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汉代边郡同内地郡的区别之一在于边郡设有长史管兵马,以利边防;设数个都尉以备防守,非常之时,要地设将屯将军备屯戍。这些都是正史中反映出来的与边防有关的记载。至于沿边屯戍的具体防御情况,若非简牍资料是说不清楚的。而甘肃简牍的大  相似文献   

2.
敦煌悬泉置遗址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发掘的,其中F13是悬泉置遗址坞院内靠北墙的一间小房子,共出土简128枚,有明确纪年的11枚,最早为建武27年即公元51年,最晚为永初元年即公元108年。其中3枚简与东汉早期历  相似文献   

3.
蜀地是秦汉西南地区经济和化的中心,河西走廊则是防御匈奴的前沿,又是通向西域的“孔道”。作通过河西走廊和蜀地发现的物以及敦煌、居延出土的汉代简牍,对汉时两地的交往作了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日本泉屋博古馆收藏并展示的我国早年流散到海外的部分先秦青铜器,是中国先秦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商青铜私文书只是先秦私文书的一部分,并非是我国最早的私文书。“九五”期间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某些研究成果表明,商以前就已有文书记录产生,如再加以考古出土实物印证,夏就有可能是先秦私文书的起源时期,为此,笔者将商只作为中国青铜私文书的兴起阶段。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中国青铜器中,西周青铜私文书的数量和字数超过了商和春秋战国,不仅如此,中国考古出土的青铜铭文器字数和数量,迄今为止,也是以西周居多。西周铸造技术的提高和普及、奴隶制度的高度完善、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转变及留传意识的增强等,是西周青铜私文书的数量、字数以及记事的范围和内容增多的主要原因。西周是青铜私文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6.
传世文献资料表明,汉代民众已经广泛使用书信进行人际交往。然而,文献中书信大多是节选,时人习以为常的固定格式、习惯用语多被省略,因此我们很难窥其全貌。20世纪以来出土的汉代简牍中保存了大量当时的书信原本,弥补了这一缺憾。简牍书信围绕着人们  相似文献   

7.
日本泉屋博古馆展藏的春秋战国青铜铭文器明显少于西周,从著录的全文集里看,春秋战国的青铜铭文器数、字数及内容,与西周相比也骤然减少。其原因是奴隶制度的代表制如分封制、宗法制、礼制等,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步走向衰落,家庭或家族的铸器铸铭之风,也必然要随其走向衰落,这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一个原因;另外,代替青铜私文书载体的其他材料如铁、竹木、玉石的大量使用,是青铜私文书衰落的另一个原因。总之,从先秦青铜私文书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任何一种社会文化的发生与发展都与其政治制度的兴起、鼎盛、衰落有紧密的联系,是社会事物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从徽州文书看清末钱粮的私派陋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支平 《安徽史学》2015,(1):115-118
清代后期,是国家的多事之秋。内忧外患加剧了国家财政的需求,而战乱的破坏又使农村的地丁钱粮失额严重,政府不得不在正额之上,施行诸多名目如亩捐、厘谷等的"附征",以及漕粮改折等勒折浮收的手段,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然而这些制度内的附征和改折,往往又成为地方官吏营私舞弊的重要途径。文章通过清代光绪年间徽州府歙县、黟县等地的钱粮案卷文书资料,对这一时期地方钱粮浮收的实际情景,作一个案性的细部考察,以便对清代后期钱粮浮收的实质,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简牍文书与殷墟甲骨、敦煌文书、明清大内档案一起,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界的四大发现,它的可靠性与其包含的丰富史料,使之成为20世纪乃至21世纪考古学与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就百年来出土的简牍文书,参照相关数据进行新的统计,以求教于学界。  相似文献   

