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残留物分析在考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植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的利用是人类适应、改造和征服自然的物质基础,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都与之相关,因而动植物及其制品的残留物分析能提供古代社会丰富的信息。残留物分析重点在于从残留物中提取有机物。利用科学检测手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来判断残留物来源,从而了解古代动植物的加工、利用和相关载体的功能等。本文从DNA、淀粉粒、蛋白质、脂类、炭化物和酒等六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残留物分析的方法和进展,希望能促进残留物分析在中国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古代残留物 传统考古学以发掘获得的器物、遗址分布及结构来诠释考古发现,这些都是肉眼所能见到的信息。广义的古代残留物概念一般是指在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过程中,残留于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甚至是人类所接触的环境中,包括遗址的土壤中,经过长时期埋藏并得以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今的世界考古学研究中,科技考古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考古学紧跟世界考古学发展的步伐,在科技考古各个领域成果显著、引人注目。目前的科技考古可以按照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对某些肉眼看不到的特定对象进行探测、测试和分析,按照科学的依据提出科学结论。比如,遥感考古与物探考古、年代测定、古DNA研究、同位素研究和有机残留物分析等。另一类是对与古代人类活动相关的自然环境、古代人类的  相似文献   

4.
一、考古遗址的价值功能(一)古代遗址的价值功能保存至今的古代遗址,其价值功能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历史载体。除了传世的古代文献之外,我们了解古代历史的惟一途径就是发掘古代遗址。任何一个古代遗址,都是人类  相似文献   

5.
家户考古将社会基层生产生活单位作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古代社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陶寺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居住址,是进行家户考古研究的理想资料。首先,从陶寺聚落内部结构出发,对该遗址的家户构成情况进行界定;其次,依据居住址伴出的遗物以及环境考古、动植物考古资料,重建包括社会、经济、文化在内的家户活动;最后,引入量化分析的方法,依据居址面积、遗物数量等对陶寺遗址社会发展阶段进行合理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法与人类的生计活动、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既是动物知识的抽象总结,也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动物考古利用科学分类法对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鉴定,常常将鉴定结果直接代入到古人的分类中,却鲜少质疑两者是否契合。本文通过对比科学分类法和民俗分类法的不同,认为科学分类法并不能如实反映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研究古代的动物民俗分类要求我们跳出已有的研究思路、进一步结合遗址中的相关背景、并使用多种研究手段来解读考古材料,以此实现从主位视角再现过去社会中人与动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考古文化层是指古代遗址中由于人类活动而留下来的痕迹、遗物和有机物所形成的堆积层。由于不同时期人类活动的内容、生存环境等有所不同,故不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在土质、土色和包含物等也就会产生差异。这些就成为划分文化层的主要依据,每一层代表一定的时期。文化层研究贯穿于考古学发掘、整理、研究的各个环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揭取文化层剖面实体并予以保留和展示,对考  相似文献   

8.
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是有机物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在文物保护与考古残留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色谱与质谱联用分析样品时,需要对样品进行水解提取、衍生化等前处理,这个过程较繁琐,且耗时长,另外在样品处理过程中还有样品流失的情况发生。因此,现在一般采用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Py-GC/MS)来分析有机质样品。Py-GC/MS在分析样品时有如下优势:无需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样品可直接进行热裂解分析,操作比较简单;灵敏度高,能实现多组分混合有机样品识别;需要样品量很少,可满足文物样品微损分析检测的要求。因此,该方法在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有机残留物识别鉴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南登封王城岗遗址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分析古代人类与植物关系的手段之一,植硅体分析在研究考古遗址中的人类活动、栽培作物及加工方式等方面,都越来越显示巨大的潜力。对王城岗遗址部分土壤样品的植硅体分析发现,在城墙夯土、城壕填土乃至城墙附近灰坑的土壤中,植硅体的密度低可能与城墙建筑有密切关系;王城岗遗址中发现的水稻、谷子的植硅体,表明当时聚落内有这两种农作物,并可能在城墙附近进行了脱壳加工。  相似文献   

