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东宋氏从唐初至明末统治贵州水东地区,唐宋元明四朝先后封赐诸多官衔。通过对水宋氏所任职衔的研究,可充分认识其兴起、发展、兴盛和衰亡过程,也可窥见中央王朝的治黔方略及贵阳政区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贵阳城区作为水东文化形成地,南宋至明初(1210—1424)又是水东宋氏统治中心,在宋氏统治水东千余年间留下了众多水东文化遗迹,现仍存有唐宋元明时期的地名、古遗址和古建筑等水东文化遗迹多处。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特色的文化品牌,除了黔西安顺六盘水夜郎文化外,以古代四大土司文化为最典型,其中黔西北水西文化以电视剧《奢香夫人》热播而闻名遐迩,黔北播州文化由于海龙囤申遗而日渐知名,而黔东北思州文化和黔中水东文化至今仍鲜为人知。以贵阳为中心的黔中地区,历史上为水东宋氏辖地,从唐代到明代,其辖制地域包括了今鸭池河以东贵阳市及黔南州龙里、贵定、惠水、长顺及安顺市平坝县一带。水东文化是水东各族人民千余年间共同创造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两宋时期,今贵州地域的钱币流通情况,受制于文献匮乏,以往学界并没有清晰的认识,笔者尝试通过对考古出土贵州宋代钱币进行分析,进而研究两宋时期今贵州地域的钱币流通情况。现阶段贵州出土宋代钱币包含铜钱、铁钱和银锭三种,出土地主要集中在贵州北部、中部和东部,用途有流通、厌胜、铜原料和装饰四种,使用者既包括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杨氏、田氏,又包含受汉文化影响相对较浅的水东宋氏统治区内地方民族。  相似文献   

5.
试论明代“水西”的政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在今贵州境内,大、小土司数以十计,其中,思州田氏、播州杨氏、水东宋氏和水西安氏是当时著名的“四大土司”。历史上的所谓“水东”、“水西”,是以乌江上游的鸭池河为分界的,鸭池河以东一片谓之“水东”,鸭池河以西的广大地区则谓之“水西”。不过,“水西”的概念后来起了变化,演变为一个特定政治区域的名称,即彝族安氏贵族统治的区域。“水西”之地,大抵在今大方、水城、六枝、纳雍、织金、黔西、金沙各县及毕节、息烽、修文、清镇、平坝、普定的一部分,因前八县地是“水西”的本土,史称“水内”,而后  相似文献   

6.
正长官司位于形如太极图的公鸡河畔,古人认为太极图包含大吉大利,成就大业之意,故民间盛传长官司风水好,必出贵人。古代开阳三大土司即水东宋氏、乖西杨氏和刘氏均发源于双流镇境内,其中水东宋氏唐初发端于蛮州(今双流镇白马村同知衙),乖西杨氏唐  相似文献   

7.
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永丰布依族苗族乡的马头寨古建筑群,是布依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交融的典型,也是水东宋氏土司统治黔中布依族聚居杂居区达千余年的历史见证。本文通过对马头寨直接有关的几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研究,力图挖掘马头寨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贵州有水东、水西之称,据考始于宋朝末年彝族额果濮贤以鸭池河为界,分为水东、水西两个部分。明初,水东、水西仍以鸭池河为分界,河西属安氏、河东属宋氏管辖。洪武五年(1372),元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顺元宣抚使罗氏与同知宋氏蒙古歹入附,明王朝仍让他们以宣慰、同知原官世袭,赐蒙古歹名钦。宋钦的夫人叫刘淑贞,非常贤惠。幼时曾读书,深明事理,除了操持家务、抚育儿女,还辅助宋钦处理公务。刘淑贞是贵州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性,她胆识超群。明洪武初年,贵州都督马烨(人称“马阎王”),“启衅立功”,以达到其“代以流官”、“郡县其地”、邀功朝…  相似文献   

9.
从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贵阳有了贵州最早的报纸《黔报》以后,贵阳地区的报纸在整个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四个时期,即清朝时期、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文将对解放前贵阳地区各个时期有哪些报纸,其特色是什么?作一粗略记述。  相似文献   

