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祺瑞力主中国参加一战缘由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剑敏 《安徽史学》2001,3(4):57-60
1917年2月,段祺瑞力主中国应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原因,首先是基于他自己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作出的;其次是想通过参战达到缓付庚款,提高关税,举借外债,解决其政府的财政困难,雏护正常统治的目的,而非受日本影响的结果。日本对段祺瑞参战有一定影响,但并非决定因素,日段勾结是在内战发生后才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2.
1928年3月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举行了婚礼,当时梁思成的姐夫正在那儿做中国总领事。这对新人真是门当户对,梁思成的父亲梁启超是维新变法的领袖,后来做过袁世凯政府的司法总长和段祺瑞政府的财政总长,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梁启超的同僚,做过段祺瑞政府的司法总长。婚后,梁、林  相似文献   

3.
“丁巳复辟”又称“张勋复辟”,是民国建立后发生的第二次帝制复辟.复辟发生后,段祺瑞、梁启超等人开始秘密策划反复辟行动.计划最初密谋于段祺瑞借住的吕调元宅,完善于段芝贵宅,以上述住宅为核心的天津意租界是反“丁巳复辟”(以下简称“反复辟”)行动的策源地.关于段祺瑞夜赴马厂的确切日期,存在多种说法,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段祺瑞离开天津的时间为7月1日晚,到达马厂的时间应为7月2日凌晨.梁启超随段祺瑞赴马厂军营的情节几乎成为公论,其实,当时的梁启超可能另有安排,并未在第一时间随段祺瑞赶赴马厂,其参赞戎机已是第二天的事情.  相似文献   

4.
“歪鼻将军”段祺瑞段祺瑞有一奇怪生理特点,一发怒,鼻翼肌肉僵硬,鼻子便向左歪斜。故此,他身边有按摩医生紧随。据传,段的鼻子曾有三次气得差点按摩不过来。一次是他带着一份《对德参战提交国会案》请黎元洪签字,  相似文献   

5.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广袤神州大地上,活跃着形形色色的军队,有袁世凯的新模范军、张勋的辫子军、倪嗣冲的安武军、张作霖的安国军等等,但从没有一支军队能与段祺瑞的参战军相提并论。这是因为:参战军是在特殊状况下纯属为政治斗争服务而新创立的一支私人军队;参战军是靠出卖国家主权、大借外债而维持的一支奴化较深的军队;参战军是曾经名声显赫、不可一世而迅速消失的一支非常短命的军队。 参战军编练的缘起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梁启超向政府提出政治质问案,质问政府的对日妥协。谴责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是企图置中国于死地,警告外交当局慎思,并认识到“二十一条”对中国造成的隐忧。在参战问题上,梁启超主张加入协约国战团,认为中国应该采取联日疏美的外交政策,以防止日本的“死我之心”。所有这些都表明,梁启超的对日外交思想立足于中国,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7.
秋水 《文史月刊》2009,(2):27-28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是继袁世凯之后威权最盛的北洋军阀,和当时王士珍、冯国璋并称北洋三杰,是颇具实力的皖系军阀首领。有人说这位当时的北洋政府执政者联日、亲日、降日卖国,但段祺瑞却在晚年发誓抗日,把日本逐出中国,显现了难得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8.
北洋军阀是袁世凯建立的封建军阀集团,它的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1916年袁死后,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分裂为直系、皖系和奉系三派,其中直皖两系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直系和皖系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矛盾,也往往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变化。因此,直皖矛盾和直皖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直、皖两系的名称,根据冯国璋是直隶人而称直系;段祺瑞是安徽人而称皖系。早在小站练兵时期,冯国璋、段祺瑞就在袁世凯手下争权夺宠。袁在位时,段历任陆军总长,掌  相似文献   

