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有关渤海国早期王城遗址的研究,因受当时渤海考古认识水平的局限,存在问题较多.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渤海“旧国”敦化敖东城说不断遭到质疑.《新唐书》的《渤海传》与《地理志》,对渤海王城道里方位的记载各有偏重,所用标准不同,将二者等同对待考证渤海“旧国”位置的思路值得商榷.而且田野考古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将渤海早期王城考证在吉林敦化一带,缺乏考古学证据的支持.近年的考古发现,有将渤海前期政治中心指向吉林和龙西古城一带的倾向,但仍需进一步的考古工作证实.只有在确立渤海考古分期编年标尺、明确渤海建国初期的文化特征后,再结合文献记载探讨渤海早期王城遗址及相关问题,才有助于问题的正确解决.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已发表的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对敦化、西古城、八连城、上京城及附近地区,以及俄罗斯滨海地区各类渤海佛教遗迹做一系列性研究,总结出渤海佛教遗迹的分布规律及渤海佛寺遗址的平面布局特征,认为渤海的佛寺址总体特征与中原唐王朝是一致的,但也有其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渤海上京城是唐代渤海国(初称忽汗州)的都城,渤海国,是唐朝统辖下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其疆域极盛时期曾包括中国东北大部,俄罗斯滨海边区和朝鲜半岛北部。渤海上京城是亚洲,也是世界中世纪历史上著名的古代都城遗墟之一。它是我国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历史上"四大古都"之中,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都城址,就其保存完好也是国内少见的。公元七世纪末,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秣韬族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是唐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科学、历史、政治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辽上京城是辽代最为重要的一座都城,平面呈“日”字形,北部为皇城,南部为汉城。其中皇城内又有宫城,两城相套形成“回”字形的平面布局。辽上京城的形制布局特点及其营建规制,对后世都城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认为,辽上京城的整体规划布局、宫殿形制及其排列布局、城门形制和规制、门道基础做法、瓦当等都受到渤海因素的影响,这些渤海因素在辽上京城形制结构的完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体现了辽上京城的都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5.
渤海上京城的规划设计、整体布局、建筑规模、宫殿设置等是由三种因素有机结合构成,缺一不可。一是地理环境;二是学习借鉴;三是民族传统。上京城的布局既不完全是唐代都城的翻版,也不是渤海早期都城的延续,而是集大成产生的新兴都城。  相似文献   

6.
敦化六顶山 ,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之二女贞惠公主墓发现后 ,近半个世纪以来 ,关于贞惠公主陪葬祖父 ,即“珍陵”是渤海第二代王大武艺的陵寝几成定论。《新考》通过对诸多史料文献的勾稽与史实的辨析认为 :贞惠公主陪葬的是先于她不久病逝的生母 ,即“珍陵”是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之王妃的陵墓。研究中还发现 ,前辈论者在史料的认识与使用中也存在某些失当与舛误。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导金正日同志指出:“继承了高句丽的渤海,从七世纪末到十世纪初存在两百余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很大发展,以海东盛国而闻名于世。”正确理解渤海初期的城制和墓制,对阐明渤海的继承高句丽以及渤海的强大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它又与如下情况相牵涉,即在一部分人当中把渤海的城制和墓制同落后的靺鞨搅在一起而予以说明,便极大地歪曲了渤海初期的发展史相,于是出现更为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敦化城山子与山城,近20年来,做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宣称,蕞尔孤山被说成是渤海东牟山,把山城与永胜遗址合并说成是渤海"旧都".几个方面联合考古发掘判定:永胜遗址系金代居住址.笔者两次实地考察全面揭示了其"庐山真面目",并初步认为:城山子不是东牟山,山城可能是明季清初敖东城的西部关塞.  相似文献   

9.
渤海国上京城属于唐代渤海国的五京之一,又称为渤海上京龙泉府,在历史上也称之为忽汗城,在渤海国存在的二百多年历史当中,上京城做为一百六十多年的都城。渤海国是在唐代及五代时期位居于中国东北地获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的存在与发展,在经营中国东北这个地区,推动东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作为当时的地方封建政权,当时的渤海国附属于唐朝,在全盛时期具有5京、15府和62州,在其存在的历史当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渤海史研究中,东牟山的地理位置,历来众说纷纭。其主流的观点有二:一为敦化市城山子山城说,二为延吉市东郊城子山说。分析以上观点,皆有可商榷之处。通过对东牟山所在地之史料挹娄故地与桂娄故地的探析,认为所谓挹娄与桂娄可能皆为不实的记载,不能作为确定东牟山地理位置的依据。通过对迁都显州的史料分析,笔者认为渤海国不存在迁都显州的情况,而西古城可能就是大祚荣立国时期所筑的都城,东牟山当在西古城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