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绍兴酒使刘伶们沉醉了两千多年,至今仍被认定是中国黄酒之冠.现代人最初认识绍兴,大概不是因为鲁迅,就是因为绍兴酒了. 绍兴的酒厂多集中在鉴湖沿岸一带.这方水土为何成为黄酒之乡,此中奥妙,一直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吕洪年 《古今谈》2010,(1):7-11
绍兴酒,俗称绍兴老酒、绍兴黄酒,是以绍兴这一地名命名的地理标志性产品,是绍兴的特酿,与其他地方出产的黄酒,在质地、品味上有很大的不同。它不仅因为醇厚、鲜洁、甘润、清爽等特点而驰名中外,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成为民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相似文献   

3.
浓郁陈厚的绍兴黄酒。手把脚划的乌蓬小船,硬中有柔的绍兴方言,光辉夺目的绍兴名士。水乡、酒乡、桥乡、民俗之乡。这就是绍兴。这就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绍兴。翻开绍兴的历史。就像翻开一部厚重的线装古书,它散逸出耐人寻味的人文气息。走进绍兴城,就像漫步在一幅美妙多姿的风景画里,跨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  相似文献   

4.
刘金柱 《百年潮》2012,(2):79-80
正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这是毛泽东主席在纪念鲁迅先生80寿辰写的一首诗。从此酒乡绍兴,又有了"名士乡"的美称。毛泽东主席是湖南人,爱吃红烧肉和红辣椒。周恩来总理祖籍绍兴,爱吃梅菜肉和绍兴酒。两位伟人,一豪放一儒雅,性格迥异,却成为中国几千年来"最佳搭档",被人们戏称为"湖南红辣椒与绍兴黄酒的组合"。  相似文献   

5.
正按照清嘉道年间官至督抚的福建人梁章钜(他本人在中进士之前也是幕友出身,自号"儒林参军")《浪迹续谈》一书中的说法,在各级官场中充当幕友的大多数是绍兴人,而且随着绍兴师爷的遍布全国,绍兴的特产——绍兴黄酒也行销各省,"可谓酒之正宗";官场中除了"京片子"外,  相似文献   

6.
洪文宇 《风景名胜》2012,(7):106-106
绍兴菜离不开两个特色,一是黄酒,二是霉臭。 绍兴的黄酒,据传用的是鉴湖的水酿造而成的,依据不同的甜度与色泽,分为多个种类。绍兴黄酒除了可以饮用,也可以做菜,尤其以陈年的大坛原酒为佳。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绍兴市作为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具有“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黄酒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本文通过分析绍兴市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优势及价值,以黄酒盲盒为例,探讨如何将绍兴黄酒文化产业和“盲盒”这一概念相结合,并提出可以通过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挖掘绍兴黄酒背后的文化属性,讲好地域文化故事。利用“黄酒+盲盒”的营销理念,展示区域文化视觉形象的情感特征,从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绍兴黄酒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一日翻阅1996版《介休县志》,偶见记载着介休市义安咸亨涌黄酒,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银奖。民国初年还出口日本、东南亚等十二个国家。这么看来咸亨涌黄酒一点也不逊色于如今的"绍兴黄酒"呀!但百年以后,绍兴黄酒俨然成为中国黄酒的代表,而曾经红极一时的咸亨涌黄酒却日落西山,不见了踪影。缘何百年之间,竟有如此天壤之别?为一探究竟,在清明节的蒙  相似文献   

9.
正丰子恺(1898-1975,浙江桐乡石门镇人)是20世纪公认的艺术大师,在他的日常生活与艺术创作中,最离不开的就是绍兴黄酒。好酒有内涵20世纪40年代末,丰子恺应开明书店老板章锡琛的邀请,去台湾访问考察。在台湾期间,丰子恺与章锡琛等朋友相聚甚欢,一起喝酒,谈古说  相似文献   

10.
魏佐国 《南方文物》2003,(4):57-59,111
江西酿酒的历史渊源久远遥考古资料表明袁至少到新石器时代晚期江西先民已开始酿酒袁商周时期已相当发达遥隋唐以后袁随着农业的发展袁粮食产量的提高袁江西酿酒业不断进步袁逐渐在全国酿酒行业中崭露头角遥一尧从历代名酒看江西古代酿酒业江西古代酒的种类很多袁从文献记载看袁大体可划分为黄酒和烧酒两大类型遥黄酒以粳米尧糯米等谷物为原料袁经过蒸煮尧糖化和发酵而成遥江西黄酒名称不一遥按颜色命名的有红酒和白酒曰按酿造时间命名的有老酒尧春酒尧年酒尧时酒尧新酒尧雪酒尧伏酒尧腊酒尧清明酒尧枣儿红酒和梨花白酒曰按配料命名的有菊花…  相似文献   

