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界认为,新疆是我国植棉最早的一个地区,且比较普遍;棉花是经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再经河西走廊传入中原。本文指出:新疆的棉花应来源于印度。在新疆,只有吐鲁番(西州)有较多的棉花种植,而且再没有向东传播。除西州外,整个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是极其有限的,棉布的使用也很少,当时主要还是以丝、麻织品为主。  相似文献   

2.
唐代西州的緤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区是我国最早种植棉花和生产棉布的地区。近年考古发掘的报告和论文中曾提到,在1959年,民丰县北大沙漠中发掘出的东汉墓里,出现了大批织物,其中有作为覆盖木碗用的两块蓝白印花布,都是用棉纤维织造的,还有男尸着的白布裤和女尸的手帕,也都是棉织品。这说明至迟在东汉时期,新疆地区已经种植棉花和纺织棉布了。  相似文献   

3.
本世纪初,日本大谷光瑞等人于我国的新疆地区掘取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在这些古代文物中,唐代“孔目司”文书(见附图)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其原因,一是该文书保存比较完整,且笔迹较为清晰;二是此文书系唐代新疆地区有关行旅过所和公验的官府文书,其内容从某种角度上  相似文献   

4.
棉花古代称之为木棉或吉具,它在我国的广泛传布、种植,是沿着从西到东和从南到北这两条路线的。十多年前,我在《宋代植棉考》一文中,对棉花在岭南安家落户,及其逾岭峤而传播到江西、两浙的情况,作了初步考察。近年在阅览的一些资料中,对棉花之逾岭峤而跨长江、向北发展的态势,多有所补充,爰有是作,以供研究这一问题的参考。在《宋代植棉考》中,我曾引用了《元典章》如下的一条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5.
从新疆历史文物看汉代在西域的政治措施和经济建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早在两汉以前的远古时代,我国新疆地区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即已同我国其他部分发生密切的联系。新疆普遍发现的细石器文化同甘肃、内蒙、东北各地广泛存在的细石器文化基本一致。昆仑山北麓所产的玉石从古代即源源不断地输入内地。阿尔泰地区公元前五世纪的墓中已经发现从内地输去的绣花丝织品和青铜镜。在先秦的许多文献中都提到了新疆地区的山川、部落和物产。原来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我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出土文物资料考证了我国古代牡丹种植的地区、年代诸问题,提出早在汉代牡丹即在我国西北开始种植,武威是古代牡丹种植的故乡.  相似文献   

7.
我国维吾尔族现有五百九十五万人,是新疆十三个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维吾尔族人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人口居住在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这里是著名的丝绸古道必经的地区。维吾尔族是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塔里木盆地的中央是世界著名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气候干燥、雨量稀少,风沙危害严重,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一代一代地和大自然搏斗,战胜了风沙与干旱,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绿洲,使塞外变成了江南。在古代,维吾尔族人就种植了棉花和桑树,发展了养蚕和纺织业,由于新疆盛产优质的蚕丝、棉花与羊毛,这就为地毯编织生产提供了最…  相似文献   

8.
在新疆,在天山南北广大的土地上,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的祖先就在这里劳动着,生活着,世世代代创造着丰富的历史和灿烂的物质文化·现在,分布在全疆地面上和埋藏在地下的文物古蹟,就是各民族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古时,亚洲和欧洲的各民族,曾通过新疆地区往来,互相交流文化艺术和进行经济贸易,因而在新疆也有很多古代中西交通时所遗留下的历史文物。保護所有的文  相似文献   

9.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吐鲁番已有棉花种植。学术界普遍认为,敦煌与吐鲁番气候相似,交通便利,因此敦煌也应有棉花种植,其证据主要是敦煌文书中有大量的“”。其实,“”除指棉花、棉布外,还有毛布或毛织品这一涵义。晚唐五代时期敦煌文书中的“”并不是指棉花,而是指毛布。敦煌文书《官布籍》中的官布也是毛布,并非棉布。唐五代时不仅敦煌,就是内地也还没有棉花种植。棉花并没有通过西域,经河西走廊传入内地。宋元之际在陕右种植的棉花,应该不是原来新疆种植的棉花,也不是经河西走廊传入的,而是其他的棉种,可能是从南方传入的。  相似文献   

10.
王栋  温睿  王龙  李欣桐  先怡衡 《文物》2020,(8):80-88
<正>绿松石作为我国古代传统的玉石种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被先民加工成装饰品而使用。考古资料表明,我国新疆地区从公元前两千纪早期开始出现绿松石珠,到了公元前一千纪晚期出现一种玻璃材质的仿绿松石珠,这种特殊的玻璃珠在其他地区尚未有报道。本文以新疆吐鲁番胜金店墓地出土的仿绿松石玻璃珠为  相似文献   

