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我叔叔冯金堂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人,只上过几年小学的他,因出版多部风靡全国的长、短篇小说而成为文坛新秀。尤其是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黄水传》,当时在河南,特别是在豫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然而,这位中国第一代“农民作家”在“文革”中,却以自杀的方式凄然而去。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上,登山作为一项现代体育运动。始于18世纪80年代。现代登山运动,在中国出现比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国曾派出多批运动员赴苏联学习登山运动技术,并登上苏联境内的团结峰、十月峰等。1956~1959年.中国组织了多次攀登7000米以上高峰的登山活动。1958年,中国登山运动协会在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3.
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发出了"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的号召.会后,黑龙江省各级组织及时地向广大青年进行了宣传.  相似文献   

4.
张青 《百年潮》2009,(1):49-54
1970年3月,美国扩大对越南的侵略战争,扶持柬埔寨内阁首相朗诺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国家元首西哈努克,建立亲美政权.流亡到北京的西哈努克亲王得到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的热情接待.中国大力支持和帮助西哈努克,同意他在北京成立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和团结政府,并允许西哈努克及其家属在北京长期留住.在中国的全力支持下,柬埔寨解放力量经过5年多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重要胜利.西哈努克亲王在北京留住5年半期间,我作为中国外交部亚洲司负责印支三国事务的工作人员,参与了接待西哈努克的工作,陪同我国领导人会见他,两国的深厚友谊和中国对柬埔寨的大力帮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5.
鲍先广 《百年潮》2011,(7):51-5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与党和国家一些领导人接触,有的多些,有的少些,与邓小平同志面对面的接触,仅有一次,但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李星  金雨 《文史博览》2005,(7):30-30
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美国中央情报局曾进行过十分详细的调查与评估,相关报告已经解密。下面是中情局档案中有关“大跃进”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西藏地处我国西南边陲,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交通困难,西藏同祖国内地之间的联系不方便,各方面的发展受到了限制。1955年12月,党中央为了帮助藏族人民建设新西藏,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决定开辟北京——拉萨航空线,并指示空军在总参谋部的直接领导和兰州军区、西藏军区的协同下组织实施,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8.
"红墙摄影师"杜修贤进入中南海从事新闻摄影十余年,为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的精彩瞬间,这其中也包括不少毛泽东的珍贵照片。20世纪60年代,因为天安门前的毛泽东大幅画像要更换,  相似文献   

9.
<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东欧各国共产党下台、改名、分裂。出现如此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学  相似文献   

10.
郑恩波 《纵横》2011,(7):56-58
20世纪60年代,美国侵越战争爆发后,我国派遣的特别新闻工作队即将开赴越南。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在中南海接见工作队成员时,严格指示大家要勇于完成任务,并严肃嘱咐每人的手枪要为自己留下最后一颗子弹,在紧急情况下,宁可牺牲自己,不能给越方造成困难。  相似文献   

11.
何鄂 《丝绸之路》2013,(20):24-24
我是1962年正式来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的,这之前在20世纪50年代末,我两次应研究所邀请借调到莫高窟工作:一次是临摹159窟的龛南侧菩萨,一次是与孙纪元先生合作创作了《唐代^民贫困生活》。这两次工作都是由孙纪元同志给我安排的。我那时对美术组的老同志最好奇的是:崖壁上密密麻麻这么多的洞窟,他们怎么能记住号码,能直接找到要去的洞窟呢?  相似文献   

12.
宋群 《湖南文史》2013,(9):34-34
王焰是一位早年投奔延安干革命的老同志。20世纪50年代初期调任国防部长彭德怀的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在编写彭德怀传记过程中,我们同住在军报大院,闲暇时也常常在一起聊天,顺便讲一些彭德怀的趣闻轶事,从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的为人。  相似文献   

13.
他出身名门,是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却没有院士头衔。20世纪50年代,他因孤身反对黄河三门峡工程,被错划为右派23年。20世纪90年代,他先后六次上书中央谈长江三峡问题……2010年,随着全球气候异常的不断加剧,长江三峡工程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而在有关三峡工程的众多争议背后,黄万里的观点无疑是具有代表性的。本文从亲人的角度,讲述了生活中的黄万里……——编者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约三万名日本侨民中国政府的帮助下归国。他们怀揣着与中国的友谊,象友好的火种,洒向日本,直接开启了中日的民间交往,两国邦效亦由些迈向“破冰之旅”。他们是谁?他们经历了什么?这背后隐藏着深埋多年的秘密。  相似文献   

15.
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他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之誉;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曾荣获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张大千,一位声名遐迩、名噪中外的艺术大家。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城郊一个书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萧乾就被扣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文革"浩劫又席卷了萧乾。造反派扯下他家墙上的版画,踏碎了他家的玫瑰花,把他五花大绑,拉他去批斗、游街。无休无止的折磨,同时波及到了他的爱妻甚至岳母。  相似文献   

17.
苏维民 《百年潮》2007,(10):11-19
20世纪90年代中期,杨尚昆为撰写回忆录,先后三次同中央办公厅的几位老同志一起系统地回忆60年代的农村“四清”运动。他的回忆,既谈了带领中办30多位同志去陕西长安县蹲点的经历,也谈了对“四清”运动中若干重要问题的看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新中国成立以后,我曾长期担任杨尚昆的秘书,也曾跟随他到长安县蹲点。我把他的这几次谈话整理出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79年7月,我在李树公社中学读完第二届两年制戴帽高中,到扶罗中学考点参加全国大中专统一考试。高考前老师预测我们全班43名学生有3至5位有希望上中专,我也抱有考上中专的希望,结果李树中学剃了光头。我的总成绩是184分,还是全班最高的,距芷江师范录取分数线竟差26分。第一次高考让我体味到了竞争的激烈和残酷。  相似文献   

19.
1979年7月,我在李树公社中学读完第二届两年制戴帽高中,到扶罗中学考点参加全国大中专统一考试。高考前老师预测我们全班43名学生有3至5位有希望上中专,我也抱有考上中专的希望,结果李树中学剃了光头。我的总成绩是184分,还是全班最高的,距芷江师范录取分数线竟差26分。第一次高考让我体味到了竞争的激烈和残酷。  相似文献   

20.
季音 《炎黄春秋》2014,(10):79-81
陈笑雨这个名字,今日新闻界和文化界里,熟悉他的人大概已不多。20世纪50年代,他曾经是武汉和北京文坛上一个相当活跃的作家。陈笑雨是江苏靖江人,1917年出生。他在学生时代,就倾心阅读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抗日战争的烽火燃起,1938年2月,这个年仅21岁的年轻人,千里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曾在“陕北公学”学习,以后在新华社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