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锐 《文史月刊》2011,(1):37-37
想知道古人怎样考公务员吗?且先看唐朝一道试题:山陵事毕,各还所司;供葬羽仪,若为处分?意思就是:先皇已人土为安,用作丧事的仪仗应该放哪儿呢?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2,(10):94-94
明清时,府州县衙门的“公务活动”,大都是由“音响工具”控制的,就像今天的“响电铃上下班”。头梆是衙门里开始准备工作的信号,守大门的衙役要请内衙用传筒发出大门钥匙,打开大门,好让住在外面的书吏、衙役们进衙门报到。过了一段时间,内衙宅门前又打点五下。  相似文献   

3.
《文史天地》2009,(1):71-72
古代官箴以“清、慎、勤”为基本原则,“勤”的起码要求便是,按时上班下班,历代典章制度中,多有规定。如《唐律疏议·职制五》有一条“官人无故不上班”的法令说,内外官员应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处笞二十小板,每再满三天加一等,满二十五天处杖打一百大板,满三十五天判处徒刑一年。  相似文献   

4.
释中国古代的“白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籍研究》2003,(3):76-77
  相似文献   

5.
《文史天地》2010,(10):94-94
古代官员授职时有“回避原则”,不许在原籍或有家族产业的地方任职,所以当时的官员如果长久在职的话,就得到处“宦游”。此外,他们没有失业保障,没有连续工龄,也没有抚恤待遇。  相似文献   

6.
<正>读了本文,禁不住要联想到现在某些地方的高考、公务员考试。作弊之风,何时真正能止?中国科举制度始建于隋朝,完善于唐代,中经宋、元、明、清,由盛而衰,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废除,历时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不仅影响古代教育发展、人才选拔、仕官任用,而且影响了传统文化、民族心理、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7.
陈正贤 《文史天地》2012,(12):46-48
男婚女嫁,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从来是男求女而不是相反。女求男即或有之,也只是个别现象,且只会在暗中进行,否则拉郎为配,强嫁于人,对一个女子来说,无异于自轻自贱,世人也会视这样的女人为没人要的“贱货”。然而在中国古代,却发生过多起“拉郎配”事件。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的“蔽竹”是我国有史以来设立的第一个“举报箱”。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为了稳定社会秩序,李悝首先帮助魏文侯建立举奸揭凶、惩污治吏的举报制度,并在人们常到的街道设立“蔽竹”。所谓“蔽竹”,就是一只圆形的筒,长约尺许,上方有一个大约三寸见方的小口,以使检举人将写有揭发内容的简塞入筒内,李悝还把设立“蔽竹”的经验写进他的著作《法经》(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长文法典)中。武则天的“铜匦”唐朝武则天执政时在宫中设立了“铜匦”,这就是唐朝宫内盛行的举报条。铜匦,即铜制匣子。对于铜匦的设立,武则天曾下了一道…  相似文献   

9.
拜读《北京文史》2005年第2期中钮隽学长大作《老北京小吃中的蒸制食品》,谈到“切糕”是用瓦盆蒸熟的,又名“盆糕”。据我所知,瓦盆蒸“切糕”盆底必须有很多圆穿孔,这样才能使蒸气透过盆底穿孔把“切糕”蒸熟。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两会上不断有“雷人”提案出现,体现了这些委员思维的“独特性”。其实,雷人提案自古就有,并非今日始创。  相似文献   

11.
"选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选秀"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时间不定,  相似文献   

12.
“选秀”在中国古代早已有之,形成制度也近2000年了。“选秀”是近代的说法,古代叫“采选”。指通过正式规范的途径,从民间挑选貌美色丽、素质上乘的女子入宫服侍皇帝皇族。采选的制度是东汉首开其端。在此之前,历代朝廷充实后宫,或强夺,或挑选,时间不定,规矩不一,随意性很强。  相似文献   

13.
用"天下有免费的午餐"这句话来形容唐朝的机关食堂,是最恰当不过的。唐朝的"公务员"在上班之余,都能享用一顿免费的午餐,不但味美量足、营养丰富,而且吃不完的"伙食尾子",还可以装进自个儿的腰包。真正是公家的饭好吃,公家的钱好赚。  相似文献   

14.
在东汉,有那么一段时间,一入腊月,皇帝就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发多少,有定例:大将军、三公,每人发钱20万(五铢钱,下同)、牛肉200斤、大米200斛;九卿每人发钱10万;校尉每人发钱5万;尚书每人发钱5万;侍中每人发钱2万。  相似文献   

15.
“无讼”是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一种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儒家学说在政治方面所持的目标之一,“听讼,吾犹民也,而必使无讼乎”。而厌讼,则是一个人从心理角度对诉讼(俗称“见官”、“打官司”)所持的一种否定、厌恶、排斥的态度。要达到统治者期望的无讼状态,使百姓厌讼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试图从国家政治制度对诉讼设置的种种障碍以及司法制度本身的局限性的角度,论述中国古代厌讼观念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王坤 《文史月刊》2009,(5):14-14
“三八”国际妇女节源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妇女大罢工,1975年被联合国确认。  相似文献   

17.
近日,南京阅江楼管理处在抢险加固狮子山景区西侧明城墙时,意外地发现了8枚古代守城时的武器———“擂石”。施工人员在对此段明城墙进行施工时,挖掘中碰到坚硬的不明物体,发现了一枚圆形的石球,后在周围又发现了7枚斗大的石球,呈环状排开,镶嵌在距离地面约3米的山体中。石球直径约35厘米左右,重约50公斤,由石材雕琢,浑然一体,外表未见有孔或缺损。在发现石球的现场北侧是一混凝土铸成的“藏兵洞”,一块硕大的岩石裸露在外,岩石上有一形似“都”字的铭文,面积约20×30厘米,在“都”字的外围呈貌似现代墓碑形轮廓。狮子山是南京的古战场,但…  相似文献   

18.
从元朝开始,出现了一种有趣的购房政策:不许当官的买房。严格讲,不是禁止所有官员买房,而是禁止蒙古官员在原南宋统治区域如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买房。为什么做出这种规定呢?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19.
谢伟  张志虎  王旭源 《神州》2012,(15):392-39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务员考试制度目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带热了公务员考试。在“国考”日益成为第一首选的同时,不得不这样发出感慨,“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本文试图从公务员招考的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上对公务员考试制度进行剖析,以期能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补子"作为区别官阶秩序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的出现顺应了时代发展,体现出统治阶级对等级的需要和重视。通过分析官服补子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进一步阐述它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对其他历代官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