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52岁时,因谏迎佛骨,触犯圣颜,被贬为潮州刺史。这一贬,虽只短短的七八个月,却使潮州教育文化因此而走上了发展的轨道,韩愈也因此而为潮人所永志,正如明代林熙春所言,此后潮州“山川草木尽蒙曰韩”。 韩愈刺潮,为发展潮州教育文化,采取了既有别于其数位前任,又不同于其治阳山时的两项重要举措,从而奠定了潮州教育文化发展的基础,取得了令世人钦仰的兴学效果。 一、撰《请置乡校牒》,为潮州教育文化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刺潮伊始,韩愈即撰《请置乡校牒》,对潮州的教育文化现状及其形成原  相似文献   

2.
正韩愈(768-824年),字退之,河南府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西)人,唐朝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祖籍昌黎(今属河北),世称"韩昌黎",又因曾任吏部侍郎,世称"韩吏部"。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阳山县令、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等职,曾四入国子监,三任博士,后任祭酒。宦海一生,政绩卓著,文名炽盛,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  相似文献   

3.
如何解释韩愈(椰子厚墓志名)中的“例贬”一词,目前有一些争议,其焦点在“例”字上。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文选部分中解释为“按规定”,(辞海)和(中文大辞典)亦相同。但郭在贻先生在他的(训信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书中持异议,他认为“例”的含义是“一道”“一样”“一例”,没有“按规定”的意思。郭在贻在(‘古代汉语’文选部分若干注释的高榷)一文中写道:“韩愈(柳子厚墓志名)‘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中.顺宗即体.拜林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注云:‘按规定遣出…  相似文献   

4.
《通典》的通行本,因为和《六典》一样没有记载撰述年代,研究这个问题是有必要的。关于《通典》的成书年代有下述三种说法:(一)贞元十年说,(二)贞元十七年说,(三)贞元十九年说。下面逐个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吏户”献疑——从长沙走马楼吴简谈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走马楼吴简中的“吏”与“民”一起编制于基层乡里,同为国家编户齐民,其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权利义务相同,而“吏”稍优于普通编户,并不存在独立的“吏户”。吴、蜀亡国时所献簿籍中的“吏”数为全国总户口数之内的吏员人数,并非另外之“吏户”。孙休永安诏与吴简中的吏一脉相承,每户服役人数经历了孙权时期1·29人—孙亮时期3人—孙休时期2人的演变,并非“空户从役”。迄今已公布的吴简和文献资料都不能证明“吏户”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文物》 1 999年第 5期刊登了《长沙走马楼J2 2发掘简报》 ,其中公布的J2 2— 2 543木牍载 :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辄科核乡界州吏三人父 (一行 )兄二人刑踵叛走以下户民自代谨列年纪以 (已 )审实无有遗脱若有他官所觉连 (二行 )自坐嘉 (禾 )四年八月廿六日破保据其中提到东乡任州吏的三人及其父亲兄弟二人 ,因为“刑、踵、叛走” ,大概无法正常服吏役 ,所以要以“下户”民代替他们去官府服役。从木牍的时间看是八月廿六日。《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 :“自臣昔客始至之时 ,珠崖除州县嫁娶 ,皆须八月引户 ,人民…  相似文献   

7.
东汉首都洛阳工商业的畸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是大商人地主集团的总代表。光武帝刘秀本人就是南阳的一个大地主兼商人,王莽末年,“南阳早饥,而上,(指刘秀)田独收”(《东观汉记》)。在南阳地区发生旱灾的情况下,刘秀的田地能够单独获得丰收,一定是最好的田地。《后汉书·光武帝纪》也说:“地皇三年(公元22年),南阳荒饥,诸家宾客多为小盗。光武避吏新野,因卖谷于宛。”在饥荒旱灾的年代里,刘秀趁机出高价出卖自己多余的粮食,牟取大利,其身份自然是大地主兼商人。跟随刘秀起兵的人,也多是大商人地主豪强出身。如劝刘秀起兵的南阳人李通“世以货殖著姓。……居家富逸,为闾里  相似文献   

8.
大颠与韩愈 唐宪宗十分崇信佛法,曾专程迎请佛的舍利到宫殿里供奉。某天夜里,宫殿忽然大放光明,早朝时,群臣纷纷向皇帝祝贺,说是舍利的功德所致。只有韩愈,不但不道贺,还呈上《谏迎佛骨表》一文,斥佛为夷狄。此举触怒了皇帝,韩愈因此被贬到潮州当刺史。  相似文献   

9.
提起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陋室铭》,凡知书者是无人不晓的。至于《陋室铭》是怎样写出来的,恐怕就鲜为人知了。唐贞元年间,刘禹锡任监察御史时,曾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他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按规定,刘禹锡应住衙门内三间三厅之房。但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认为刘禹锡是被贬之人,便安排他到城南门外临江的三间小房居住。对此,刘毫无怨言。但刘禹锡是个文人,根据住地景况写了一副“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的对联贴在门上。做贼心虚的策知县见…  相似文献   