11.
绍兴建筑文化特征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绍兴酒店甚多,而“咸亨酒店”名闻遐迩.店不大,门面仅两间,酒与佐料也谈不上高雅,而游人络绎不绝,留连忘返,这自然得力于鲁迅先生的大笔,将此店写入他的不朽之作.但是也要归功于绍兴的建筑匠师,他们保存、维护与再现了鲁迅笔下的老店风貌.凡一游绍兴者,皆会感到“咸亨酒店”这样的绍兴传统建筑不但是为重温绍兴风情提供了场所,它们本身也是绍兴风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2.
《吕氏春秋》记载:“越王之栖于会稽也,有酒投江,民饮其流而战气百倍。”2000多年前越王勾践箪醪劳师的故事,见证了绍兴千年酿酒的历史。琥珀色的绍兴老酒,芬香醴郁,醇厚甘鲜。  相似文献   

13.
民艺镜头     
《中华遗产》2014,(5):146-149
广东省惠州市马安镇客家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一堆堆稻草和谷壳,围绕着的一只只粗大的瓦埕,瓦埕里装满刚刚糖化发酵好的酒酿,暖暖的火苗已经燃起,客家黄酒开炙了。如此炙烧出来的村酿,不仅味道甘醇,且性温热、祛寒湿,待客自饮两相宜。广东、福建的客家人,过去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且酿制一般由家里的女主人承担,酒美则人惠。如今酿酒慢慢丧失了传统的过程,不仅会失去酒的醇味,更可能失去酿酒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明清两代,绍兴既属浙东,又属江南。至清代,绍兴酒、绍兴师爷、绍兴话已是通行海内,成为绍兴地域文化的标志。绍兴酒风行天下,理应在清代中期以后。由于地窄民稠、识字率高、科举竞争加剧等诸多原因,绍兴人外出游幕、处馆、经商成风,足迹遍布各地。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绍兴人的内在性格处于多面性的矛盾状态,即俭啬、刚崛与狙狯并存。若是以江南区域为视野,吴文化与越文化在保持江南文化趋同性的同时,也不乏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绍兴游记     
绍兴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是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的故乡,毛泽东主席称绍兴为“鉴湖越台名士乡”。  相似文献   

16.
千颗明珠一瓮收,君王到此也低头。五岳抱住擎天柱,吸尽黄河水倒流。这首《咂酒诗》可谓是对吸饮罐罐酒颇为形象的描绘。罐罐酒是盛行于甘肃庆阳民间的一种低浓度黄酒。饮用时,将发酵后的酒醅舀入煨罐(瓦罐或瓷罐),加水煮沸,以竹或芋子筒作为吸管,  相似文献   

17.
<正>陈桥驿先生著作等身,驰誉中外,以九十三岁高龄辞世,称得上功德圆满。但我在网上见到这几个字时,还是感到非常突然,因为本来以为陈先生会像侯仁之先生一样寿享百龄;也不胜悲痛,因为我对陈先生不仅属私淑弟子,而且我虽出生于浙江吴兴县南浔镇(今属湖州市南浔区),祖籍却是绍兴,父亲是从绍兴迁出的。陈先生是绍兴乡贤,当代绍兴学术泰斗、绍兴文化的杰出代表,听到他浓重的绍兴口音,就像听到父辈间  相似文献   

18.
《中华遗产》2011,(11):22-41
古人比今人懂吃。他们谨遵许多有关吃的原则,诸如:“食不庆精.脍不厌细”、“食在当季”等等,这些,恰好与西方近年掀起的“慢食运动”所提倡的理念不谋而合.正是这些原则,才给我们留下了诸多传统的慢食美味——冬季慢酿的绍兴黄酒。  相似文献   

19.
6月中旬,正值绍兴的梅雨季。在咸亨酒店品味了久负盛名的黄酒与茴香豆,天已很黑了。绕过古老的凤仪桥,一个人,撑把伞,徘徊在仓桥直街窄窄的石板路上,两侧的老屋有两层或三层的,瓦和柱是乌黑的,檐和门是错落的。墙上斑驳的青苔,使白色粉墙幽暗而古朴。偶有三两支雨伞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5,(U09):26-27
两晋时,南方相对稳定,北方战乱,王、谢等大批名门望族,率部南迁,北方士人和一代文化名流,云集绍兴,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社会风尚清谈玄理,士人名流聚居之所.饮酒风之大盛,这就大大刺激了绍兴酒的生产,也促进了酒具的发展,绍兴是青瓷产地,当时出现了有彩釉的酒具。东晋永和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名士聚集修禊兰亭,流觞曲水,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书法精品《兰亭集序》。成为中古文化史上盛事;绍兴兰亭,也因此成为书法圣地。有晋一代,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二戴(戴逵、戴锸)绘画。以其非凡造诣。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