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占存 《攀登》2011,30(6):95-97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了7.1级强烈大地震,震中距人口密集城镇近,破坏力强。玉树是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传染病多发地区,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国家、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迅速成立了相应的卫生防疫组,启动了自然灾害卫生应急一级响应,紧急调动卫生防疫力量,上下联动,全力做好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目标,为玉树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了卫生保障。  相似文献   

2.
方舟子 《神州》2010,(6):6-6
青海玉树在4月14日7时49分发生7.1级大地震。当日凌晨5时39分曾发生过一次4.7级地震,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副校长严力多德被这次小震震醒后,有“一种不祥之感”,把学生都叫醒,到操场上去读书,因此“创造了一个奇迹”——学校地震。  相似文献   

3.
2011年7月9日-13日,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韩玉贵率省地方志办公室、省军区、省地震局、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新闻办等部门(单位)组成的青海《玉树大地震救灾重建志》学习考察组一行10人来川考察四川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危害了震区人们的生命和生活,也严重损毁了灾区的多处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本刊第一期曾发表新华社记者张广友同志写的《唐山大地震即日采访记》一文,现再发三篇亲身经历地震的文章,以飨读者。此三篇文章亦选自唐山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的《唐山大地震百人亲历记》(即出)一书。  相似文献   

6.
文化学者指出,作为人们约定俗成的民俗,最易受到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民俗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空间出现历史与时代的碰撞,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无可阻挡。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2015年4月25日的尼泊尔大地震,由于离我们只有一山之隔,又关系到著名的加德满都谷地世界文化遗产,引起了国内的普遍关注。加德满都谷地所在的区域,是全球地震多发地区。身处地震带的人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两次地震之间,一轮又一轮。而尼泊尔人从未忘记灾害即将来临,有识之士一直在积极努力。本文以1934年尼泊尔大地震给整个古城和文物古迹带来的巨大损害和震后修复为例,认为尼泊尔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了解,尊重,甚至学习。  相似文献   

8.
近60年来,中国发生了三次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除了今年的“5·12”四川省汶川县里氏8.0级大地震之外,另外两场大地震都发生在30多年前的20世纪70年代,读中国30多年前两场大地震的新闻,不能不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9.
近60年来,我国发生了3场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的大地震,除了今年的5.12四川省汶川县8.0级大地震之外.另外两场大地震都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重读30多年前我国对两场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不能不让人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0.
《南方人物周刊》2012,(8):22-25
日本即将迎来“3·11”地震一周年。地震灾区仍在修复重建中。去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及随之而来的海啸造成了15848人死亡、3305人失踪。而一年后的今天,仍有数千名无家可归的灾民居住在临时安置房内。日本政府仍面临着清理残骸、重建城市、恢复经济和保障民众生活的艰难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玉树地震已经成为一场生命的劫难,在每次灾难来临的过程中,救援行动都将化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灾区救援到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精神会随之成长,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也会随之提高。很多人自发地为灾区的规划出谋划策,对应该用于重建的财物进行舆论监督。巨大的社会进步有目共睹,这些已在玉树藏区地震后的紧急救援行动中和灾后重建过程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湖南文史》2011,(5):34-35
1556年:明代陕西大地震 震级里氏约8.0级,这场地震导致83万人死亡。1908年:意大利墨西拿大地震 震级里氏7.5级的大地震引发了海浪高达40英尺(12米)的海啸,超过8万人在此次地震中丧生。  相似文献   

13.
周星 《民俗研究》2017,(4):96-108
对唐山、汶川、玉树三次大地震的遇难者集体"亡灵"的悼念、祭祀与超度问题的梳理,可以展现现代中国社会巨大变迁的一个重要侧面,有助于分析"亡灵"作为生者记忆遇难者的装置所具有的意义,以及民俗学研究"亡灵"相关课题的必要性。集体遇难者的"亡灵"无法仅在个人或家庭层面予以对应,而是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予以抚慰;与此同时,中国的国家行政和社会舆论也总是会遭遇到各种形态的"亡灵"问题。  相似文献   

14.
罗承松 《沧桑》2010,(3):44-45
传统节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文化主题,在早期社会主要表现为对自然时间的顺应以及对神灵的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节日早期对自然时间的性质及神灵的祭献逐渐淡化,节日仪式从以娱神向以娱人为目的聚会庆祝活动转变。节日不断适应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建构新的时间生活体系,成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基础,造就和谐社会的文化动力。  相似文献   

15.
彭丽丽 《沧桑》2014,(2):151-153
随着5.12大地震的发生,暴露在人们面前的灾难性事件逐渐增多。灾难性事件给部分经历过的人造成了心理阴影。其中儿童群体的心理阴影持续的时间较长,这使他们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状态。持续的负性心理状态会对儿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并可能在成年期引发焦虑、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因此,在心理危机发生之前,寻求适合儿童的干预方式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一个新兴的干预方法——心理剧来对存在心理危机的儿童进行干预,以此验证心理剧这种方法对儿童心理危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一路走来,阅人无数。仅仅一面之缘,长留心间,而日益高大的形象,只有那一个。那是一个小战士,名字已记不得了。只记得小个头、小眼睛,一笑一个酒窝,但只有半边,在右脸上。我是在唐山大地震的废墟上认识他的。1976年7月,我所在的工程兵部队的一支小分队,因坑道作业和煤矿作业相近,他们在唐山马家沟煤矿学习被复技术。就要离开了,赶火车半夜起床时,遇上了大地震。短暂的判断和战前动员后,他们成为全唐山最早建立  相似文献   

17.
玉树草原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有许多历史的形迹,文化的沉淀,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充满了一种诱惑。但最使玉树人扬眉吐气的还是“玉树三绝”,这是玉树人的骄傲,是玉树人的门面,是他们表现自我的精神和追  相似文献   

18.
进入玉树,我们便被眼前这座具有浓郁藏式风格的现代化城镇所吸引。整洁开阔的大道,错落有致的住房,高水准的学校和医院,沐浴在洒满玉树的温煦的阳光里。如果不是三角地因筹建地震遗址博物馆而留下的残存建筑,有谁会想到3年前这里曾被一场大地震夷为平地。走在其中,看着眼前古老而又崭新的一切,不由得让人恍如穿越时光长廊,与一座梦中的藏地古镇近距离邂逅,它似曾相识,却比记忆中更清晰、更现代、更祥和。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曾担任过玉树藏族自治州党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羌族地区兴起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让羌族这支古老但却在逐渐"消失"的民族浴"难"重生,经历巨变。重建后,不仅羌寨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羌族的传统民俗也随着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探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新型结合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和矛盾冲突,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遗产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在四川羌族地区兴起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让羌族这支古老但却在逐渐“消失”的民族浴“难”重生,经历巨变。重建后,不仅羌寨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变化,羌族的传统民俗也随着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探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新型结合所引发的社会变迁和矛盾冲突,可以为少数民族地区遗产旅游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案例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