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展览     
《文物天地》2021,(3):127-127
上海,中国印文化大展“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目前正在韩天衡美术馆举办。展览以中国印章发展历史为主线,汇集中国历代玺印与名家篆刻作品、明清以来集古印.谱和篆刻家印谱及珍稀印材等560多件展品,其中近七成为首次公开展出,包括西泠印社藏中国存世最早的一部古玺印汇录《顾氏集古印谱》。  相似文献   

2.
张增泰 《收藏家》2000,(4):47-48
齐白石一生刻印难计其数。他自己说,多时两年得五百方,少时两年约二百方,这当然是就特定年份说的,不能依此类推。齐白石早在1904年就集拓了第一本印谱,由王湘绮作序。1928年和1933年,齐又出过印谱,但所收印数量不多。《齐白石印汇》(重庆市博物馆编,巴蜀书社出版)收印八百余方,大都为早年中年之作;《齐白石印集》(陈奇峰编,翰墨轩出版)收印六百方,多自用印和中晚年之作。两书蔚为大观,但均非全部。毋庸置疑的是,齐白石一生为  相似文献   

3.
谢颖苏在清代台湾书画史上声名显赫,兼具诗、书、画、印四绝才华,其篆刻入妙,宗汉代与清代。《琯樵真篆》为后人收集谢颖苏印拓一百方,粘贴印谱上,采用线装而成的孤本。谢颖苏篆刻的风格,白文以汉印为主,方笔多,比较浑厚,用刀痕迹明显;朱文则受清代浙派刻法的影响。《琯樵真篆》印谱中有他人名号章57方。本文考证这些名字、称号章印文涉及的人物包括徐继畬、鹿泽长、杨承泽、洪范、林国芳、黄赞汤、霍明高等人士,其中,徐继畬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又是近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在文学、历史、书法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他们都是当时重要官员和文人士绅,从中亦得知谢颖苏交游的对象包括名公巨卿和文人士绅。  相似文献   

4.
部曲将与部曲督印,常见于印谱著录,旧谱如《汉铜印丛》、《十钟山房印举》、《十六金符斋印存》、《鉨印集林》、《金薤留珍》等。其中以《十钟山房印举》、《金薤留珍》著录较多,《十钟山房印举》著录部曲将印计有54方,部曲督印20方;《金薤留珍》著录部曲将印30方,部曲督印13方。新谱如《秦汉南北朝官印徵存》、《周叔弢捐献玺印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古玺印选》、《湖南省博物馆藏古玺印集》、《吉林大学藏古玺印选》、《吉林出土古代官印》、《中州古代篆刻选》、《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续编》、《故宫玺  相似文献   

5.
陈捷 《收藏家》2002,(5):66-66
多年前,一位与我素有交往的老收藏家向我展示了一部郭尚先印谱。以前从未听说郭尚先会篆刻,查找韩天衡的《中国印学年表》也未见著录。后来有缘见到由莆田郭氏老家流至福州已保存数代的郭尚先自用印,仔细品味,竞与当年所见的原拓本无误。惊喜不已,物归所好,随即将印谱和印章一并收入陋室,合为双璧。后又陆续收了几方——共《芳坚馆印存》一部两册,原印12枚16面。  相似文献   

6.
熊长云 《文博》2015,(2):32-34
秦"封陵津印",为新公布的秦代津渡用印,与黄河著名津渡风陵渡颇有关联。关于风陵渡之名,戴延之《西征记》云有风后女娲之墓,故称"风陵",然此本是晋以后附会的说法,不足为信。"封陵津印"之发现,则可证实秦时已有封陵津。《史记·秦本纪》、睡虎地秦墓竹简《编年纪》均载封陵,为魏国故地。而文献所载封陵与风陵渡位置,大致重合。又因"风"、"封"二字均属帮纽,古音可通,《宋书》载"封陵堆",《魏书》作"风陵堆",可证封陵、风陵至中古时期本可通假,故二地虽属异名,实本当一处。今以"封陵津印"为新证,则风陵津其名的真正来源,当出自至少在秦时已有的封陵津,远承魏国之封陵故名。而风陵为女娲之陵的说法,则本属典型之层累古史,由是推出的关于女娲墓的种种考证,皆不足为据。  相似文献   

7.
刘恒 《收藏家》2002,(5):35-39
随着清代金石学、文字学的兴盛与普及,篆刻艺术受其沾溉而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晚清时期吴熙载、赵之谦、黄士陵、吴昌硕等人的出现,将印章艺术推向了自战国秦汉以来的又一个高峰。到民国初年,文人书画家纷纷磨石鼓刀,印坛名家灿若秋星。当时有成就的印人大多活动于上海、杭州一带,在北方的文化中心北京,影响较大者除了后来举世闻名的齐白石外,还有一位便是陈师曾。  相似文献   

8.
被称为中国篆刻艺术殿堂的西泠印社 ,创建百年 ,能有幸入社的不到三百人 ,而 1 945年前入社的早期社员 ,至今健在并活跃在印坛的只汪新士老先生一人。汪老为西泠印社创始人王福庵等的入室弟子 ,与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同年入社 ,是当代中国书法篆刻界资历最深的西泠嫡派传人。60余年如醉如痴 ,游刃方寸金石之间 ,治印一万余方。邓小平、彭真、陈立夫、关山月等“私家印”亦出自这位大师之手。晚年在荆州、深圳创办南纪印社和北斗印社 ,培养大学生一千多名。作品多次参加中外大型书画展览 ,编刻的《毛泽东诗词集句印谱》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  相似文献   

