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杨成武和杨勇、杨得志被毛泽东风趣地称为“三杨(羊)开泰”。杨勇、杨得志已先杨成武而去。1955年首次授衔时健在的上将如今已经寥寥。一代名将杨成武,在史无前例的“文革”风暴来临后,也难逃厄运,被吞噬在这场“红色运动”中。  相似文献   

2.
1968年3月上旬的一天,林彪叫杨成武到毛家湾他家的会客室,很客气地对杨成武说:“现在有人说叶群历史有问题、不清楚,讲叶群1936年入党是假的。现在叶群在你领导下的军委办公厅工作,你是总参党委书记、军委办公厅党委书记,你给她写一个证明最合适。”杨成武参加革命在中央苏区,长征到陕北后在延安红军大学学习。而叶群原在白区。所以杨成武婉拒了。林彪说:“吴法宪同志都写了,你也写一个吧。”杨成武不好再直接拒绝,便说:“能不能让我看看她的材料再写?”林彪顿时脸色很难看,一言不发,摆手下了逐客令。杨成武拒绝为叶群作证@宋凤英…  相似文献   

3.
凡从“文革”时代过来的人,对“红卫兵”这个字眼都不会陌生。因为,红卫兵作为文化大革命的“新生事物”,直接推动了它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支持。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毛泽东先后8次(平均12天一次)在北京接见来自全国各地1300多万红卫兵大军。我当时  相似文献   

4.
《百年潮》1997,(5)
(一)《忆周扬》(载本刊第三期)所记1963年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学者中的“文史哲”三人,应为:刘大杰、周予同、冯友兰,原文把刘大杰误记为周谷城(见第25页)。(二)《忆周扬》最后记述了1988年我给“一个方面的领导”上书,建议借文联换届改选的机会,对上届主席周扬一生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做出的贡献,给予恰当的、肯定的评价,以某种较为郑重的方式,表示一种敬意(见第34页)。  相似文献   

5.
周幼马 《纵横》2010,(4):14-17
“公共外交”是相对于传统外交而言的一种新型外交形式,作为一个术语被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然而,早在1936年7月16日,毛泽东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时,中共的第一次“公共外交”活动就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说:“李克农对党是有大功劳的!”建国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李克农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李克农是一个颇带神秘色彩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关心陈独秀家庭1953年2月20日晚,毛泽东乘坐”洛阳“号军舰停泊在安庆,接见了中共安庆地委书记傅大章.毛泽东详细询问了安庆的工作之后,出平傅大众意料之外,他问道;‘陈独秀是安庆人I炒’”是的.他祖籍在怀宁县,生于安庆.”一陈独秀家里还有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俞风流 《文史天地》2002,(11):11-15
毛泽东说:“李克农对党是有大功劳的!”建国后,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李克农没有带过兵、打过仗,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宣布休假三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陈益南 《文史精华》2011,(12):35-38
1973年全国八大军区司令员工作岗位对调之时,南京军区的政委是杜平将军。 在司令员们的对调事务会议结束后.12月22日,毛泽东——接见了这些解放军高级将领。当有人准备向毛泽东介绍这位南京军区政委时.毛却一眼认出了杜平,并先开口了:“哦,杜平啊,大学生哩!”毛泽东又向一旁的许世友等人继续说.“我是师范生,杜平是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棋局中的鲁迅——从“假如鲁迅还活着”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之子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南海出版社2001年9月版)一书提到的一个重要政治情节:1957年夏天毛泽东在上海接见文艺界人士,翻译家罗稷南参与其中。谈话之间,罗稷南向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疑问:“要是今天鲁迅还活着,他可能会怎样?”毛对这个大胆的设问十分认真,沉思了片刻,回答说:“以我的估计,(鲁迅)要么是关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不做声。”一个近乎悬念的询问,得到的竟是如此严峻的回答。罗稷南吃惊之余,不敢再做声。  相似文献   

11.
1966年,随着《五·一六通知》的下发和8月5日毛泽东写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发表以及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先后8次接见红卫兵,“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革命“造反”的狂潮铺天盖地席卷中国大地,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已演变到崇神状态,人们试图用毛泽东思想占领一切文艺阵地。  相似文献   

12.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各报的眉题表明,三次接见的外国朋友依次是:“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方面人士和代表”;“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伊拉克、伊朗和塞浦路斯的朋友”。这些外国朋友是在北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后到郑州参观访问的。同到郑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工作同志参加了这三次接见。陪同毛主席到郑州视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安排并参加了这三次接见。主席住…  相似文献   

13.
《纵横》2000,(8)
1956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以促进我国科学、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图为毛泽东接见巴金等文艺界著名人士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石玉殿,曾当选为中共八大代表、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舒、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中国的米丘林”。  相似文献   

15.
孔力 《文史精华》2012,(7):25-29,1
1958年7月初,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河南省遂平县诞生,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也是“大跃进”中最早的“浮夸风”发源地。同年11月13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蝰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的带头人后,人民公社这一组织形式便波及全国。1983年,崦岈山卫星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现在,修葺一新的公社旧址已对游客开放。拂去岁月的烟尘,那荒诞的一幕渐次清晰。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爆发的“文化大革命”,让远在瑞士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著名记者斯诺先生很不理解,他急切盼望重访中国,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经过一番波折,斯诺终于重回中国大地,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见。而毛泽东、周恩来通过斯诺,巧妙地向尼克松政府传递了一个信息:中国与美国改善关系的大门,是敞开的……  相似文献   

17.
1967年8月7日,“文革”干将王力在钓鱼台接见外交系统“造反派”发表了臭名昭著、后来被毛泽东愤怒地谴责为“大、大、大毒草”的“王八七讲话”。 8月19日外交部夺权闹剧发生的当天,毛泽东在上海与阿尔巴尼亚客人在至今未经报道的会见中谈笑风生:“最近,我们的外交部热闹了,他们要把陈毅、姬鹏飞、乔冠华打倒,那谁当外交部长、副部长啊?……”接下来,毛泽东直言不讳地说:“……对陈毅,我也不高兴他,但找一个外交部长也难呀!所以,我主张对他‘炮轰’,不‘打倒’。”  相似文献   

18.
1956年9月底,印尼总统苏加诺应毛泽东的邀请,到中国来访问。到达北京后,苏加诺被安排在中南海勤政殿入住。9月30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见苏加诺时,苏加诺拿起他的手,仔细地看了一会儿,说:“这真是一双东方巨人的手啊!”  相似文献   

19.
2004年2月14日,有“白袍小将”之称的杨成武上将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作为职业军人、革命家,杨成武的赫赫功勋青史可鉴。但作为儿子、丈夫和父亲,他有赤子之心,有儿女情长,与平凡人一样拥有淳朴炽热的情怀。《杨成武:悲欢离合见真情》一文介绍了这位战场骁将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及家庭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带过兵、打过仗的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一名从“寂静战场”上走出来的特殊将军,并获得了红色“特工王”美名。毛泽东在一次接见外宾时说“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特务。”1962年,美国情报局获悉李克农去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犴,宣布休假3天,庆贺一位强有力的对手消失了。李克农长期战斗在隐蔽战线上,是什么使他得到了毛泽东的赞赏,又是什么使他给对手以强烈刺激呢?关键在于他具有高超的对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