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中,竞争现象无所不在。对于如何看待竞争和管控竞争,在各个古代文明中有着不同的认识。在古代历史时期,希腊人不仅热衷于各种比赛活动,发展起完备的赛会制度,而且对社会中的竞争现象作出了很多深入的思考。在古代历史时期的中国,各家各派思想家不但十分关注社会中的竞争,还发展出"不争"和"崇让"的观念。通过对古代希腊和中国用来表达竞争的词语进行辨析,同时对两个文明中的思想家们就社会中存在的竞争现象所作出的种种思考进行对照,我们发现,古代希腊和中国的竞争观念,既存在着诸多惊人的相通之处,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尚争"和"崇让"分别构成了古代希腊和中国竞争观念的主要倾向。  相似文献   

2.
胡小君 《攀登》2004,23(5):34-36
选举制与公选制是我国干部选拔制度的两种重要方式。近年来.主要由于对党管干部原则的适应性不同,党政干部竞争性选举改革进展较为缓慢。而形式多样的公选制则有很大发展和创新。在现行政治体制下,选举制和公选制均有诸多的局限性,但相互之间也有很强的互补性。为此.本认为,在今后的党政干部选拔制度改革中应将公选制与选举削对接,通过公选制产生初步候选人.在此基础上实行党政正职领导人选举产生,副职领导人和部门领导人由当选正职领导人提名通过的组合式选举,以实现党管干部、竞争性选举和团队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周小臣  孙敏  王莉霞 《人文地理》2013,28(4):144-147
研究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发挥、释放法的实践理性功能。我国《旅游法》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整合了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构建了涵盖促进法、行政法和民事法三方面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法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旅游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比较视角对中日旅游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以期结合国外旅游立法成功的经验,探索我国《旅游法》实施中国际旅游规则、国外旅游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提出中国旅游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秩序建立,权利维护,促进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普通法法院自13世纪逐渐成为英国司法体系的主体。中世纪普通法法院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国王很少干涉法院的司法活动。但在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历任君主不断加强对普通法法院的控制,力图将之驯服为王权的政治工具。在17世纪英国革命的推动下,法官的遴选与任职保障、固定高薪制和司法豁免权等制度相继建立,同时君主的法律特权受到严格限制。由此,普通法法院得以独立于王权。在此基础上,一套具有英国特色的司法独立模式得以成型,其最大特点在于:法院司法权的独立与"议会主权"原则的有机结合。这种模式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基于"权力分立"原则的司法独立模式存在明显差异。作为世界上最早实现司法独立的国家,英国的道路与经验对18世纪以后西方各国的司法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要求变以物为本的价值取向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人为本位,尊重和保障人权,实现人的公平发展。并在实际中落实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汪亚青 《攀登》2014,(6):87-92
大数据时代不可逆转的到来,昭示着产业竞争优势出现新的转型契机。本文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的实际,找寻出大数据库建设滞后,存在严重的外部依赖性、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手段不足、人才队伍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等诸多阻碍大数据促进产业竞争优势转型的桎梏。由此提出,建立服务产业竞争的独立大数据体系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全程保证,这就需要厘清独立大数据体系的建立基础、标准和作用域。最终通过大数据与物联网和智慧城市联动发展以促进信息交互、大数据产业集群化(群落),以整合产业竞争资源和以大数据服务产业竞争情报搜集的途径,使中国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优势转型中夺得先机。  相似文献   

7.
常瑞 《黑龙江史志》2008,(22):70-71
李登辉、陈水扁的执政时期已经成为历史,在他们执政期间,台湾的经济政策以"戒急用忍"、"积极管理,有效开放"为主旋律,对两岸的经贸交流和往来造成了消极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台湾经济在这一时期却成功实现了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开始走上了新一轮的经济飞跃历程。本文尝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台湾经济的转型和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巴永贵 《丝绸之路》2009,(14):39-42
校训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集中体现,校训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和精神层次三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组织文化。由于中西方大学传统文化底蕴的差异,校训也反映了不同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中朝日近代世界秩序观的形成与外交取向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中后期,西力东侵,维系原来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关系的条件发生了变化,东亚地区三个古老的国家开始相继实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三国在向近代外交迈进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中朝两国的统治者都不能以对世界变局的正确认识以及健康的心态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融入新的国际秩序。只有日本在新的形势面前适时摒弃传统的世界观,以近代世界观看待东亚秩序问题,进而建立一个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三国在19世纪中后期不同的外交取向,与其是否能够与时俱进,形成近代世界秩序观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赵翼(1727—1814年),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他与钱大听、王鸣盛齐名,同被视为乾嘉考据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甘二史札记》也与《甘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同样,被推为考据史学的代表作。但事实上,赵翼的史学并不仅仅局限于考据,而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世致用的价值取向。首先,赵翼治史详今略占。《甘一二史札记})是赵翼史学的代表作品,以三十六卷(不计补遗一卷)的篇幅对自《史记》以下二一一卜四部正史均加以评论,我们统计一下各书所占卷数如下:前四史六卷,南朝五史四卷,北朝五史三卷,两《唐书》…  相似文献   

