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呼唤创新——评朱孝远著《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的政治目标》徐洋近年来,有关德国农民战争的研究增多了,究其原因,乃是因为德国农民战争在德国史乃至欧洲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994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朱孝远先生的《神法、公社和政府:德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2.
中古后期南部德意志出现了绵延起伏百年之久的农民斗争浪潮 ,农民的法律意识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重大变化 ,从古法到神法是其中的一条基本线索。农民在斗争中先是依托古法即日耳曼人的习惯法 ,多次失败后转而诉诸基督教神法。经过农民斗争的实践和宗教改革家的大力阐发 ,神法成为德国农民战争的思想基点。德国农民战争的神法特征 ,既显示出它与以往农民斗争的继承性 ,也展现了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1848年的欧洲革命风暴刚刚过去两年,即1850年,恩格斯就怀着鲜明的现实感和深刻的历史感,以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精神,在伦敦写成了一部重要史著《德国农民战争》(以下简称《战争》)。今天,这部史著问世已近一个半世纪。在这个时期里,世界历史进程发生了巨大变迁,历史科学也取得显著进步,东西方学者对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新阶段。近一个半世纪的学术实践证明,《战争》堪称是一部史学名著。当代史学的发展表明,《战争》对当代东西方学者的德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前东德和前苏联的学者直接继承恩格斯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1850年,作为德国农民战争史研究的初步成果,恩格斯发表了《德国农民战争》。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他对此又进行了再研究。几十年间,恩格斯对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贯穿了一条历史唯物主义的红线,在战争的性质、战争的起源和结局、战争中各党派的立场等一系列问题的论证中,均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与此同时。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也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的巨大威力。可以说,恩格斯关于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集中阐明,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史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 一八四一至四三年,德国历史学家、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威廉·戚美尔曼发表了他的著作《伟大德国农民战争》。戚美尔曼同情人民,反对封建诸侯的专横和剥削;参加过德国的一八四八一四九年革命,主张通过议会按照资产阶级民主的方式实现德国的统一。他认为,历史学家应当自觉地参与政治  相似文献   

6.
侯树栋 《世界历史》1999,(5):115-117
1991年,美国人文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两名英国学者编译的《文献中的德国农民战争史》一书.该书收录德国农民战争史的直接文献162份.这是一本史料价值很高的资料书①.书中所载《施图林根农民条款》和《肯普腾修道院臣民陈情书》,是研究农民战争前南德农民人身依附状况的重要的历史资料.研读这两份资料,对揭示德国农民战争的农村社会根源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再洗礼派的胡特尔兄弟会在摩拉维亚地区建立了许多公社。这些公社取消私人财产,实行财产共有,同时采取集体生产、集体生活的方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在摩拉维亚地区持续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摩拉维亚公社属于激进改革的一部分,体现出农民和工匠为主体的下层民众要求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理想社会的愿望。和德国农民战争、明斯特起义等激进改革相比较,胡特尔兄弟会坚持不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方式建设摩拉维亚公社的实践,提供了激进改革派反抗斗争的另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8.
1525年德国农民革命其政治目标是民众的参政。参政的本质是自下而上地建立政治秩序,用公正、非特权的地区自治政府取代封建权贵的专横统治。革命所揭示的政治改革的方向是抑制贵族的权势,使社会朝着更大的社会、经济及政治平等走,或朝着更广大的社会和政治参与的方向走。广大民众——农民、矿工、知识分子、僧侣、部分政府官员和中下层贵族  相似文献   

9.
在德国农民战争研究领域,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所开辟的解释路径是最主要的史学传统之一。在恩格斯笔下,16世纪出现的新的经济生活方式对中世纪传统的冲击,构成了德国农民战争的背景,这种背景决定了当时各个阶层在新、旧生活方式上的复杂分化与冲突,并最终由此引发了农民战争;而理解农民战争作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关键问题则在于恩格斯所分析的"平民"阶层。因而从总体上看,恩格斯解释"德国农民战争"的核心路径并非很多学者所理解的单纯的宏观经济解释,而是以人为着眼点,综合考察各社会阶层的生活处境和生活方式。这种解释路径是恩格斯的这本著作在"德国农民战争"编史学上所具有的根本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仅从“乡村“或“农民“的角度认识德国农民战争是很不全面的,城市与德国农民有密切联系,或者说,德国农民战争有鲜明的城市特征.16世纪初,德意志很多城市在宗教改革和农民运动的影响下爆发了市民运动,它们与农民运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普通市民构成德国农民战争中一支重要革命力量.同时,市民斗争也有自己的特点.城市与德国农民战争的密切联系反映了当时特殊的城乡关系,这种关系使得某些城市当局出于城市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农民战争采取了不同于封建诸侯及领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史学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有争议的。20世纪20-30年代,主要针对《凡尔赛和约》的相关宣判,一部分德国史学家编辑出版了大量外交档案,极力为德国开脱责任,从而在国际上引起激烈争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汉堡史学家弗里茨.菲舍尔以其论述德国战争目标的论文,对德法两国一度达成的一致意见提出质问,再次引发激烈争论。这些争论既与国际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密切联系,也与参与者的政治态度和民族情感息息相关。时至今日,不同观点依然存在,只是研究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研究方法也出现了较大更新。  相似文献   