9.
朱琪 《收藏家》2008,(10):25-28
上海博物馆藏“火莲道人”印辨伪 《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中国美术分类全集系列)收录有蒋仁“火莲道人”印(图1),款文为:  相似文献   

10.
汪维寅 《收藏家》2002,(5):49-51
清代吴熙载(1799-1870年)原名廷飏,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诸生。晚清杰出书法家、篆刻家。博学多能。少为包世臣入室弟子。精小学,恪官运亨通师法,又能自成面目,为世人所宗尚。兼作写意设花卉,风韵绝俗。精金石考证,著有《通鉴地理今释稿》、《晋铜鼓斋印存》、《师慎轩钱谱》、《吴让之印谱》等行世。  相似文献   

11.
黄帝族的发祥地及其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论文对关于黄帝族的发祥地及其所处时代的各家之说,进行比较考辨后,据古文献的记载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得出:黄帝族发祥于今西北陕甘黄土高原,其时代约相当于考古学上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年代大致为公元前4000-3000年之间。  相似文献   

12.
王宁 《收藏家》2011,(8):19-22
100年前辛亥革命的历史风云远去,而鉴赏一件件文物,追溯一段段历史,那时记忆又变得清晰,辛亥人物依然鲜活。黄兴题书的对联,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重温辛亥革命的故事,走近那些辛亥革命人物。  相似文献   

13.
16 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国号“金”;16 36年 ,皇太极易国号为“大清”。“金”国号作为女真政治与民族共同体的鲜明标帜 ,在努尔哈赤创业的过程中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皇太极时期 ,“金”国号已不足以范围其未来的发展 ,更不利于安抚其已统辖的汉、蒙民族。皇太极新定的国号“大清”,不仅合乎“大元”、“大明”取号的传统 ,气势、取义更胜过“大明”。“大清”国号既顺应了汉人一般的思想观念 ,又能为女真或满洲民族所认同 ,归服皇太极的蒙古各部 ,也必赞成皇太极易“金”为“大清”。如此 ,由“金”而“大清”,绝非简单的名号改易  相似文献   

14.
黄玉林私盐案是清代发生在两淮地区最大的盐枭案。盐业走私犯黄玉林虽然一度被清廷招安,但并未真心悔过,一有机会便想重操旧业。经过道光帝的坚持,黄玉林最终被两江总督陶澍处决。清代私盐案的屡禁不止,实由于清代盐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所引发。陶澍在淮北地区推行票盐改革,从根本上杜绝了原有盐商垄断的体制,两淮地区的私盐问题迅速消失。  相似文献   

15.
民国《贵州通志·艺文志》著录黄彭年撰《尔雅集韵》一书。而追索《艺文志》著录的史源,并取其他史料相印证,推寻其致误的原因,证明黄彭年曾批校《尔雅》《集韵》二书,但并未撰《尔雅集韵》一书。此外,又据各家书目题跋,梳理了黄彭年批校《集韵》的经过及其批校本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16.
黄宾虹《蜀游画册》的点法墨法是在蜀游夜行中所得到的感悟,是黄宾虹绘画的精神所在。  相似文献   

17.
范银花 《东南文化》2011,(5):123-126
元代画坛大家黄公望的山水画风及精神修为深受明清江南士人的推崇,明清两朝的虞山绘画也深受其影响。但自黄公望之后,明代虞山再无大家出现。而有清一朝,以王时敏、王翚为首的画坛因崇尚摹古画风而丧失了创新进取的精神;加之在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情怀也由淡泊转向趋利,这些都导致虞山画派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8.
于成龙  李雪 《收藏家》2013,(2):7-12
2012年12月2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孙照子女捐赠中国古代绘画珍品展隆重开幕。在此展览中,元代倪瓒《水竹居图》轴,为国内仅见倪瓒设色之作,堪称绝品;元代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卷,乃目前所见黄公望最早之作,弥足珍贵;其它如明代文征明、沈周、项圣漠、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恽寿平及郎世宁等画品,亦为翘楚之作。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考察黄山旅游资源时的重要指示,强调了世界化和自然遗产黄山的本质性化内涵,是对旅游本质的精彩阐发,江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郑珍为诗,要在学韩,本于叙议,出于学问。兹论分轨所由,多自学韩而出,及其所之,则上下唐宋。以宋人学韩,故郑珍学宋,盖亦学韩一路,得于宋人句法、苏黄驰骋才学及宋诗机趣。韩从杜出,故郑诗学韩,与学杜无悖,多在即事、叙述及诗语祖述。郑诗略近孟诗者,固以遭际相似,而有情感认同,不似孟郊刻厉;似乐天、太白,则以学韩叙议,造语至于敷衍散漫;似李贺,则以郑诗奇气在焉,而用语固有取用;小诗有似王维者,悉写乡居生活、片时风景、一时感受,拟之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