10.
高蓊生 《丝绸之路》2012,(12):90-91
简牍是我国古代用来保存文字的重要载体,它对我们了解古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作用。简牍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古代语言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今天我们沿用的许多奇词妙语就来源于简牍。本文旨在探讨作为载体的简牍在我国古代语言文化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河南方城出土汉画象石有“胡奴门”文字,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代史籍有关张骞事迹和应奉事迹的记录中所见“胡奴”称谓。其他有关“胡人”形象的汉画资料,也为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实证。“胡奴”在汉代以后依然在中原多有遗存。“胡奴”的“奴”,在许多情况下很可能只是一种包容颇宽泛的称呼。其身份并不一定是“奴隶”。《司马法》所见“胡奴车”的“胡奴”,也未必指称“奴隶”。刘赦指出的“胡人名字多以奴为号”的现象,也是讨论“胡奴”问题时应当予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汉潮     
汉代在2200年前兴起后,国祚延续了400多年.它在国力与威望一都足以与当时的罗马帝国媲美,且有艺术、政治与科技上都有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汉代的疫病及其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文涛 《史学月刊》2006,(11):25-30
根据相关文献的统计,两汉时期疫病的流行次数约为50次,其中西汉(含新朝)17次,东汉33次。两汉疫病的传播与战争关系十分密切,与战争有关的疫病约占五分之一。两汉时期的自然灾害已呈现出链发性和群发性的特点,疫病往往是在其他自然灾害发生之后流行。大体来看,疫病流行的次数东汉比西汉多,王朝后期比前期多。疫病次数的多少、流行时间的长短和疫情的大小,与国家控制疫情传播的能力有极大关系。两汉时期的疫病发生在治世的少,而在衰世和乱世则发生频繁。相对来说,两汉时期疫病的高发区在南方以及东汉的都城洛阳和关东地区。  相似文献   

14.
汉画游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是人们为满足生理、生活需要,寻求乐趣,培养社会生存能力而进行的玩耍活动.先秦时已经出现了许多很有特色的游戏活动.两汉时期,既继承了许多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游戏形式,又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游戏形式,如斗鸡、六博、投壶、蹴鞠等,是中国游戏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对后代的游戏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邵磊 《南方文物》2001,(3):97-103
在中国文化史上,汉代印章以其浓缩于方寸之间的博大恢宏以及别具一格的金石韵趣,而与六朝书法、唐宋诗词具有同样突出的成就与地位。作为中国篆刻艺术的载体和典范,汉印更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为明清以来流派篆刻艺术的萌起和勃兴,提供了取之不尽、汲之不竭的艺术宝藏。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迄今对于汉印本身的基础研究,仍然十分薄弱,这种薄弱尤其表现在对私印①断代分期认识上的惶惑和混乱。近几年来,笔者致力于新出土古玺印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尝试将它们与众多时代不明的传世古玺印相互校验参证,以期能在时代和地域上,给后者以…  相似文献   

16.
两汉荒政特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自然灾害多发期。接踵而至的灾害,给有汉两朝政府和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加之灾害“天谴”阴覆的警做作用,两汉统治为之而实施了一定的荒政措施。两汉荒政具有制度化和法律化、荒政实施程序化、荒政经学印迹突出,以及荒政措施掣肘于财政经济状况、吏治状况是荒政措施发生作用的保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巩宝平 《民俗研究》2008,(4):237-246
在汉代,中国传统文化由上古三代的神祇文化过渡到人文文化,初步形成一种伦理-政治型文化。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传统节日风俗也初步定型,并深远地影响了此后古代节日的发展。研究其时节日的基本特征,对于了解传统节日在趋于定型期的历史存在,  相似文献   

18.
河间古文、孔壁古文和中秘古文,是汉代古文经籍流传三个重要环节,三者关系不明,汉代古文经籍流传和学术不明。河间王国学举六艺,二十六年间,学者云集,天下古文尽在河间。孔安国亦游学献书河间,是析清古文经籍流传的关键。孔安国与河间有着很深的学术渊源,河间在中央极大压力下,部分古文珍本由安国收藏,后由安国家人献于朝廷充入秘府,遂为中秘古文。  相似文献   

19.
汉画在中国绘画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我们研究汉代的物质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考古资料表明,大量的汉代帛画,大批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画面上的家具及陈设造型,向我们展示了汉代家具及陈设的时代特点,将汉代多式多样的家具、华丽无比的陈设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0.
苏岩 《中原文物》2001,(4):68-74
长袖舞是汉代著名的舞蹈,同时也是汉代艺术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本文根据考古发现有关长袖舞的实物资料,从长袖舞在民间的盛况、汉代自娱性长袖舞、专业性长袖舞、长袖舞对汉代社会折射等四个方面对长袖舞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类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