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间传说的当代人文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0世纪初,中国学术发生了深刻的转型,其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民俗学的兴起。此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其实不完全是历史文献中的文化,而是老百姓在生活中传承的文化,如果这种文化被截断的话,那我们文化的失落就极其严重了。我赞同冯骥才先生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影响蒋星萍五四运动以前,中国图书馆事业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封建藏书楼受维新思想的冲击,正缓慢地向近代图书馆转化。封建藏书楼主要有官府藏书楼、私人藏书楼、书院藏书楼和寺观藏书楼四大藏书体系。中国古代藏书楼保存了珍贵的历史典籍,...  相似文献   

3.
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命运和独立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从邓小平宣布知识分子为工人阶级一部分开始算起的话,为改变中国知识分子的社会政治地位而进行的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工作,迄今已有整整十年的历史。今天,当我们回过头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透过重重阴影去确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时,便会发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并没有因为他们被宣布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政治地位。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十年时间内所走过的,是一条交识着希望与失望,欢乐与痛苦的极其艰难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近代史上,一个国家的海上力量最初多由海外贸易力量(国民力量)和海军舰队(军事力量)组成,且二者常合而为一,在与他国的海上较量中,它们又大都扮演过另一个角色一海盗。最早的海上霸主葡萄牙和西班牙就是通过海盗方式向世界扩张并得以分享全球海权的,后起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一开始就毫不客气地抢劫葡、西两国的商船以自富,随其后而崛起的海上霸主英国也是从大量截获荷兰商船来打开局面的,  相似文献   

5.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国逐步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西学究竟处于什么地位,起着什么作用呢?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粗略考察,以就教于师友们。 主题与道路 中国原来是一个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按照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一面知兴替、明现实、察未来的镜子。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至今已走过了82年的战斗历程。总结党的领导80多年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考察党的领导与中国的历史命运,是实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要求,是正确认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坚持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坚持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前提 回顾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在近代又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的侵华史。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闭…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和胡适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两人社会背景迥异,但历史的机缘使他们相遇;梁比胡年长一辈,但岁月的差异并没有妨碍两人在文化事业上的相辅相成。本文拟从两人各自的生命历程中截取其相重合的一段,做一点称之为“比较”的研究,以揭示在共同的时代背景下两人的分歧与交会。  相似文献   

8.
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与新文化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到北京政府的统治,模式化的评价便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黑暗。然而,正是在北京政府统治的中期(1916-1921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各种学说、思潮竞相涌现,近代中国迎来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北京政府文化政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那么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就是一块封建专制文化政策的铁板?是否有顺应潮流的因素,从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呢? 为了控制思想意识形态,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就掀起了复古尊孔运动,妄图用儒家的四维八…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史是发生在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急剧变动的大时代的历史。置身其中的人们,将亲身经历的历史事件,所见所闻的人与事,所感所受的情与理,以回忆录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丰富我们民族记忆,提供文化积累价值的极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提出“人权”与“科学”两大口号。登高一呼,天下响应。1917年,《新青年》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反对旧文学和文言文,要求对文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革命,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吴虞、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都以言论激烈而领潮头之先。“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和研究俄国革命问题蔚为风气,各种社团、报刊风起云涌,社会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广泛传播,中国出现了李大钊、陈独秀、邓…  相似文献   

11.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结束了封闭状态,日渐走向世界。欧风美雨的飘打,世界列强的冲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史上第一次受到文明程度高于自己的民族的挑战。挟坚船利炮而来的西方文化与中国固有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并且反映着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从而与中国文化形成了尖锐对立。怎样评判中西两种文化?需不需要学习西方“文化?如何学习西方文化?围绕这一系列问题,人们展开了激烈论争。这种论争与近代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政治风云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风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论争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政治运动和思想运动的戊戌维新,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然而有关戊戌维新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所做的贡献及维新志土所提倡的科技观念和科学方法论的讨论,却远远不够。事实上,戊戌维新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最有力的杠杆,正是对科技的重视构成当时变法主张的内在动因。戊戌维新时期在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的认识至今还具有学术价值,而且维新志士的变法主张及其对科学的宣传,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中国的社会化进程。同时,历史的发展又注定,科技之花要在中国盛开,还须经历一个曲折、痛苦的过程。因此,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戊戌维新,…  相似文献   

13.
《文史天地》2010,(11):94-94
中国科举史上,曾经涌现了数不胜数的举人和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巅峰的“状元”郎,则是屈指可数。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  相似文献   

14.
王麟 《文史天地》2003,(12):36-38
秦始皇焚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进行治理。但是,秦朝野上下,还有一些儒生,极力主张复辟殷、周时期的分封制。他们借《诗》、《书》、百家语为论据,建议废郡县,分封皇子功臣为诸侯。无疑,这是一个复古倒退、不合时宜的政治主张。丞相李斯抓住儒生“是古非今”这一点大做文章,肆意把这场政治上的论战扩大为一场思想独裁运动。他指斥儒生们是各尊私学、诽谤朝政的不法之徒。采取措施,“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全部送交地方官“杂烧之”。有敢聚谈《诗》、《书…  相似文献   

15.
正时间之轮轰隆隆转了几百年,如今不分中外,众多男女前仆后继进藏,俨然是一种潮流和时尚。腆着脸搭车或光着膀子骑行,自认走在时尚前沿。殊不知,年近800的马可波罗会捻着胡须冷笑——你们太嫩。马可波罗,自西土来到东方取金,在被层层朱门震慑被金銮殿耀花眼之后就根本无法徒步到西藏,然而这并没有阻止他的狂想。他满怀激情对其欧洲同胞们呐喊:快来西藏吧。于是乎,西方人不断地改头换面以传教士、探险家、科学家、殖民者或者修行者等面目来到西藏,不  相似文献   

16.
圆明园是否可以重建?北京四合院难免被拆除吗?危在旦夕的国宝应县木塔以何种方式维修?2006年进入尾声的时候,这些问题成为国人争论的热点。一建、一拆、一修,都涉及到一个关键词: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我国是使用木材建筑历时最久的国家,使用木构架承重建筑,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广泛用在宫殿、庙宇、民居、楼阁,“墙倒屋不塌”,承托起一个伟大的大陆文明。但是今天,唐代以前的木建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以及以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为最高准则的国际战略思想 ,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甄喜善 《攀登》2000,19(9):1-3
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战略以及以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为最高准则的国际战略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孙旭培 《炎黄春秋》2013,(4):32-37,55
民主自由的普世价值何以成了问题?今天的人们对民主自由有无普世价值,争论不休。一方说:一切民族和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文学、艺术的一切好东西都要学,民主自由就是有普世价值的好东西。另一方说:民主自由要分清是无产阶级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普世价值的东西。可是,在1949年之前的毛泽东那里,这是不  相似文献   

20.
"一无所有的时候,我心态平和,而有了很多钱以后,似乎就开始迷失"寒冷的冬日除了"博客教父"的称谓外,方兴东还是互联网实验室和义乌全球网的创始人。在经济危机的风浪席卷而来的时候,方兴东最先感觉到了冬的严寒。先是博客网裁员,而后是出现欠薪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