12.
试论闵采尔     
恩格斯在《德国农民战争》这一名著的第一句话便写道:“德意志民族也有自己的革命传统。在历史上德国也曾出过能和他国最优秀的革命人物媲美的人才。”闵采尔,这个光采的名字,不仅是德国人民的骄傲,也是世界革命人民的光荣。闵采尔组织、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亳县(今亳州市)焦城区五马公社(今五马镇、阎集镇、张店乡),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以后干出了一系列残害农民的勾当,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共安徽省委根据群众反映,1960年秋派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吴文瑞带工作队进驻,列为省委整风整社的重点。作者当时先后是县人委(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和县生活办公室负责人。现以亲见、亲闻、查阅历史资料和本人的工作记录,将这个公社大跃进刮“五风”的经历,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14.
1968年9月6日,在“插队落户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的口号声中,刚满17岁初中毕业的我不得不响应号召,从江苏如皋县城(现为如皋市)来到当地农村东陈公社5大队插队落户,这里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来到农村后的当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了长篇通讯《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首次报道了上海市川沙县江镇公社既为农民治病,又不脱离农业劳动的赤脚医生(“文革”前称半农半医),  相似文献   

15.
2012年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专著主要有:苏小华《北镇势力与北朝政治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王谨《魏晋南北朝州制度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仇鹿呜《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上海古籍出版社),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研究》(商务印书馆),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民族出版社),白杨《诸葛亮治蜀与蜀汉政治生态演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程明道《北魏至盛唐的社会主义萌芽——兼论气候变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民出版社),崔彦华《魏晋南北朝陪都研究》(三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伊斯兰教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著作有:《传统的回归——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肖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当代国际伊斯兰潮》(肖宪,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当代中东政治伊斯兰:观察与思考》(曲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伊斯兰教与世界政治》(金宜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吴云贵、周燮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伊斯兰教与冷战后的世界》(东方晓主编,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现代政治与伊斯兰教》(刘靖华、东方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等。  相似文献   

17.
前后《出师表》分别作于第一、第二次北伐之际,体现了以诸葛亮为统治核心的蜀汉政权对先帝创业精神内化的政治动力和"兴复汉室"政治目标的回归。同时,鉴于三国力量彼此消长、蜀汉政权自身实力以及《隆中对》理论规划与战争实践不相协调的矛盾,又体现了其对《隆中对》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1939年,当希特勒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中国人民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日战争,深切地认识到,中国的抗战与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紧密相连,同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对于波兰人民的抗德斗争非常关心,并给予充分的介绍、论述和高度评价。下面,我们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报纸——《解放日报》和《新华日报》的有关报道、论述,来看看波兰人民在1939—1945年间的反抗战争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应。一、波兰人民奋起抵抗(一)“决心保卫国土”1939年波德战争前夕,当希特勒德国复仇主义者的活动愈演愈烈、入…  相似文献   

19.
日清战争前的日本对清战争准备〔日〕中明前言:日本日清战争研究的“奇怪的倾向”我在1968年出版的《日清战争的研究》一书中,对日清战争中日本的出兵意图做了如下论述:日本政府及军部注视着因农民战争而激烈动荡的朝鲜,与其说是对农民叛乱,不如说是对清政府的...  相似文献   

20.
五十年代历史学家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毛泽东(1893--1976)的去世和“四人帮”的倒台,对逝者的纪念和对苦难的追忆才成为可能。文学是政治的晴雨表:五十年代的毛泽东利用文学——批电影《武训传》和批俞平伯(1900--1990)及其《红楼梦研究》——作为发动更大规模政治运动的试探,七十年代末的反思和批评文革的小说——刘心武(1947-)的《班主任》和卢新华(1954-)的《伤痕》——则成为开拓新时代的先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