上陷入思想苦闷的情况下,斯诺的《西行漫记》就象焰火一样,腾空而起,划破了苍茫的暮色.……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中国啊!”  相似文献   

11.
“好极了,我们又走到一起了!”埃德加·斯诺在西安宾馆的休息室迎接我时说道。中国古都这幢难看的现代建筑,可以勾起我们两人的许多回忆,远及少帅别出心裁地进行兵谏③的时日。我仍然仿佛期待着艾格尼丝·史沫特莱的前来,嘻嘻地走过广廊到一个群众大会去发表演说:也仿佛期待着佩格、斯诺身穿着驼毛大衣从延安窑洞来到这里。“这里的情况怎么样?”“不太坏,只要你能够避开此地的盖世太保就行了。他们正在设法摸清我们的底细。”他朝着一个显然是西安保卫部门的特务的人用力点了点头,那人正在柜台上忙于查阅我们的战前旅行档案。接着…  相似文献   

12.
大家一定听说过海伦·凯勒这位聋盲的大作家吧。但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海伦·凯勒成功的道路上,那位默默的支持者——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呢?安妮·沙利文曾经也是一位残疾人,一位有着悲惨童年的人。但是,她在一位位好心人的帮助下,重见了光明。在离开盲童学校前,她收到了安诺斯校长的来信,决定去帮助和自己有着一样身世的海伦·凯勒,并成为她的家庭教师。从此以后,安妮·沙利文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教会海伦·凯勒拼字母、识字、发音……创造了人间一个个奇迹,终于使海伦·凯勒这位残疾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当我细细欣赏…  相似文献   

13.
斯诺:陕北拍片第一人 1936年6月3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携带一封用隐色墨水写给毛泽东的介绍信,以及照相机、摄影机、胶片等器材,从北平踏上西去的列车。他此行的目的是以英国《每日先驱论坛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前往陕北苏区采访。在西安,通过中共中央保卫局邓发和红军驻西安联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宣誓就任美利坚合众国第41届总统,他是美国历史上152年来第一位当选为总统的上届副总统。152年前,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第二任期的副总统马丁·范布伦在杰克逊任满后当选总统。在这之前,第一位美国副总统约翰·亚当斯在第一位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之后当选为第二位总统,而其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又在他之后由第二位副总统成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以下简称斯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之一。他于1928年来华,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生活和工作了13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三次访华。他以探索真理的求实精神和勇气,写出了大量真实、深刻并有远见卓识的有关中国的报道,为增进中美间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在斯诺1960年首次访问新中国时,我作为外交部新闻司龚澎司长的助手,曾为斯诺安排访华日程。翌年6月,在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我又陪同乔冠华、龚澎夫归前往斯诺在日内瓦湖畔的乡间居所拜访。有…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海伦·福斯特·斯诺(1911-1997)是美国记者、作家.她于1931年至1939年旅居中国,亲历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转折时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她撰写了<续西行漫记>等报道,和埃德加·斯诺等人一起,首先向西方读者介绍了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并在中国发起了“工业合作运动“以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为纪念这位架设中美人民友谊桥梁的先驱,由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资助,美国杨伯翰大学摄制了这部电视文献片.本刊获准刊出脚本.该片记叙了海伦·斯诺的在华岁月和她与埃德加·斯诺的情感生活,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斯诺在陕北苏区使用过的摄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林 《文史春秋》2004,(6):34-35
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中后期,有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友人,他用一台摄影机在陕北高原的苏区拍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他就是埃德加·斯诺。斯诺是美国著名作家和新闻记者。还在少年时代,他就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到大洋彼岸去看一看那未知的世界。1928年,23岁的斯诺,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身挎一架旧式的柯达照相机,漂洋过海,以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他先在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当助理编辑,后又兼任纽约《太阳报》和伦敦《每日先趋报》的特约评论员,也曾在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任教。在目睹了当时国统区的种种现状后,他把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常私下议论的…  相似文献   

18.
1970年的金秋10月,毛泽东同美国进步记者、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行漫记》的作者埃德加·斯诺在北京中南海进行着亲切的交谈。这是斯诺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访华了。“我十分想见一见我尊敬的朋友王牧师。许多年了,不知王先生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斯诺突然提出了一个要求。“王牧师?!”毛泽东闻之微微一怔。“噢———就是35年前护送我秘密赴陕北苏区采访的那位王牧师王先生。”斯诺见状忙补充道。其实斯诺提出要见“王牧师”,已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60年,他以作家身份来华访问,国庆节时他受毛泽东的邀请参加了天安门城楼的观礼,并到中南…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斯诺(1905—1972),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他从1928年起到1970年止很多次到中国,为采访和宣传中国的革命事业倾注了大半生心血。特别是1936年夏秋间,斯诺专程到苏区采访,同毛泽东畅谈了10多个昼夜,毛泽东称赞他“发现了共产党的真谛”,他们之间的友谊持续了几十年。首次见面1936年春,斯诺专程到上海向宋庆龄表达了访问陕北苏区的愿望。宋庆龄通过中共地下组织特地为他写了一封用隐显墨水书写的致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的介绍信,协助其秘密通过国统区,经西安到达陕北。7月中旬,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在陕北保安约见了斯诺,两人开…  相似文献   

20.
对答如流一次,马·吐温与一位夫人对坐,他对她说:“你真漂亮。”夫人高傲地回答:“可惜我实在无法同样地赞美你。”马克·吐温毫不介意地笑笑说:“那没关系,您可以像我一样说句谎话。”说实话有一年的“愚人节”,纽约的一家报纸为了愚弄众人,报道了一则马克·吐温去世的消息。于是,吊唁的人流纷纷向马克·吐温家涌来。当人们看到出来的竟是马克·吐温本人时,又惊讶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对马克·吐温的这种大不敬行为。马克·吐温却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坐火车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