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良渚玉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璧作为中国古文化中的重要文物,出现早,沿用时间长,文献记载丰富,极有研究价值。但是,由于其早期形制——良渚玉璧比较单调,与其相提并论的良渚玉琮早已专论纷呈,而关于良渚玉璧却近乎空白。笔者近年在接触良渚玉器过程中,发现玉璧在良渚大墓随葬玉制重器中十分突出,因此,探明其源流、用途,对探讨中国文明起源这一重大课题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3500~3000年是崧泽文化向良渚文化的过渡阶段,也是太湖流域礼制发展演变的转型时期。转型时期出现的礼制遗迹有祭祀性质的土台,礼制遗物出现陶、玉并重的礼器组合现象,鼎、豆、壶成为陶礼器的固定组合,小玉璧、小玉镯可能为良渚文化玉璧、玉琮的雏形。崧泽—良渚转型期不仅孕育了良渚文化的礼仪制度,并且对良渚文化礼仪制度发展的趋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乔万宁 《收藏家》2011,(6):59-60
周代是中国古代礼制最兴盛的时期,衣食住行有着严格的礼制约束,出现了一系列的礼玉型器。《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言:"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这六器指的就是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琥、玉璜这六种专为礼拜神灵用的玉器。郑玄对礼制玉器也有注解:"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琮八方象地;  相似文献   

4.
良渚文化玉琮纹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琮是中国古代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器物。历代学者都根据《周礼》上“黄琮礼地”的记载,视玉琮为周代礼地之器。清末以后,随着出土玉器流传到国外,形制和纹饰奇特的玉琮为欧美日本的古玉研究者所注目,遂成为一项世界性的研究课题。1972年以来,考古学的实践证明:玉琮是分布在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在新的基础上,学术界正对玉琮等玉器重新进行全面的探讨。本文立足于对玉琮纹饰进行考察,探析其宗教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作农业的史前发生发展催生出长江流域的史前经济一体化,尤其在距今7000-5000年之间,稻作农业开始成为长江下游地区的经济主体。随着农业经济的革命,长江下游出现了极为繁荣的玉文化景观与符号体系,玉文化革命成为长三角地区的文化一体化事件。从发生期的马家浜文化,到新变期的崧泽文化,最后发展到高潮期的良渚文化,玉文化成为长江下游区域性文化统一的符号标志。长江流域的稻作经济一体化直接催生了良渚玉文化的环太湖统一,而玉文化先统一长三角最为突出文化表征是玉礼器符号体系的建立,而以玉钺、玉琮、玉璧、玉璜、玉冠状器、玉锥形器为核心文化要素的良渚玉文化六器,其中四种类型直接(玉琮、玉璧、玉璜)或间接(玉钺后来衍化出玉圭与玉璋)成为三代国家政治统一之后的礼制六器核心元素。  相似文献   

6.
古方 《丝绸之路》2013,(11):74-78
玉璧和玉琮是齐家文化(距今4100~3600年)的主要玉器品种。齐家文化玉璧和玉琮最早见于清宫旧藏,清末吴大澂的《古玉图考》中也有著录,可见这类玉器很早就有发现、收藏和著录。但是,由于限于当时认识水平和考古知识的缺乏,它们笼统被归入商周玉器。实际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前,玉器学术界和收藏界对家文化玉器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这主要是由于考古发掘出土和采集的齐家文化玉器甚少,而且资料基本没有公布。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文献中,玉琮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用玉,但文献和出土玉琮的年代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者对玉琮形制及功能的认知有较大分歧。本文从出土实物出发,梳理了西周-汉代有明确出土位置的玉琮材料,再与东周时期礼书记载的玉琮功能一一对比分析,探索其功能的演变。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西汉时期出土的玉琮,符合文献中"礼玉"、"瑞玉"的功能。两周时期出土的玉琮,更多地体现出敛葬的用途,其宗教、礼仪的性质并不明显,不宜称之为"礼器"。  相似文献   

8.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渚文化玉璧功能考述王明达良渚文化玉璧的首次考古发现,是南京博物院1973年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的发掘。在198号墓葬中,璧、琮、钺等玉礼器都是良渚文化贵族的随葬品。自此以后,江浙沪的考古工作者都有一系列的良渚文化重大考古发现,玉璧作为良渚玉器中富有特...  相似文献   

9.
论良渚文化琮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玉琮和玉璧虽多见于中国古代典籍,但长期以来对其却缺乏科学的研究.对传世琮、璧的时代、作用和意义也多认识不清.在一些论著中,一般都笼统地把它们看作是三代之物.囿于这种传统的看法,1936年施昕更先生第一次发掘良渚文化遗址时,也谨慎地把“大批排列整齐而又有规则”的琮、璧为主的玉器推定为“周汉之间”的遗物.同年在嘉兴双桥一带又发现了大量的玉璧,同样也未能断定其具体的年代.1973年江苏省吴县草鞋山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才证实了玉琮和玉璧原是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的遗物.1976年妇好墓的发掘,出土了商代的玉琮,其器形与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才使人们认识到,良渚文化的琮璧可能是中原三代文化琮、璧的源头.良渚文化时期的琮、璧与商代琮、璧当然不能等同地看待.但两者相似之处所反映的文  相似文献   

