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文平 《文物世界》2007,(5):38-40,44
1965年在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木版漆画较完整的有五块,这是一组人物故事彩绘漆屏风。其内容采自汉刘向《列女传》,宣传帝王、忠臣、孝子、列女的故事。2006年山西博物院展出了其中一块。漆画板高81.5厘米,宽20.5厘米,厚2.5厘米。木板遍油红漆,前后两面均有绘画。  相似文献   

2.
<正>漆棺画(见图1),北魏时期,1981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县西郊乡雷祖庙村一座夫妻合葬墓中,现藏宁夏固原博物馆。漆画绘制于男性棺具之上,棺具形制为前高宽、后低窄。盖为两面坡式,交角约有140度,前端呈圭形,前宽后窄。棺长180厘米,宽87厘米-105厘米。漆棺盖板、前档及左右侧板大部分漆画尚存,清晰可见,精美无比,乃北朝画迹的重大发现,也是同期高水平的绘画作品。1996年,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棺盖画面(见图2):边缘画有宽约7.5厘米的忍冬纹饰带,正中从顶端而下直通棺尾画  相似文献   

3.
漆画材料的丰富性对漆画创作的意义,漆画的材料对表现中心和主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漆画的材料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正在不断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东方朔画賛碑》,晋夏侯湛撰,唐颜真卿书。原碑四面刻,碑阳碑阴各十五行,左右侧各三行,行三十字。碑文及碑阴记均为大字正书。阳额篆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賛碑",阴额隶书"有汉东方先生画賛碑阴之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宋拓一本,装潢成册,计二十五开半。每半开纵30.6、横20.7厘米,三行,行四字。賛文"洁其道而秽其迹"以下四十八字及碑阴记均缺。此本与《文选》互校,"弃世登仙","神友造化",《文选》作"弃俗登仙","神交造化",字异义同。"世"字凡七见,  相似文献   

5.
云冈《太和七年造像题志》辨考赵一德《太和七年造像题志》,现在仍较完整地保留在云冈第11窟东壁的上部(图一),距地面有十余米。该志为磨壁石刻,呈长方形,横长约78厘米,竖高约37厘米,刻字24行,行14-16字,字大3×2厘米。此志,以其在云冈石窟榜题...  相似文献   

6.
傅举有 《收藏家》2009,(4):13-19
五、漆画镜 用毛笔蘸漆液在器物上描绘图画的漆艺装饰手法,叫漆画。“漆画”这个名称,最早见于东汉献帝建安元年(196年)曹操的《上杂物疏》,疏中有“漆画书案一枚”、“漆画韦枕二枚”、“漆画几大小各一枚”。漆画又叫“描漆”。漆艺经典《髹饰录》经常提到它。如《髹饰录》坤集《描饰第六》的“描漆”条说:“描漆,一名描苹,即设色画漆也。”王世襄先生解说:“描漆就是在光素漆地上,用各种色漆画花纹的作法。”  相似文献   

7.
李焉果 《神州》2012,(14):202-202
漆画有丰富的表现力,它的包容量优于其他画种;漆画有鲜明的民族性,其中的散点透视、突破时空等重要手段无不属于东方绘画的体系;漆画有强烈的现代感,绘画与工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是现代漆画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河南临汝出土一批空首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3月,河南省博物馆在郑州市二里岗开封地区土产仓库内,拣选了一批春秋时代的空首布,计287枚,除两枚无文外,其余布面上皆有一字,共78种。这批空首布,均为长銎、平肩,凹足呈弧形,通长9—9.5厘米,肩宽4.9—5厘米。足宽5—5.2厘米。布身铜质精细,造型规整,四周有郭,面背各有三条平行直线,銎上多数带有一个三角凸起点,两面都有一个相应的不太规则的穿孔。经调查,这批空首布是登封县土产收购  相似文献   

9.
《文物》1979,(6)
1954年,西安南郊嘉里村唐代裴氏小娘子墓里出土了一批文物。据墓志记载,裴氏小娘子小字太,卒于大中四年(850年),是裴均的孙女。裴均是裴行俭的后人,曾任将相十余年,累封郇国公(图一),《唐书》有传。裴行俭更是一个有名人物,从事过唐朝的外交活动,于仪凤二年(677年)"诏册送波斯王","且为安抚大食使","将吏为刻石碎叶城以纪功"。  相似文献   

10.
曹文敏 《神州》2013,(8):39-39
博尚镇为南汀河源头,距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县城南部25公里,属横断山脉怒山南延纵谷区。博尚初名"勐准拨","拨上","太恒"和"泰恒"。600年前为拉祜、佤族盛期,350年前是傣族居住的盛期,300年来是汉族居住的盛期。汉族是开发博尚的主要民族。博尚镇因驻地博尚得名,意为"博文尚武",此地域自古为县中要地,从1430年,元朝廷准设勐缅(现临翔区)长官司起,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2012,(18):12-12
2012年10月7日,宁夏西吉县王民乡红太村出土了17枚丝绸之路铜币,经鉴定为古贵霜王朝所使用的一种钱币。10月7日上午,红太村村民在一堡子旁取土填坑时,挖出17枚"铜子儿"。据赶到现场的西吉县钱币博物馆文博馆员苏正喜介绍,这些"铜子儿"是古丝绸之路钱币,铜质,每枚直径2.35厘米、厚0.25厘米,一面印有国王图像,另一面是牛图案,其中3枚有外国文字。根据铜质和图案,专家判断为与汉代同时代的中亚贵霜王朝使用的钱币。这是宁夏境内第一次发现该币种,国内只有新疆曾有发现。  相似文献   