11.
张云 《中国西藏》2005,(4):54-59
一提起茶马古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云南、四川到西藏之间的古代交通和贸易路线,这个没有错,但是却并不完善。事实上,茶马贸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更宽广的地域空间和更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仅内地和西藏之间存在茶马贸易,内地与今新疆地区、蒙古高原地区等,都存在着茶马贸易,而且在唐朝时期,内地和回纥之间的茶马贸易远比和西藏地方兴盛。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代开始西域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就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单元区。新疆地区的很多古代民族都信奉过萨满教,现存的很多民族也曾经信仰过萨满教,它长期流行并且与这些民族后来信奉的宗教相融合,还有萨满教的很多习俗逐渐沉淀为新疆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  相似文献   

13.
天和 《湖南文史》2014,(5):33-33
我国古代诗词中出现“梧桐”的地方很多,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梧桐更兼细雨”等,其感情基调大多是悲伤的。 古代诗人为什么喜欢用梧桐树来表达悲伤呢? 第一,古代人们喜欢种植梧桐树。有必要说明一点:古代诗词中的梧桐树不是今天的法国梧桐。  相似文献   

14.
如今.新疆棉花的总产、单产已经雄居全国第一.成为我国重要的棉花主产区之一,并由此撑起了自治区“一黑一白”(“白”即棉花)的经济发展框架。但50多年前,新疆仅有少量的棉花种植分布于南疆.其它地方特别是北疆的玛纳斯河流域仍是植棉的空白区。在时任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第一书记兼新疆军区代理司令员、代理政委和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政委的王震的领导和开拓下,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茶马古道,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云南、四川到西藏之间的古代交通和贸易路线,这个没有错,但是却并不完善。事实上,茶马贸易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着更宽广的地域空间和更深刻的社会和文化内涵,不仅内地和西藏之间存在茶马贸易,内地与今新疆地区、蒙古高原地区等,都存在着茶马贸易,而且在唐朝时期,内地和回纥之间的茶马贸易远比和西藏地方兴盛。中原农业地区犁田耕地需要马,装备骑兵亦需要马,“马资于国用甚大”  相似文献   

16.
北疆植棉和地膜棉的起始及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新疆棉花特大丰收,实现了种植面积、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质量和调拨量全国六个第一。总产值达90亿元,产值已超过了石油,一跃成为新疆第一支柱产业。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棉花大县──玛纳斯县也同样发了棉花财。全县棉花播种25万亩.总产17454吨,仅棉花一项收入1,6亿元,占全县农业总收入的59·49%,人均增收1200元。棉花成为该县面积最大、收获最高的作物。全疆和玛纳斯县棉花高产丰收的取得,饮水要思源。在民国期间,新疆种植棉花的地区仅在南疆的吐鲁番、阿克苏、喀什等地区,在北疆只有伊犁产棉花,但产量不多,其余地方…  相似文献   

17.
棉花在新疆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半个世纪以来在新疆的民丰、和田、吐鲁番等地发现了汉至唐代各时期的纺织品。传世文献中《梁书·西北诸戎传》最早记载到高昌种植棉花,“多草木,草实如茧,茧中线如细,名曰白叠子,国人多织以为布,布甚软白,交市用焉”。吐鲁番文书记载高昌王国到唐代西州,当地居民种植小块棉花为副业,市场上有棉布作为商品买卖。故棉花在传入中国西北后,传播十分缓慢①。敦煌毗邻吐鲁番地区,相互之间商业贸易不断,来往频繁。从居民成分来说,高昌的汉姓居民多由敦煌迁来②,唐代很多敦煌人在西州担任官吏或服…  相似文献   

18.
坎儿井是沙漠地区一种特有的文化景观,是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杰出成就。在我国,坎儿井主要分布在新疆地区,尤以吐鲁番盆地最为集中。它与吐鲁番的葡萄一样蜚声中外,被誉为是跟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共齐名的中国古代三大工程之关于坎儿井文化的研究,已有不少学术成果,但有关系统性的专著尚不多见。最近,钟兴做、储怀贞两同志编辑出版了《吐鲁番坎儿井》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研究坎儿井的学术性、资料性著作。它的问世,对进一步探讨和弘扬坎儿井文化、推动吐鲁番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兹从坎儿井研究的意义及该…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西域各国与中原交往的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中主要的一条路线是东起长安,在靖远及中宁一带渡过黄河,经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进入中亚细亚,通往欧、非大陆。大约从公元前二世纪的汉代起,大量中国丝绸从这条通道西运,东西方的经济化交流日益增多。西汉在  相似文献   

20.
汉佉二体钱是古代新疆于阗(今和田)地区的自制货币,从19世纪第一次出现在人们视线中便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目光,引发了诸多探讨。其兼有中国与希腊货币体系的特征,对于研究古代新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关系,探讨于阗地区政治势力的分布、经济的往来、文化的交流有重大意义,为讨论佉卢文在于阗等地区的流传提供了实物依据,开创了将两大系统钱币特征交融并会的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