11.
非摩擦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是一种典型的非摩擦经济。非摩擦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以最为鲜明的力量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现代企业应遵循非摩擦经济的运行规律,重视新技术的应用,提升经营理念,以增强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中国、日本、韩国电力体制改革实践为比较对象,从改革的起点、目标的选择、引入竞争的方式、电力监管、电力民营化、改革的成效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力求得到一些对深化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志田 《清史研究》2002,4(1):48-61
在西方传教士看来,义和团这一“神拳”在思想观念上是基督教的竞争对手;而对那时多数中国士人而言,基督教和神拳大致都属于“子不语”的“怪力乱神”范畴,其社会分野是接近的。朝廷对“神拳”的借重提示着其对中学之上层正统的失望,故走向基层,在中国传统中的异端方面寻求救亡图存的力量,但却因此产生朝廷不可恃的结论。清廷启用怪力乱神的举措实际上促成了异端的上升,本处边缘的“子不语”因素得到更多的关注,士人认知中的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各种怪力乱神的“猖獗”。在尊西崇新的大趋势下,当中国文化在整体思想言说中日益边缘化的同时,原来的异端却以一种诡论性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正统。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新农村,怎样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要的和根本性的问题。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农村语境化背景下从村社本位出发,将农村建设成为与农村社会实情与村庄生活特质相吻合、村民关系融洽和村庄认同感强的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论文通过对1998年和2019年基于同一问卷但相隔21年两次调研所得数据之比较,结合荷兰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在荷兰华人社会发展变化的宏观背景下,剖析荷兰中文学校生源构成及学生们学习中文之动因的延续与变化,总结荷兰所代表的中国大陆新移民相对集中之欧洲国家发展中文教育的原生动力和内在规律,思考如何进一步使面向华裔青少年的中文教育能够获得更全面发展,取得更深远实效。  相似文献   

16.
朱春悦  纪振奇 《沧桑》2009,(5):150-151
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是一种极端严格的等级身份制。种姓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冲突,具体表现在:种姓与现代化价值中体现的社会平等、思想的宽容性和理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考古学自19世纪中叶在欧洲产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不同的发展.在欧美,史前考古学属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一支,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时代历史的考古学属于古代史研究的范畴;在中国,考古学一直被囿于中国古代史研究为主题的史学体系中.将考古学摆在一个什么样的学科地位上,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归属问题,而是直接影响到考古学学科目的性、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论,总而言之,影响到考古学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还是固守传统而停滞不前.  相似文献   

18.
6月28日,芷兰雅集艺术月谈第64讲邀请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先生主讲书画作品的价格形成。刘尚勇先生从1983年开始从事文物收藏市场的工作,常年从事文物艺术品经营、出版及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中国史学研究的新进展,区域史越来越受到史学界重视,当代史学家热衷于试图将中国历史从空间上分解成更为细小的研究单位,对单位内的地理的、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等诸多要素进行实证性与理论性研究。不过,由于史学家的教育背景、传承渊源、学理依据、学术宗旨、现实诉求之不同以及对西方传入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方法的不同选择与运用,区域史研究模式与  相似文献   

20.
斯宾塞学说构成清末种群进化和竞争论述的主要外在资源。斯宾塞以进化的哲学思维来缀合威廉·卡彭特、查尔斯·赖尔所代表的动物生理学和生物历史知识,回应马尔萨斯的人口论。19世纪50年代以来在中国译介和流行的正是卡彭特所代表的生理学著述片段或与其相似的种群差别认知。知识界对斯宾塞的翻译,意味着中国在戊戌时期发生了类似的理论缀合过程。清末知识人以种分贵贱、黄白同为贵种调整了斯宾塞的种群进化位阶表述,抵制欧洲人歧视东亚黄种之心。同时,他们却强化了贵贱种之间的等级关系,营造"退化""灭种"的焦虑意识和压迫感,警告需积极参与生存竞争来提升种群的心智和自律性,从而为政治变革酝酿社会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