12.
1987年4月,巴中县文物普查组在九镇乡征集了一面合金镜(图)。此镜保存十分完好,无锈蚀,镜面光洁平整,色黑发亮,,光可鉴人,叩之即可发出清脆的金属声。直径11厘米,边宽0.8厘米,厚0.5厘米,重250克。背面镜钮呈半球状,高0.6厘米,钮下部有小孔(为系绳或支撑镜体时所用),孔径约0.3厘米:“二龙戏珠”图案为阳刻浅浮雕,二龙首尾相对处为对称的云雷纹饰。图案、纹饰的工艺较精细,镜体铸造工艺略为粗糙,凹面部分不太平整。  相似文献   

13.
一、宝宁寺水陆画的历史沿革宝宁寺位于山西晋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接的右玉县旧城内,创建于明天顺四年(1460年)。宝宁寺水陆画是珍藏于寺庙中的一套非常珍贵的绢质卷轴绘画,绘画共计139幅,除几幅佛像比较大一些,其余均高约120厘米,宽约60厘米。其中有记载清代二次装裱情况的3幅,  相似文献   

14.
(一) "管军上百户之印"一方湖南省博物馆藏,系收集品。铜质,正方形。边长6.7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2.15、边厚2厘米。有柄,通高6.85厘米。重900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右一行为"管军上百户之印";左两行为"中书礼部造","大德元年十一月日"(图二)。按元代官制,上百户从六品。 (二) "管军下百户之印"两方湖南省博物馆藏。一方系收集品,另一方在1980年出土于资兴县厚玉公社。收集的一方,铜质,正方形。边长6.1厘米,印面中央微凸,中心厚1.6、边厚1.5厘米。有长方条形直柄,通高6.3厘米。重675克。印面阳刻八思巴文,印背阴刻汉文三行: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李太屯道路改造建设中发现一座后周佛顶尊胜陀罗尼石经幢,经幢现藏于聊城市博物馆。经幢通高240厘米,为八面柱形,每面宽10·5厘米,高为103厘米。幢分4重。第一重为幢底,四面正方形座。座上有一覆莲形台,莲台共有覆莲八瓣。第图一经幢二重为八面幢柱,  相似文献   

16.
山东诸城出土北朝铜造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岗 《文物》1986,(11)
1978年5月,山东省诸城县林家村镇青云村农民在村内取土时,于距地表深1米处发现一陶罐,内藏铜造像6件,铜狮1件。现简介如下。 1.太和十四年(490年)造像为单身立佛像(图版捌:1)。通高11、像高6厘米。佛高髫,长面,着通肩大衣,手施无畏、与愿印,赤足立一圆座上。座下为四足床。佛身后有舟形火焰纹背光。背光后刻铭文"太和十四年益□□□为二□□身修一躯□□□"(图一)。 2.太和廿年(496年)王女明造像  相似文献   

17.
《太和七年造像题记》是云冈第十一窟东壁南端上部一组造像龛的发愿。这方石刻题记呈横长方形,长78厘米,高37厘米,共24行字,每行13~16字不等,共计336字。字体为早期魏碑,阴刻。虽在第11行有一道竖向岩石裂隙和第18~24行有一条横斜向的岩层剥蚀的残迹,但字体的局部笔划残存十分清晰,大部分字仍可辨识。  相似文献   

18.
王翰章 《文博》2003,(5):50-53
唐宝室铜钟,据《雍州金石记》载:“清康熙年间,河水泛决,出于土中,土晕铜花,青翠可爱”,现存富县太和山。此钟铸于唐贞观三年(62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唐钟,比西安碑林唐景云钟还早82年。钟通高154厘米,上锐下丰,拱形钟钮,上围318厘米,中围375厘米,下围418厘米,钟壁厚7.51厘米。钟  相似文献   

19.
包山2号墓漆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荆门包山墓地2号楚墓出土的一件漆奁(M2∶432)盖壁上,彩绘车马人物图,是我国先秦漆画中的一件艺术珍品。本文从介绍画面、释读画意入手,对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漆画绕漆奁盖外壁一周,通幅长87.4、纵高5.2厘米。画面以树木分隔为五段。左起第一段,主要绘五位深衣博带、冕冠垂缨的人物与一乘骈车、五只大雁。画面的左方,两青衣人垂手背立而侍;中间一黄衣人面右前行,次一黄衣人和一青衣人面左,低头拱手作恭请状。四只大雁从上空白右向左飞过。右方停骈车一乘。两马头朝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漆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漆画便是源于中国传统漆艺并能够不断进行传承创新的一个新兴艺术门类。目前,在漆画创作方面,中国和越南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承担起当代漆艺文化体系建设和艺术创新的重要责任。本文拟对中越两国漆画的历史渊源、创作状况、艺术特征等进行对比和分析,以期促进中越两国漆画艺术工作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