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爱新觉罗·允禧(1711—1758年),号春浮居士。康熙帝玄烨第二十一子,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封贝子,五月进贝勒,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弘历即位,进慎郡王。允禧多才多艺。善琴。工书,作字神似郑板桥,为书家所称。又善绘画,《清史稿》说他“尤工画,远希董源,近接文征明。”曾为江苍岩作《秋山平逸图》,礼恭亲王永恩题诗,被辽阳诗人甘道渊称为双绝。尤善为诗。《清史稿》称赞为“允禧诗清秀。”著有《紫琼岩诗钞》三卷,《续钞》一卷。因曾得端溪砚石镌之,名曰紫琼岩。辽东三老人之一的李铁君为之作赋,便自号紫琼道人,遂以名诗集…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对白居易诗歌的研究,多注重了他的讽谕诗而忽略了他的闲适诗,各家文学史只是简略提及闲适诗而未做专门深入的论述。这对于全面评价深入研究白居易其人其作是无所裨益的。本文不避谫陋,就闲适诗的思想实质、认识作用、审美价值及艺术风格等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与读者。  相似文献   

3.
胡适学识渊博,一生中著作甚丰。仅白话诗就写了千余首,其中有一些诗,胡适称之为“应酬诗”,是应别人的要求即兴而作的,诗句平自如话,并不讲究推敲和押韵,且很简短,有些诗味。如《胡适日记》(1937年卷)中就有他作了几首“应酬诗”的记载:“1月6日,傅作义为先父子余公建纪念堂,来函征文,附上行状。历述他年少时种菜挑担,赶马车,颇能纪实,今特作小诗:拿得起鞭子,  相似文献   

4.
斌良既是一位画家,又是一位诗人,因而他在作山水诗时以画家的独特视角来描绘眼前的景物。他有自己独特的意象群,注重色彩的选择,并将透视皴法等笔法入诗,追求意境,使他的诗呈现出清新淡雅、自然秀丽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李白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号称“诗仙”。他的流传到现在的一千多首诗词中,有50多首诗中写到芙蓉(即荷花),这在李白诗中恐怕是独一无二的了。他在这些诗中或直写其态.或以之喻人,或以之状物,或以之喻山,都十分生动贴切自然.意趣高洁,充分表现了他喜爱芙蓉的高尚志趣。李白在诗中所咏的芙蓉,他有时又作“红美”。“莲花”。“苗苦”、“薛”、“青莲”等,视诗中的具体环境交替变换用,但无论哪一种叫法.一旦出现在李白的诗中即“点花成金”,形象鲜明,给人留下十分难忘的印象。他所咏的芙蓉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首…  相似文献   

6.
张智 《文史月刊》2014,(7):22-22
乾隆可以说是作诗最多的皇帝,他一生作诗41863首。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乾隆寿命89岁,折合成天是32000多天,这样一来,即使89年他每天都作诗,平均每天也要作超过一首的诗。乾隆三十六年游览昆明湖时,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的出现:"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人,可能对乾隆游园作诗的情景有一点印象。当时乾隆诗兴大发,  相似文献   

7.
刘伟 《收藏家》2002,(1):52-56
在中国历史上有才能的皇帝不乏其人,特别是能诗能文的帝王大有人在,但是乾隆皇帝却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君王。早在做皇子时他就开始书写诗文,发表他对历史上和现实中各种问题的看法。他一生自著文集三部,为文1350余篇,诗集五部,共收诗41800余首,被称为中国诗坛上作诗最多的人。乾隆御制诗数量之多令人咋舌,题材之广泛也令人惊叹,其中既有风云政事的纪实,也有写景抒情之作,尤以写景诗占有很大比重,充分反映了乾隆皇帝的闲情  相似文献   

8.
林则徐的砚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我读《龚定盦全集》时,偶然想到了友人藏的一块林则徐用过的砚石,是与林、龚二人有关的。事隔八年,当时草草一望,未及仔细研究,因又重访此砚,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砚石为一紫端,有殊砂斑,似为端州高要县中岩坑所产,石质细腻,极下墨;砚长  相似文献   

9.
诗、文、书、画,古已结下了不解之缘,然向来者多论书画同源、诗情画意者,而少有论及诗与书者。徐渭(1521—1593年),是明末嘉靖至万历间的艺坛才子,诗文、戏曲、书画都有相当的造诣,并自评:“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他的一件书法典型之作——《行书七律诗》正有助于我们认识诗、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乔冠华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他的40多年革命生涯中,执笔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写诗乃是他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坎坷之后,为遣兴抒怀而作,他从不示人,故外人不得而知。乔冠华晚年,在病中将自己写的35首诗重新抄录,并作注释,留给夫人章含之作纪念。笔者应江苏  相似文献   