9.
随着直皖矛盾激化,段祺瑞为了维持在北京政府中的地位及完成南北统一,以中国对德宣战参加一战为契机,在日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下,编练了参战军(一战结束后改称边防军)。约同一时期,皖系干将徐树铮编练了西北边防军。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边防军和西北边防军均不同程度卷入。皖系战败后,两军除少数阵亡,部分被遣散外,余部被直奉瓜分,最终归于消亡。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莫理循自始至终为中国参战不遗余力地奔走呐喊.莫氏通过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向西方列强传递有关中国参战的各种信息、游说日本政界高层人物等多种途径,对中国参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历史证明参战对中国利大于弊,莫氏的这一行为应该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1.
段氏一生功过可任人评说,但其晚年拒不附日,仅这一点,便可青史留名。在中国近代史的教材中,将段祺瑞定性为亲日军阀。但是就是这位亲日军阀,却在晚年拒绝了日本人的拉拢,坚决不当汉奸,支持蒋介石政府抗日。在抗日大潮中,段祺瑞走完了他复杂的一生。在袁世凯死去后,作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曾是中国政治舞台上  相似文献   

12.
郭华清 《安徽史学》2005,8(2):90-94,107
章士钊与段祺瑞曾是政敌,然而1924年章士钊开始依附段祺瑞,成为段的军师和执政府的重要成员.本文主要论述章士钊与段祺瑞的关系,以及章士钊依附段祺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先后出现两位隶籍合肥的大人物,人称“李合肥”(李鸿章)、“段合肥”(段祺瑞)。说起“李合肥”家世,几乎是无人不知,然说起“段合肥”家世,却鲜有人能细说端详。宋路霞女士经数年不懈努力、多方采集,终将《段祺瑞家族访谈录》奉献给读者。读完此文,您或许能够明白,出身乡间的段祺瑞何以能在中国近代史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即使是被迫下野,其资历和威望还是让当时的军政界人士敬畏不已。  相似文献   

14.
王彪 《湖南文史》2010,(4):40-41
“六不总理”段祺瑞 段祺瑞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世家,受过新式军事教育,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深。段祺瑞坚持“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他除了躲在书房里下棋、打牌,没有别的嗜好。  相似文献   

15.
尹新华 《安徽史学》2018,(1):62-69,161
一战是中国较全面参与战争法公约后面临的首场重大国际战争,战争法公约也是民初北京政府因应一战时局的重要工具。在民初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发展进程中,北京政府逐步朝参战之路迈进。一战爆发前,北京政府决定补签一些战争法公约,借此平等融入国际社会和维护国家利权,这构成了其走向参战的重要背景。宣告完全中立之初,北京政府指望通过积极履行战时中立公约来避免战祸和维护利权,但强权挑战的危机为其转向参战埋下了伏笔。日本对华提出"二十一条"要求后上述希望彻底落空,北京政府转而趋向参战,试图借此参与战后和会。它一方面同作战规则方面的战争法公约积极接轨,另一方面通过暗中违背中立公约而朝参战迈出实质性步伐。最后,北京政府利用德国无限制潜艇战的契机,援用战争法公约正式宣战。北京政府走向参战不失其必然性和主动因应之特征,亦不乏文明和正义的色彩,而其参战政策的推进也影响到中国与战争法公约关系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六不总理"段祺瑞段祺瑞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曾经显赫一时。他出身行伍世家,受过新式军事教育,有留学欧洲的经历,但思想和行为方式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很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作为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曾是中国舞台上权倾天下,叱咤风云的人物。袁世凯在世时,段仅次于一人之下,居于万人之上;袁世凯死后,段又几度执掌北京中央政府军政大权,即使被迫下野,他的资历和威望也使各界人士敬畏不已。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段祺瑞的晚年却是在极度的苦闷和孤寂中度过的前排右三副总统冯国璋,右四大总统黎元洪,右五为国务总理段祺瑞下野天津,不甘寂寞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段祺瑞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练成的五师一旅皖军,不到五日即宣布解散。段见大势已去,不得不通电下野,寓居天津。自从到…  相似文献   

18.
王彦民 《安徽史学》2008,(4):127-128
段祺瑞去世70多年来,其《年谱》先后出版两部:一是吴廷燮撰《合肥执政年谱初稿》;一是胡晓编著的《段祺瑞年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这对研究段祺瑞、北洋军政人物、清末及中华民国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6个方面,即袁世凯大将段祺瑞、皖系统治时期、临时执政时期、段祺瑞最后十年、段祺瑞幕府、段祺瑞家族,简要介绍了近20年来大陆段祺瑞及北洋皖系的研究状况.总体上认为,成果增多,进步较快,但有些方面的研究还较为薄弱,有些方面的探讨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炮"的角度,让我们再次认识"北洋之虎"段祺瑞。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祺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