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大约每隔30年左右,西方史学理论都会发生一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以1942年亨普尔的《普遍规律在历史学中的作用》~2的发表为标志,史学理论进入分析的阶段。以1973年海登·怀特的《元历史学》~3的问世为起始,史学理论出现了"语言学转向",进入到了后现代主义或叙事主义阶段。进入21世纪,经过十几年的争论和探讨,一种新的理论范式日渐成型,这便是后-后现代史学理论。~4  相似文献   

2.
现代西方神学与历史哲学张志刚柯林武德作过一个判断:历史思维日渐重要,此乃当代思想的一大特征;历史哲学如同前几个世纪的自然科学,将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①上述断言尚未得到证实,但目前可以肯定,对于“历史”的哲学反思已被推向了当代学术研究前沿。为表...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究竟有没有规律?这在西方史学界和哲学界一直是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尽管他们的回答五花八门、千变万化,但总括起来不外是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按照某种规律演进的,但其中对规律又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含义各不相同;第二种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本无规律可循,也无客观性可谈,其所依据的理由也各  相似文献   

4.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是指包括历史观和方法论在内的现代西方史学理论体系。大体上说,本世纪初至30年代新康德主义历史哲学影响最大,40年代始新实证主义历史哲学应运而生,5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历史哲学广为流行。本文旨在论述这三个流派的基本理论以求揭示现代西方史学理论的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加达默尔超越历史认识客观性主张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达默尔(1900-)的哲学诠释学对当代人社会科学影响很大,对历史认识论的研究也影响很大。这里主要围绕其超越历史认识客观性的主张予以剖析。  相似文献   

6.
"客观性"是历史学科独立的基础,但是历史的客观性与自然科学的客观性有所不同。由于历史活动中必须要有人的参与,历史研究是关于人类的活动历史研究。这样就无法完全的排除主观性的的存在。但是历史研究过程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在充分占有史料的基础上进行鉴别运用,在历史叙述中保持客观公正,对史学思潮辩证对待,提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史学家在进行历史研究中应该持有的学术的良知和史学技艺。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时间中发生的一切事件的全体。“历史叙述”不是学问叙述,而是文学叙述。“历史学”是历史的学问,历史学系统地考察内在于历史的诸事件;在全体历史中,历史学寻求某种历史规律或普遍性。“历史哲学”是历史研究和历史叙述结果的价值评价,历史哲学探求历史的统一性、历史的意义、结构、目标、历史的理念乃至形而上学问题。人类已跨入新世纪,所谓单一文化圈的“欧洲中心论”时代早已终结,一个多元文化圈的跨文化时代已经到来。与这种新的时代相适应,人类必须构筑一种新的世界史观: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人类存在本身中哲学地展现人的本来的“人性”;另一方面,这种新的世界史观应当在被升华的神性信仰中活生生地显现人的本来的“心性”。  相似文献   

8.
李大钊对中国史学发展的杰出贡献在于,他首先找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这一认识、解释历史的科学的思想武器,最先倡导用马克思的历史观来改造中国的传统史学。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开设了史学思想史课,写出了《史学思想史讲义》(即已收入《李大钊文集》的《史观》等11篇文章),这是他对近代西方史学发展史的系统研  相似文献   

9.
就本性而言,历史哲学是一种深层的历史阐释。它所深究的目的大致有二:(1)阐明整个人类历史的特征、过程以及意义等等;(2)阐明历史研究本身特有的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等等。概观整个现代西方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股新的历史阐释思潮,历史哲学业已成为一大学术争议点暨理论生长点。因  相似文献   

10.
波普尔历史哲学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波普尔历史哲学的再认识启良在西方历史上,本世纪无疑是科学发展最为迅速同时又是人类灾难最为深重的一个世纪。传统的失序,信仰的失落,文化的全面危机,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将西方文化推到接近毁灭的边缘。面对此种局面,西方哲学家们纷纷涉足社会历史领域,试图重新...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历史哲学思想极具研究价值,这种价值既体现于为中国历史哲学体系的开拓提供标本,又表现于为中西历史哲学思想的可能沟通提供桥梁,而且他的于旧中出新,于传统中创造出新思想的历史经验所给予我们的更有教益。  相似文献   

