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追随朱元璋以前,刘基(1311-1375,字伯温,明朝开国元勋)一直过着隐居或半隐居的生活,一边教书育人,一边研习兵法、天文、文学等。这年,朱元璋手下一个叫胡大海的人听说处州(今浙江丽水市)附近有几个隐士很有才能,便命人去请,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帮朱元璋一统江山的刘伯温。其他几个人一请就到,唯独刘伯温不肯来。胡大海又  相似文献   

2.
竹下 《文史天地》2007,(12):26-30
民间传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刘伯温何以被神化了呢?本文向你道来。如西汉开国名臣张子房和蜀汉丞相诸葛亮一样,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也是个被神化了的人物。民间传说刘伯温"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他应答朱元璋的"烧饼歌",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湖南文史》2012,(12):72-72
于细微处见真知,是《文史博览》的一大亮点。每篇文章细读下来都颇有收获,或得愉悦,或获新知,或释谜团。如第10期《朱元璋三招逼死刘伯温》,以犀利的文笔,辛辣的语言,简短的篇幅,破解了一桩历史谜案。原来是和尚皇帝忌恨这位“刘老先生”功高盖主,便用了“压威”、“树敌”、“撤金”三招,逼得曾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杰刘伯温郁郁而终。不久,他的长子,32岁的刘琏在江西参政任上亦被逼跳井而亡,可见政治斗争之残酷。  相似文献   

4.
读者来信     
于细微处见真知,是《文史博览》的一大亮点。每篇文章细读下来都颇有收获,或得愉悦,或获新知,或释谜团。如第10期《朱元璋三招逼死刘伯温》,以犀利的文笔,辛辣的语言,简短的篇幅,破解了一桩历史谜案。原来是和尚皇帝忌恨这位“刘老先生”功高盖主,便用了“压威”、“树敌”、“撤金”三招,逼得曾叱咤风云的一代雄杰刘伯温郁郁而终。不久,他的长子,32岁的刘琏在江西参政任上亦被逼跳井而亡,可见政治斗争之残酷。  相似文献   

5.
赵丙祥 《民俗研究》2023,(2):29-50+158
在许多华北年画中,都会有姜太公、刘伯温两个“军师”的形象,以此为基本资料依据,参以《封神演义》《英烈传》等讲史小说、戏曲、传说等,可探讨士人在与皇权打交道过程中的关系问题。在传统天命观下,一个新朝的潜在皇帝登场后,必须有一位军师“出山”,这部英雄史才有一个真正的“开端”。从姜太公到刘伯温,士人与皇权的关系经历了从平等到压抑的过程,折射出以“隐士”为象征的道统与以“帝王”为代表的政统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历史变化。  相似文献   

6.
善用蛛网解危难公元1363年2月,元末起义军首领朱元璋与元朝军队在今安徽寿县作战,双方势均力敌,朱元璋没有破敌良策。军师刘伯温为了搞清对方部署,便和朱元璋化装成小商贩模样,混进元军驻地了解情况,不料被元军发现,他们慌忙出逃,藏进路边的一个山洞。怎样躲过敌人对山洞的搜查呢?刘伯温灵机一动,就近捉来一些蜘蛛放在洞口。这些蜘蛛一夜之间结成许多网,当元军搜山经过山洞口时,只见洞口结着层层蜘蛛网,猜测洞中不会有人,就继续往前追。结果,他们从敌人眼皮底下逃了出来。毁坏蛛网定决心有一次,普鲁士国王率兵与英格兰…  相似文献   

7.
邢湘臣 《湖南文史》2009,(11):64-65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在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之安;小葱豆腐一清二白,太祖(即朱元璋)廉政万岁千秋。”  相似文献   

8.
何满子有一篇文章《朱元璋惩“偶语”》。(见《五杂侃》)文中说:“朱元璋不但以文章罪人,也实行秦始皇的‘偶语者弃市’的苛政”。他先举一个例子:朱皇帝微行京都,听见一位老妇人“密呼”他为“老头子”,于是就龙颜大怒,“即令籍没民家甚众”,罪名是犯了“偶语罪”。为了提高读者对偶语罪的识别能力,何先生又举了两个例子,虽与朱元璋无关,但却都罪涉“偶语”。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文史天地》杂志2000年第6期发表的王运春先生的《朱元璋与贵州之谜》和2001年第5期发表的今凡先生的《“明太祖考妣上寿”残碑考》后,我虽不是“方家”,但不妨也来谈谈拙见。我认为,残碑的墓主人既不是朱元璋的父母,也不是朱元璋夫妇,而只不过是明王朝统治下的一介草民。之所以会出现上述两文的争论,我认为是对残碑的“解读”有误所致。“明太祖考妣上寿”究竟应如何“解读”才正确呢﹖我认为正确的读法应是“明”字后面稍加停顿,然后再往下读,是为“明──太祖考妣上寿”。“明”在这里是指大明王朝,“太祖考”和“太祖妣…  相似文献   

10.
奇趣站     
《文史天地》2008,(5):72-72
白捡的状元 明朝洪武18年,会试后的前三名依次是黄子澄、陈子宁、花纶。殿试时当朝皇帝朱元璋却发出话来“我昨夜做了一梦,神仙告诉我,本年的新科状元姓丁。”这下主考大臣赶紧翻阅考卷,找了许久,总算找到一个名次较后而叫“丁显”的人,上报皇帝后,朱元璋说道“此人姓丁名显,自然应‘显’,状元就该他做。”结果黄子澄屈居探花。  相似文献   

11.
邢湘臣 《文史博览》2009,(11):64-65
朱元璋的“四菜一汤” 在朱元璋的故乡——安徽凤阳,流传着一首“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长治之安;小葱豆腐一清二白,太祖(即朱元璋)廉政万岁千秋。”  相似文献   