10.
历时6年,"生业与社会"栏目已经开设23期。我们的研究范围涉及15个省市自治区的40余处遗址的人骨考古、动植物考古、古DNA研究、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和环境考古;还包括对多种动植物种类开展专题研究;对全国各个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的生业状况进行系统而全面地探讨,划分发展阶段;对于与礼仪性相关的活动也有研究;另外还有对于方法论的探讨等。今后,我们要继续推动发表单个遗址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注重在有条件的单个遗址中,开展包括动植物考古、古DNA研究、同位素分析和环境考古在内的多角度的分析,以求更加全面地认识当时的生业状况。我们要继续推动专题研究,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探讨生业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以求深化研究的内涵,拓展研究的领域。我们要继续推进生业考古相关学科的建设,立足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我们要继续鼓励青年学者挑大梁,推动青年学者在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对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出土动植物遗存的初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考古学的角度对遗址附近村落蒙古族和哈萨克族老者进行与游牧经济生业模式有关的民族学调查与研究。调查包括游牧人群在生活中对动植物资源的利用,如家畜的种类和数量、家畜性别比例、家畜繁殖和饲养策略、家畜年龄信息、利用家畜的方式、家庭消费量、屠宰方式、烹饪方式、骨骼的丢弃和利用、祭祀行为、狩猎活动和游牧与定居等内容;以及游牧人群杀羊、剥皮和肢解羊骨的方式。鉴于调查结果与动植物考古鉴定结果有吻合之处,本次民族学调查将对解释石人子沟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来就不存在真正的“私人的考古学”。从考古调查发掘所涉经费、土地和考古出土文物、资料信息,到考古知识、理论、技术方法的社会共享,再到考古发掘之后文物、古迹、遗址的保护、利用、管理,无一不是社会性问题。科学考古学满足考古学家和人类面向古代的求知欲望,而公共考古学则是面向人类基于历史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资源、信息、知识管理和价值观建构的考古后问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对考古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也为中国公共考古学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相似文献   

13.
对考古发现的古代残留物进行理化测试分析,是判定出土遗物成分和用途的有效方法之一。作者通过对北京毛家湾出土的8件瓷器上的残留物进行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分析,确认这些残留物含有朱砂、铅丹、铅白、雄黄、雌黄等成分。结合文献资料记载,文章认为这些残留物应为作画颜料,同时对4号样品景德镇青花卧足碗的用途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家户考古是分析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依据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房址资料,首先甄别出家户在该遗址的考古遗存表现形式,也就是厘清该遗址的家户构成情况;再综合动植物考古资料和房址内保留的器物集合种类,推测家户可能存在的经济活动,进而评估该阶段的家户可能是兼职的家户手工业生产经济模式;最后,依据家户的房址面积和房内保留的器物估算雕龙碑第三期聚落的基尼系数,表明它是一种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较为平等的社会形态。  相似文献   

15.
一、拼合研究方法及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重心从单纯的器物描述以及简单分析论证到追求对考古遗址埋藏形成过程和人类行为研究的转变,考古发掘技术和分析技术也日趋完善,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石制品拼合研究方法重新被旧石器考古学家们所追捧,逐渐发展并演变成为分析旧石器遗址埋藏学及探索早期人类石制品加工技术行为的一种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16.
过去世界各国将考古分为两大类:一为微观考古,着重对古代遗存的一器一物、一字一画、或一个遗址的细微研究;一为宏观考古,着重对古代大范围气候、地质、地貌和古生物的演变,以及人类活动的轨迹和趋向的研究。而近年来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的华盛顿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和早期人类研究中心等研究单位,又兴起了一种新的考古门类,即“模拟考古”,着重对旧石器和新  相似文献   

17.
袁靖 《南方文物》2022,(4):34-43
<正>动物考古学通过对考古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遗存进行科学和全面地采集,开展鉴定、观察、测量、测试及各种统计和分析,结合考古学的出土背景进行探讨,认识古代的动物种类、古代的自然环境和古人与动物的各种关系及古人的行为,从特定的角度探讨古代社会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在中国考古学中具备动物考古的思考是与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起步几乎同时发生的。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于1921年,以瑞典人安特生对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的发掘为标志。而在1924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其中包含的一个意义即是借以获得这种知识的考古方法和技术,在这中间就必然要应用到考古地层学的一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所含的黄褐色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其种属来源,揭示小河墓地先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相关信息。本工作首先采用红外方法对墓M13出土草篓中的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提取蛋白质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出牛酪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和牛β乳球蛋白,据此推断该残留物为牛奶制品。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牛奶加工证据,说明牛奶是小河墓地先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还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应可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20.
吴胜蕊 《沧桑》2014,(3):112-113,128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开启了文明的先河,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造。尽管中国古代城市的起源时间目前仍有争议,但至少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有雏形。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和研究整理的逐步深入,发现的中国古代城市型遗址数量日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在已公布的七批4295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中国古代城市型遗址有324处,其中河南省46处,约占全国总数的14%。加之由于河南省古代城市型遗址具有年代悠久、分布广泛、类型复杂等特点,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做好对资源的全面掌握和足够了解,将是河南省保护古代城市型遗址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对已公布的7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河南古代城市型遗址的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河南省内优秀的保护案例提出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