10.
玉璧、玉琮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两种礼器.对于二者象征意义的解释,诸说纷呈,莫衷一是.事实上,无论从文献记载来看,还是从考古材料来说,它们都应与阴阳观念相关,是阴阳、天地、乾坤、父母、男女等抽象话语的外化形式.其中,玉璧是阴、坤、母、地、女等概念的物化,是地母女阴的象征;玉琮是阳、乾、父、天、男等概念的具象,是天神男根的象征.“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乃出于先民交感天地、和合阴阳以祈求丰产增殖的美好愿望而已.  相似文献   

11.
试论良渚玉璧在货币文化中的地位屠燕治有关良渚文化玉壁财富功用的专题研究,是一个涉及中国货币起源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从考古资料人手,运用马克思的货币学说,对良渚玉璧在货币起源中的作用和地位问题进行一些初步探讨。早在1936年,中国运用考古学方法在杭州附...  相似文献   

12.
良渚文化的社会运作以神权为主导,玉琮是神权的物化,拥有玉琮即被赋予了神权。玉琮的分割表明其授受关系,体现了神权的授受。各聚落所属层级与玉琮的拥有方式紧密相关,并据此区分为四个层级。良渚文化玉琮、玉钺的使用方式体现了权力结构的变化,大致上前期用玉有比较明确的规范,后期用玉规范松驰,揭示出良渚古国前期的政治结构高度集中,"良渚"聚落对各层级聚落保持强大的控制力;后期的政治结构趋于松散,呈现多雄并立的政治局面,良渚古国遂分化为多个古国。  相似文献   

13.
齐家文化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文化的代表之一。齐家文化时期,原始宗教已发展到较高阶段,掌握酋邦特权的贵族往往用玉礼器祭祀天、地、神灵及祖先。玉礼器主要以琮、璧组合较为普遍,且数量较多。本文就甘、青、宁三省区博物馆馆藏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玉琮和玉璧的形制、工艺、功能等方面做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周玮 《江汉考古》2004,(2):43-47
全面、客观地考察良渚化玉琮的基本特征,是研究良渚化玉琮功用的基本功课。本在网罗良渚化玉琮出土资料的基础上,分四个部份剖析了和出土玉琮相关的基本事实,并对以往的有关观点做出了一些客观的修正。  相似文献   

15.
刘铮 《中原文物》2012,(5):38-43
良渚玉璧是阴阳观念中"阴"的外化形式,是良渚先民社会生活中地、坤、母、女等抽象话语的具象化,是地母之阴的象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三礼所载的玉琮功用,结合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材料及考古资料作一番探讨,认为“礼地”是不可信的,“敛尸”有可能,但其制无法证实。作瑞信应是最可信的,但琮在其中的地位不如其他礼玉重要。在商周时期,玉琮之为礼器,更多地体现在用作贵族身份地位及其交往的信物,并且没有表现出如《周礼》所载的制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探讨约于战国时代《周礼》成书时,为何选择了璧、琮、圭、璋、琥、璜,这六种玉器成为祭祀天地及四方神明的玉礼器,即所谓"六器"。经研究可知,是约战国时代博学的儒者,广纳了周文化里的璧、圭、璋;楚文化里的琥、璜;以及春秋晚期以后三晋地区复古风潮下的玉琮;组装了"六器"的架构。从庙底沟文化、先齐家系、齐家文化、春秋战国、汉代至明代,一以贯之的玉琮文化确知,玉琮的必要条件是方形、主要功能是祭地。黄河上中游史前玉琮是原生性玉琮。反观考古学界近30年来,一直被清末金石学家误导,将良渚文化早期弧形器壁的玉方镯误命名为"琮"。事实上良渚晚期突变出来外壁平直方正厚实的才是玉琮。此类次生性玉琮的发生成因值得探索。晋南清凉寺墓地出土的玉琮,有光素的齐家文化玉琮。1件器壁刻有垂直阴线者,是受到华东风格影响的"晋陕式齐家文化玉琮"。  相似文献   

18.
浅谈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良渚文化玉璧的功能周世荣良渚文化出土大量精美的玉璧,它对中国古代社会和货币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太湖平原和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唯一的以大量玉器和以独具特色的玉文化作为主要特色的古文化遗址。良渚安溪一带,清末即以出土玉器闻名...  相似文献   

19.
凌家滩玉版和负八角星纹双猪首翅鸟与良渚化玉琮、玉璧,红山化勾云形器,大汶口化和龙山化牙壁有着内在的统一性,这些中国史前时代最重要的玉器都是当时天圆地方盖天宇宙观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初,中国古物大量流散欧美,价格高、易携带的古玉尤为大宗。笔者于1979年-1980年曾旅行探访20余所博物馆,在各馆库房仔细研究玉器。到1990年代,再多次前往重要的馆藏从事专题研究。"良渚玉器上的刻画符号"就是当时我密切关注的专题之一。在本篇中,笔者除回顾百余年流散欧美的良渚古玉收藏及出版情况,介绍四件圆周有刻符的良渚玉璧外,也略论约16至20世纪仿赝良渚古玉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