12.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给他手下的人算过一笔账:老老实实的当官,守着自己的俸禄过日子,就好像守着“一口井”,井水虽不满,但可天天汲取,用之不尽。朱元璋的这个账算得颇有哲理,不妨称之为“一口井”哲学。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惩贪     
白光 《文史天地》2003,(5):52-53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政绩卓著的封建皇帝,他曾亲自经历过元朝的暴政,因此,朱元璋执政后,十分注意强化封建法制,重视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尤其对贪官污吏的惩治特别严厉,他说:“不禁贪暴,则民无以遂其生。”“此弊不革,欲成善政,终不可得。”为此朱元璋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和贪官污吏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戴着镣铐办公据记载,洪武元年到十九年,朝廷里竟然没有一位官员做到任期期满的,往往未及终考就遭到贬黜或被杀头。因杀官太多,以至有些地方衙门无人办公,朱元璋不得不实行“戴死罪、徒流还职”的办法,叫判刑后的犯罪官吏,带着镣铐回到公堂办公。…  相似文献   

14.
明代兖州鲁王和王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朱檀及以下历代亲王明初 ,朱元璋建立政权后不久 ,开始实行对诸子封藩的制度。即除封长子为皇太子外 ,其余诸子皆封亲王 ,以“镇固边防 ,翼卫王室”。他的第十子朱檀 ,封为鲁王 ,驻兖州。朱檀生于洪武三年 (1370年 )。他的生母郭宁妃 ,是濠县人郭山甫的女儿。据说郭山甫“善相人” ,朱元璋刚起兵时 ,郭山甫一见他就认为他相貌“贵不可言” ,并对自己的儿子说 :“吾相汝皆可封侯者 ,以此。”便把女儿送朱元璋为妾。从此一家人追随朱元璋。后来 ,郭山甫的两个儿子果然都封侯 ,郭宁妃也备受宠爱 ,曾“摄六宫事”① 。这大概也是朱檀备受朱…  相似文献   

15.
如今南京莫愁湖边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人称“胜棋楼”,相传曾经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与他的凤阳老乡、得意权臣徐达经常对奕的所在。朱元璋是一流高手,徐达更是九段名人。当然,每盘总是天子围追截堵封杀大胜,臣子负隅顽抗兵败告终。朱元璋深知是徐达的马屁术。这天,龙颜和悦,对徐达说:“咱老乡今天撇开君臣之礼,来个一搏为快,真正决个高下。咱要输了,这栋楼就归你得;你要输了,你的魏国公的乌纱帽给咱交出来!”徐达遵命,他俩都动了真格,从早起下到黄昏,挑灯夜战,直到第二天晨钟报晓,徐达才以一目拱手投降。朱元璋顿…  相似文献   

16.
朱元璋惩贪“剥皮实草”质疑王世华《廿二史札记》卷三三“重惩贪吏”条言及明太祖朱元璋痛革元朝姑息之政,严惩贪官酷吏时云:“又案《草木子》,记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府、州、县、卫之左特立一庙,以...  相似文献   

17.
明代翰林院既是明皇朝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中的一个职能部门,也是一种官僚制度。翰林宫号称“清华之选”①,“职虽不崇,任则重矣②。”明代翰林院制度与明皇朝政治兴衰密切相关,本文试就这一制度的内容与演变略加考述。一明代翰林院初设置于1367年(朱元璋吴元年),在此之前三年(1364年),朱元璋已在集庆自立为吴王,建置百官司属。朱元璋认为“武定祸乱,文致太平③”,因此。多方罗致人才,而来源、刘基、章溢、叶探等江南儒土的代表相继前来归附,“经纶抚治”,“借上坐起”④成为朱元津亲近的侍从顾问之臣。吴元年五月,朱元津下今…  相似文献   

18.
李奇 《文史天地》2005,(3):51-52
朱元璋,有明一代的开国皇帝。作为万乘之尊的皇上,朱元璋也喜欢听“好听的话”,所以有人拍朱皇帝的“马屁”就是不足为怪的了。只是,朱皇帝的“马屁”也不是那好“拍”的。把朱皇帝的“马屁”拍好了,居然成了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智慧故事”,讲起来,不知当时是什么滋味,现在听起来又是什滋味。品品!  相似文献   

19.
这里的每一座大山、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每一片森林、每一座洞穴、每一个村寨都有一个灵魂 ,每个灵魂都有一段故事 ,每个故事都是一部历史……有人为贵州测了一个字 ,把“贵”字测成“中”、“一”、“贝”三个字 ,并解释说贵州是“中国的一个宝贝之州” ,这个说法一语道出了贵州的珍贵与奇特。贵州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宝贝呢?她是天、地、人三者完美结合、和谐相伴的一个大宝贝 ,是自然与人类文化的一片净土。明代的高人刘伯温曾经预言 :“五百年后看 ,云贵胜江南”。云贵以什么来取胜江南呢?刘伯温又说 :“江南万条水 ,云贵万重山”…  相似文献   

20.
论朱升的从政和退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元末群雄纷争中,朱元璋最后能打败陈友谅、张士诚、方围珍,推翻元朝,创建大明帝国,这不仅得力驰骋沙场的武将,而且也得助于运筹帷幄之中的谋臣。事实上决胜于千里之外,首先还在于运筹帷幄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谋臣的作用,是至为重要的。朱升便是朱元璋集团中的“启运之臣”,或称之“翼运之臣”。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大兵打下徽州,他所献呈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三策,成为朱元璋削平群雄,创业建国的战略方针,由此得到朱元璋的礼遇。他参预军政要务十余年,功绩卓著。然而,朱元璋建国不久,朱升便一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