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沿江大道洞庭小路口的大楼和后面的仓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北大楼”和“三北仓库”,此处江边有个占地5000平方米的码头,现为长江航道局汉口航道站打捞专用码头,但也还是有人称它为“三北码头”.“三北”的字义,本是慈北、姚北、镇北.慈是慈溪、姚是余姚、镇是镇海,是浙江省杭州湾南岸,东海西岸的三个县.在清代,慈溪、镇海属宁波府,余姚属绍兴府.这宁、绍二府的人最善经商,店铺遍及全国大中城镇.就是在上海,宁、绍二帮也始终执商界之牛耳.本文要提到的三北轮船公司,其创始人虞洽卿就是宁绍帮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
吴旦敏 《钱币博览》2010,(3):19-23,F0003
自中国五口通商以来。民间商业力量日渐发展,遍布于工矿航运饮食等行业。当时在上海的宁波商帮实力尤强,为民商之翘楚。不少宁波工商金融业界的爱国人士提出国人应多办商业银行.以减少外资银行对民间金融资本的侵蚀:“商业之赢虚端赖银行为挹注,上海为中国商业之中心,  相似文献   

3.
文田 《文史春秋》2005,(12):25-29
慈溪书生,宁波府试考第一末代秀才,辛亥革命“布雷鸣”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笔名布雷、畏垒,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 十二月二十六日生于浙江慈溪官桥。慈溪古称句章,因后汉有董黯者,事母至孝,常于溪中汲水奉母,人称董孝子,故改县名为慈溪。慈溪地处浙东宁绍平原,濒临杭州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杰地灵,与上海隔海相望,交通便利得风气之先。  相似文献   

4.
四明银行是中国早期的商业储蓄银行.也是最早的华资发行银行之一。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春由袁鎏、朱佩珍、吴传基、李厚垣、方舜年、严义彬、叶璋、周晋镳、虞洽卿、陈熏十人发起,呈请清政府度支部、农工商部核准,发给执照。同年9月11日(八月十六日)在上海英租界江西路43号正式开业。由于发起者都是清一色的宁波人.故以四明(宁波府的别称)为行名,作为旅沪甬商经营的金融机关。总董周晋镳,总经理陈熏,协理虞洽卿均为商界著名的头面人物,  相似文献   

5.
范金民 《安徽史学》2011,(2):42-53,128
清代前期上海作为南北洋航运中心,既是南北商品流通格局变化下的产物,也是清廷商品流通政策变化下的产物,海运业在上海的早期兴起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上海的兴起并迅速崛起,是建立在全国各地地域商帮的大规模商品流通基础之上的。上海的海运业者,来自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其中势力最大者,是上海及其邻近沿海地区崇明、南通三地之人,单个大船商,通常拥有数十号船只。上海海运业内部,船商与船户、耆舵、水手等航运业人员,船商与客商、与豆业字号,与豆行、饼行、油行、保载行等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上海,船商不仅在航业中居于中心地位,而且发挥出领袖百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泰栋 《古今谈》2001,(4):22-23
宁波籍人参加辛亥革命的很多,如慈溪马宗汉(烈士),奉化蒋介石、周淡游,宁海童保暄,鄞县范贤方、卢成章、魏炯,慈溪陈训正、陈谦夫,等等,本谈一谈宁波商帮人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陈杰 《沧桑》2012,(1):106-110
唐宋以来,徽州地区人口过快增长导致的人口压力加速了徽州的地域开发。其中,宋代徽州商品化农业的发展和山区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了徽州山区商业和商人的发展。明中叶以降,徽州人乘国内商品经济发展繁荣之势,大量外出经商,徽州商人也从唐宋时期的地区性商人发展成为明清时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徽商"。  相似文献   

8.
李在全 《近代史研究》2018,(1):23-40,160
长期以来的北伐史研究,多从南方立论,以南北军政势力消长为主要内容。近年来,不少学者从更宽广视角,如南北地域、文化新旧、舆情互动等角度,重视"有形力量"之外"无形力量"的研究,大大推进了北伐史研究。以居京湘人黄尊三日记为主要史料,大体可展现一位涵括南北、新旧、舆情等复杂因素的微观人物对北伐之观感,战争中个体的纠结与抉择以及战争对非战区民众生活之影响。与普通北方人相比,黄氏对南方的观察,包含着南北地域交集复杂的立场与心态。作为北京政权的边缘人,黄氏对北京政府固无多少认同感,对南方政权亦无多少向往与欣喜。战争造成了黄氏"归则无家,留则无食"的两难窘境,在多半时间里,忧心、恐怖占据其心。在黄看来,南京国民政府名为"以党治国",实则"以国殉党"。黄尊三的微观体验表明,北伐前后的南方与北方,很难说存在相互转换、零和博弈的现象;用"南北新旧"诠释北伐史,效力与不足并存;在战乱与信息管控的年代里,报刊等现代舆情工具在提供讯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纷乱与谣言,而个体则倾向于在亲友言谈和信函中求取真相。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中法战争后期的镇海战役,对于中法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都产生过一定影响,同时也为中国近代海军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时任宁波府试用同知、宁镇海防营务处的池州府太平县人杜冠英,虽然在镇海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资料的匮乏,对其研究却一直付之阙如.本文结合对珍藏于上海图书馆《杜徵三友朋手札》的点校工作,从杜冠英海防思想、战役期间后勤保障的实施以及战役过程中亲历一线指挥作战等方面,就镇海战役中的杜冠英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之《浙江宁波府属地理舆图》,描绘了清初宁波府辖地之自然及人文景观,图面见贴红签82纸,注文达7千余字。该图绘图时间约在清顺治三年至十八年(1646—1661)间,图绘目的可能在于宁波府主事者向清廷汇报与鲁王等抗清势力的实战情况,以及在宁波府沿海加派兵力防守的建议。相较于其他以“宁波府”为名的地图,此图尺幅巨大、绘风突出、信息含量丰富,既为明清时期地图绘制转型历史提供了相当重要的具体实证,也给后人提供了认识史书之外历史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郑和"航海外交"与宁波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唐宋时称明州,元代称庆元,明初开始改为宁波)港,位于中国海岸线中段,南北洋的分界地。由于它具有深水,不冻不淤的优越地理条件,又是海流与季风形成的大自然赐给的古代航路,因此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对明州港的建设都十分重视。国外的使、商旅都喜欢从海路至明州上岸,  相似文献   