12.
对西方历史哲学的介绍和评析,近年来成果累累。在大量译著出版之后,也有许多我们中国学者自己的著作,阐述对西方历史哲学、或曰历史学理论的看法,在扬弃的基础上,无疑会对中国的  相似文献   

13.
所谓历史问题,并非历史问题本身,而主要是对历史认识的问题。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特别是当代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中日间差异相当大。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后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有时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可能又被一些倾向掩盖住了。具体剖析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战后民间诉讼、遗弃化学武器等典型问题,均可以看出两国在认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门学科的历史学坚持一种实证的特征,也就是说是要通过一定方法去做研究才能产生知识,并且进而拒绝历史哲学。另一方面,专业历史学总是以已经存在的理解作为其前提,将"历史"看作对象领域,并且将历史性思维作为致力于认识的一种形式。这些前提连同其方法论的认识程式是无法从逻辑的理由中充分地推断出来的。对此,历史学专业更需要对其基础进行反思,而这样的反思又使得这一专业必然接近哲学。人们为了理解当下,期盼未来而研究过去的方式存在着根本的文化差异,历史学家的工作就必然一直处于对付认同与他者差异的张力之中。历史思维构成的实证性维度、形式维度以及功能学维度是我们今天开展历史研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西方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或批判的历史哲学的兴起,一方面批判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另一方面将历史哲学研究的重点从解释历史的性质转移到解释历史知识的性质上来。这极大地推进了史学理论的发展,也为历史学确立了更为稳固的根基。德国历史哲学家狄尔泰、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继承德国历史主义传统,从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相异的角度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克罗齐、柯林武德也遵循了这个传统。分析学派罗素、波普尔、亨佩尔等人,则从语言逻辑的角度来分析理解历史的方式和历史知识的可能性。这两个方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的主流,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自我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史学理论发展史上,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知识客观性论争,在美国职业史学共同体内部持续发酵,最终促成围绕历史知识性质展开讨论的分析派历史哲学的诞生。以贝克尔和比尔德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声言要与承继欧洲传统的史学决裂,以便建立适应现实的新史学。他们在史学理论上尝试运用美国的实用主义精神来改造克罗齐的历史哲学,并批判兰克式的客观主义史学。曼德尔鲍姆则深入到欧洲历史主义的传统中来澄清和批判他们历史相对主义的理论预设,并运用经验主义传统的概念和术语来分析历史知识的性质,尝试为历史知识的客观性奠定新的基础。虽然这场学术论争源自欧洲大陆的历史主义危机,但也鲜明地体现了美国史学理论发展的自身特征。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历史哲学领域内发生了重要的学术转型,“修辞的(或语言学的)转向”导致历史叙事成为历史哲学领域内新的核心议题。海登·怀特是引导实现这一学术转型的最重要人物,其所进行的理论探索使叙事成为历史哲学思考的焦点,叙事主义历史哲学因而得以产生,海登·怀特从对历史文本的叙事特性的考察出发而推演出的一些理论立场,其中既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合理成分,也存在明显的局限和矛盾。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海登·怀特的挑战,通过建立历史叙事与历史实在之间的关联以重建历史认识和历史解释的客观性的任务,比之人们以往所设想的要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18.
乌托邦、末世论与西方历史进步哲学观念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可以说,近代以来西方一切历史进步现都来自于希腊的乌托邦思想和希伯莱的末世论观念两大文化传统。受法国大革命决定性影响而确立起来的绝对理性主义历史进步现承袭了基督教一神教对其他历史观和文化价值观的绝对不宽容的独断立场,造就了统治现代世界的“西方中心论”历史观。现实要求我们通过批判、反思乌托邦与末世论入手,来重释一种能平等、宽容地对待异质文化的,回归生活的底限理性的淑世主义历史进步观念。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对时间问题的论述,体现于其对实践、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之中。从实践哲学的视角来看,历史不过是人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现实地生成的过程,历史的起源是非时间性的,时间就内在于人类历史之中。历史的时间性与时间的历史性都根源于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范文杰  封晓田 《百年潮》2010,(11):43-45
笔者曾在西柏坡学习工作三次,亲历了中央进京、西柏坡搬迁、纪念馆开馆三个历史阶段,最近又反复作了考证。现就较普遍存在的有关西柏坡历史的一些误区进行商讨校正,以求客观公正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