11.
回到天上去     
小安 《南方人物周刊》2011,(36):110-110
天 天 天是我的爹 天会照顾我 上面这几句,是一个叫小招的人写的诗,小招已经死了。我曾在成都的一问酒吧见过他,他带着他的诗到处走,会诗访友。他来到成都,一大帮诗人请他喝酒吃饭。他喝醉了,大声读自己写的诗,双臂张成一字,  相似文献   

12.
绝唱:千斤端砚○上官瑾桐端砚是最早为人们所发现的名贵砚石之一。端砚产于今广东省肇庆东郊的羚羊峡两岸,峡南斧柯山下有端溪,名贵的砚材主要产于端溪东岸的山上。宋代,斧柯山的砚石分为下岩、中岩、上岩、龙岩、半边岩等不同的岩位,其品质也有上中下之分。宋代的《...  相似文献   

13.
鲁一同(1804-863)字通甫,一字兰岑,寄籍山阳(今淮安市楚州区),世居安东(今涟水县),清道光十五年举人,名古作家、诗人。他的诗作品多系时世,不避时忌,尤以反映鸦片战争的题材为胜。其笔力道劲,奇肆豪放,震人心魄。当代名学钱仲联教授称他“嗣响杜陵”,是道光时代“江苏诗坛第一人”。鲁一同不仅诗有声于江淮,而且善绘事,亦为邑人所称道。不过,他的画名终被诗所掩,至今已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4.
孔子生于春秋末期,他对于诗的态度,其论诗、传诗的实践,对《诗》的传播及其进而为经典都产生了重要作用。最近出版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孔子诗论”,为我们研究孔子与《诗》的关系又做了献上的丰富:首先,《孔子诗论》充分证明了先秦的用诗风气之盛;其次,在《孔子诗论》中,孔子基本是从诗的本义出发来评价诗篇的风格,与后儒定义“风雅正变’说有很大差距;第三,传统诗论中的“美刺”说可以说完全是对《诗经》的误解。对封建时代的一些错误的诗说,《孔子诗论》为我们作了全新的辨正,为我们认识《诗》的本来面目提供了极大的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从今不作诗,诗写无人看。风雨故人归,掩卷发长叹。昨日接电报,知君入泉下。犹闻咳唾声,忽忽冬之夜。这是著名书法家林散之悼念亡友之作,短短数十字,如闻伯牙破琴绝弦怀念子期的绝响。林散之一生虽以书法名世,但他本人对诗作自视甚高,如同齐白石一样,自认诗好过字。这位朋友过世,他竟决意不再写诗,并且对前来求书法的人说:"如果你能把他救活,我就写"。究竟何方高人,竟令当代草圣情重至此?  相似文献   

16.
《诗》、史互证是研究上古历史的重要途径,上博简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上博简《诗论》“人之怨子”是对于《人之》一诗的评论。《左传》相关记载表明,此诗应当是为春秋后期人们比较熟知的齐国子尾、高强父子之事而作。在流传的过程中,此诗的大部分混入《瞻Mao》篇,小部分混入《小宛》篇。我们将这些内容析出整理后,可以基本看出《人之》一诗的原貌。《诗》中所佚篇章有些是其内容误入他诗因而失名的结果,上博简《诗论》所提到的《仲氏》、《人之》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张雨是元代有名的道士,因其是“以儒者抽簪入道”,所以象许多文人一样,既精于诗文,又擅长书法。他的书迹,大多数是书画的题跋,也有一些卷册类的书法作品。其中有两件著名的书作,经寓目和对照出版物细致地考鉴,终下鉴伪的决心。这两件书作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小楷自书诗札卷》和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行书自书诗册》(以下简称《书诗卷》、《书诗册》)。下面分别说明辨伪的理由。  相似文献   

18.
这首诗选自清《中卫县志》,作黄恩锡,云南人,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出任中卫知县。他以诗歌形式,生动地描述了宁安(今中宁县)盛产枸杞,用途广泛,价格昂贵,在全国独享盛名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张智 《湖南文史》2014,(5):58-58
乾隆皇帝可以说是世界上产诗最多的诗人,据说,他一生做诗41863首。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游览昆明湖时,他不到一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为此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记载这个小小纪录:“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时刻。”  相似文献   

20.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李商隐诗中的这位杜司勋,就是与他以"小李杜"并称的杜牧。他是懂杜牧的,杜牧素以才略自负,喜欢议论时政,谈论军事。然而时值衰世,仕途坎坷,壮志难遂,故而他的伤春伤别之作,表面风流绮靡,其实蕴含着忧国伤时之慨,这让他的诗更有了一种韵味和境界,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喜爱。一篇诗赋,得中进士杜牧(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有人说,自古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