12.
宁波成为中国近代滨海地区通商港口城市以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为标志,以后80余年的历史及其社会文化的趋向极为复杂,其中在社会文化方面.面对外来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我国传统的农业文明与之发生猛烈的冲撞,宁波社会文化经历着由表层到深层结构的蜕变.经过模仿、选择、排斥、改造和同化.逐步孕育出适合自己国情,又追随世界潮流的文化.其间.宁波的发展呈现了一个扭曲和唤起的过程:第一.作为港口城市的历史沿袭和战略发展地位为上海所取代;第二.作为经济发展的地位与上海和杭州相比较逐渐衰落;第三.宁波的人口大量外流,在国内外形成一个与宁波关系密切,势  相似文献   

13.
“我们电台更多地关注声音的纪录,这是因为这片地域有着丰富多样的语言体系。为研究这个现象,我们尤其关注不同地区语言的差异,比如绍兴的戏曲,跟其他地区的戏曲就有很大差异。民间有一句俗话:‘宁可跟苏州人吵架,也不跟宁波人说话。’这在今天是个笑谈,但还是能从一个侧面看出语言导致的文化差异。”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播新闻中心主任乐建强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三峡地区很早以前便为人类生息繁衍之地,但直至清中叶以前三峡地区仍是人口稀少,移民多为沿长江两岸东西走向迁移,移民及土著的主要经济开发区多局限于沿江平坝、丘陵台地及附近山地;移民们的经济开发立足于垦殖、渔猎、商业并重的格局。但这种格局随着清中叶外来移民大量涌入和人口自然滋生造成的人口膨胀而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海派绘画,又称海上画派,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以画派为名,但是并非传统意义上风格统一,传承有序的流派,而是多元、流动、变易不居的无派之派;它以地域为界,但是它的画家群体中,寓居上海的外地画家人数远超本埠,尤以浙江地区的画家数量最为庞大,影响最为显著,赵之谦、蒲华、吴昌硕、“三任”等皆为浙江人,其中亦有相当数量来自宁波的甬籍海派画家。宁波与上海,同属吴越文化圈,又都为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5个通商口岸之一,两地之间关系分外紧密。  相似文献   

16.
老扬 《广东民俗》2000,(1):22-22
民俗,是每个民族都具有的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活的社会“化石”。汉书早就说到:“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户异政,人殊服。”也就是说,风俗习尚,人文风貌,乡土情韵,有着不同的地域特色,因而也是构成地域文化的重要内涵。在我国,五岭之南,古为百越地,自中原地区的炎黄族群南下,开始南北文化的交汇与碰撞,进而融合,于是生发延伸为广府民系的语言圈与民俗圈。  相似文献   

17.
清代中期,上海替代苏州,崛起成为南北洋航运业中心。推原其故,它既是清代前期海洋贸易商品流通政策下的产物,又是全国商品生产大势商品流通格局下的产物,更与江南腹地发达的商品生产基础和特殊的商品生产结构以及上海的地理区位优势大有关系,上海担负着输出入江南腹地大宗商品和转输米豆等商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房列曙 《安徽史学》2008,21(4):111-117
民国时期安徽人口发展的总特点呈补偿性低速恢复特征。安徽人口政区分布不均,地域分布的密集点,以长江沿岸为首,依次为淮河流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皖南山区。民国前期,人口省际迁移数量甚微;随着工业发展,大批农民迁入城镇,尤以迁入安庆、芜湖、蚌埠等城市为多。民国时期,安徽人口的职业结构中,从事农业的居首,其次是从事商业和工业的。  相似文献   

19.
胡三省(1230--1302),自署天台后学胡三省,字身之,一字景参,号梅涧,浙江台州宁海(今属宁波地区)人。他是浙江杰出文史大家,也是我国宋元时期的著名史学家。他生当我国历史上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南北纷争、战事频繁的宋、元之交。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流域的商业和城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鑫义 《史学月刊》2001,(5):110-115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淮河流域商业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在各个战争间歇阶段,尤其自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南北政权统治区内的商业又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南北双方间还存在着边境互市和以流域为中介地的聘访换货的贸易关系。商品交换媒介是谷帛、钱币并用。从总体上看,军事、政治成分重于经济是这一时期淮河流域城市的突出特点,但自进入南北朝时期以后,淮河流域城市的经济成分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