10.
论顾成     
顾成是明代功臣,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在开拓贵州边疆中建功立业,并与马烨共建贵州城(今贵阳)。对这样一位对贵州社会历史发展有贡献的人物,我们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11.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12.
朱启钤(1872-1964),原名启伦,字桂辛,晚号蠖公,贵州紫江县(今开阳县)人。原籍江西临江府新喻(今新余)县。清康熙年间,其先祖朱敬之来黔贸易,定居贵州开州永兴场(今开阳县双流镇)。后由于战乱,其祖父朱昕由开州迁居贵阳县学街(今忠烈路),后又迁独狮子街(今醒狮路)。其前三代祖先墓多在  相似文献   

13.
贵州紫江(今开阳县)朱氏家族,原籍江西临江府新喻(今新余)县擢秀乡,清代康熙年间(1662-1722年),朱敬之、朱顺之兄弟入黔贸易,乃迁居贵州贵阳府开州乖西司永兴场龙井湾后街(今开阳县双流镇街上),后来,朱敬之祖孙三代多葬于江西坡(今双流镇双永村朱家大坡),朱顺之葬于马鞍山(今双流镇大山湖附近)。  相似文献   

14.
交通的发展,是工商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自古以来,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为交通问题所困绕。唐宋时,今贵州地区与外部的物资交流极为有限。有关资料显示,唐代的朝贡运输不过30余次,宋时亦不过70余次。经济运输则以食盐为大宗,此外便是马匹的交易。元朝统治者从军事战略需要出发,比较重视开拓和改善今贵州境内与邻省的大道,并着手在一些干线上设置驿站,先后修建了2条东西驿道和3条南北向干道。明代为加强统治,在原有道路基础上继续开拓,干线、支线纵横交错。是时,大部分府州均有道路与省会连接。至明未,以贵阳为中心联络省内各府…  相似文献   

15.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16.
明朝后期,随着专制统治的日渐腐败,明王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中央与地方矛盾日益尖锐,天启二年终于酿成贵州地区的安邦彦反明事件。贵州宣慰同知安邦彦挟其侄贵州宣慰使安位起兵反明,率土司军队包围贵阳城。由于明政府推行"重辽轻黔"的战略,对安氏反明事件重视不够,导致安氏包围贵阳城达十月之久。1622年12月明朝调集大军驰援解围,使贵阳城终得保全。  相似文献   

17.
11月4日拂晓,起义的新军士兵与陆军小学学生分别由大南门、次南门整队入城。维持秩序,宣告贵州贵阳光复,推翻了清王朝在贵州贵阳的统治。  相似文献   

18.
明代古建筑乌当桥,原名洪济桥,1989年9月12日公布的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座落于南明河下游,贵阳市东郊乌当(东风镇驻地)与新添寨(今乌当区机关驻地)交界处,历史悠久,元代置乌当等处和水东寨长官司。据《贵阳府志》·记载:“乌当桥在治城十五里,明成化年间,宣慰司舍人家轮建,长二  相似文献   

19.
贵阳市乌当区流传着许多关于红边宋氏土司的故事,其中,不可信的传说占多数,需要加以澄清。近年,还有一些文章以讹传讹刊行于世,混淆了视听。我走访了较多的宋氏土司的后代,看了宋家的族谱、墓碑、神祖牌及一些宋氏重要古墓,查阅了有关史、志,特将宋氏土司的概况,作一简略介绍。一、宋氏土司的世系明代,官署设在贵阳城的贵州宣慰使司的宣慰使同知,是由宋氏土司担任的。同知是副职名称。宋同知前后有十余任之多。首任同知宋钦,据称是商朝微子启的一百零六  相似文献   

20.
李峰 《贵阳文史》2014,(1):11-11
正张忞(1851—1925年),原名张铭,字普,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贵州辛亥革命先驱人物之一。其先祖张时通明天启年间曾官任礼部尚书,因忤魏忠贤被贬谪至贵州安平(今平坝县),后移居贵阳而入籍贵筑。时常训诫子孙曰:"勿入宦途,耕读传家。"张氏世代遵训,子孙均以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