10.
三国吴简两文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物》 1 999年 5期《长沙走马楼J2 2发掘简报》介绍的名籍类简牍中有两枚乡劝农掾所作的券书 ,内容涉及官府对“吏”及其家人的管理 ,值得重视。这两枚简的形制为木牍 ,释文与图版分见同期《文物》 1 9页及彩版叁 :1和肆 :1。不过 ,释文存在少量讹误 ,此前我曾做过一些订正 ④,最近又有个别改动。先将修改后的两简释文断句、移录如下 :【简一】 (J2 2— 2 543 )1 东乡劝农掾殷连被书条列州吏父兄人名、年纪为簿。辄科 ① 核乡界 ,州吏三人 ,父2 兄二人刑、踵、叛走。以下户民自代。谨列年纪 ,以 (已 )审实 ,无有遗脱。若有他官所觉 ,…  相似文献   

11.
秦汉“长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汉四百多年时间中 ,“长吏”的含义有过变化 :秦及西汉时期大致指县令长、丞尉等县级官吏 ,但西汉有时也仅指县令长 ;到东汉时期则转为郡国守相和县令长等地方行政首长 ,而不及其佐官。秦及西汉时期 ,“长吏”还没有完全专有名词化 ,故还有用作“大吏”和“上级官吏”之意 ,到东汉则基本为地方治民长官专用了。而都官长丞和侯家丞自始至终没有被包含在长吏的含义内。这从尹湾汉简所载东海郡县长吏和都官长丞、侯家丞的迁转差异中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乐山大佛通高71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摩崖造像。大佛的建造,始于唐玄宗开元初(713年),完成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九十年。 乐山大佛现已确认为唐代杰作。但是进一步从文物的角度研究,能够证明大佛建造年代和经过的,是流传下来的唐韦皋撰的《嘉州凌云寺大佛像记》(以下简称《大像记》)这篇文章,保存在清嘉庆八年的《嘉定府志》和嘉庆十七年的《乐山县志》、嘉庆二十年的《四川通志》以及民国二十三年的《乐山县志》诸书中。唐贞元时作为西川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日:“史之本义为持书之人,引申而为大官及庶官之称,又引申而为职事之称。其后三者各需专字,于是史,吏、事三字于小篆中截然有别.持书者谓之史,治人者谓之吏,职事谓之事。此盖出于秦汉之际。而《诗》《书》之文尚不甚区别。”(《观堂集林》卷六《释史》)观殷人卜辞每以史((?))或吏((?))为事,如“(?)王事”之事,或作史,或作吏,是殷时尚无事字。又以吏  相似文献   

14.
畲族,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也是潮汕地区的先民,聚居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山区,历史悠久。畲民剽悍,刚强好斗。唐宋以来,屡与新入之民抗争。唐高宗时.畲族首领苗自成、雷万兴、蓝奉高等聚众攻陷城邑。朝廷派兵进剿,陈政、元光父子先后为畲军所戕。德宗贞元十二年(796),漳州刺吏陈谟平广寇蓝老鸱于揭阳。宋景炎元年(1276),丞相陆秀夫、元帅张世杰辅帝舟南下泉州,  相似文献   

15.
阳山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南岭山脉南麓,连江中游,东邻英德、乳源,西靠连南,南接怀集、广宁、清城区,北与连州、湖南宜章接壤。据《县志》载,阳山之名,源于秦末于此设立阳山关。汉破南越后设县,以关名县,故日“阳山”。因而,阳山关就是阳山历史文化的源头。与其他历史元素联系在一起,阳山也就有了“战国侯邑,秦关汉县,韩愈贬地,明代铁都”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下面,试就秦关这一层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关于班固的生卒年,近有《班固生卒年新说》一文(《长沙电力学院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2期),提出班固生于建武十一年(35),卒于永元五年(93)之说,而否定以往学术界大多认可的班固生于建武八年(32),卒于永元四年(92)的旧说。这是值得仔细考证和讨论的问题。本人浅见,旧说较为可信,难以否定。请方家指正。旧说主要是两个根据:一个是,《后汉书·班固传》云:“及窦氏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  相似文献   

17.
阳山置县说     
阳山为广东较早置县之一,因“阳山关”而得名。其名始见于《史记》:“佗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  相似文献   

18.
据《汉书·地理志》云:“洭水出桂阳,南至四会是也。”洭水又名湟水。今名连江,源出于连州红岩山下,流经阳山的一段又称阳溪。“一水汇涂碧。云是古湟川”。昔唐代阳山令韩愈,暇日曾于阳溪垂钓。“钓鱼台”古迹至今乃存。他还歌湟川、赞湟川、写湟川。在《答张十一》一诗中,他写道:“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这里的江水即指湟川水,是那么  相似文献   

19.
江春霖(1855~1918年),字仲默,号杏村,晚年号梅阳山人,莆田县梅阳村人。“自少刻苦,尚志节,粗衣恶食,至为朝官而不改。”(《福建通志&;#183;列传》)  相似文献   

20.
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当上吴县知县才几个月的袁宏道写信给朋友说:现在已经知道人生做吏甚苦,做县令尤苦,做吴县知县更是苦上万万倍,比牛马还不如!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上官如云,过客如雨”,来来往往都要县令早晚接待.在中国历朝历代,公务接待是地方官们心中永远的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