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惠 《名人传记》2018,(7):26-3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胡适声名远播.交游广泛.许多人提及他时都言必称“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一度成为当时的流行语;但与其相交数十年的梁实秋却从未说过此语,梁实秋在《怀念胡适先生》一文中坦言无论是当面会晤,还是与别人提起胡适时,他都会恭敬地尊称年长他十一岁的胡适为先生。  相似文献   

2.
有一年中秋节前后,徐志摩匆匆跑到梁实秋家,贴着梁实秋的耳朵轻声说:"胡大哥(指胡适)请吃花酒,要我邀你去捧捧场。你能不能去,先和尊夫人商量一下,若不准你去就算了。"  相似文献   

3.
一蒋介石生于1887年,胡适生于1891年,小蒋介石4岁。胡适与蒋介石的关系始于1927年。胡适早年肄业于上海中国公学,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胡适赴美,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研究院),从师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1917年5月22日,胡适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院(  相似文献   

4.
王国华 《文史天地》2008,(12):35-40
梁实秋,徐志摩和郁达夫,无疑都是上世纪中国文坛上的大人物,本文写了梁与其他二人的关系,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5.
《湖南文史》2011,(4):47-47
溥仪请胡适之去谈谈,自然去谈谈罢了,不想这位胡先生竟要求免除跪拜。这种要求,如果由张勋、徐世昌等提出,原极平常;今提出于胡先生,太觉突兀了。目中有清帝,应该跪拜;目中无清帝,何必要求;只有出入于为臣为友间的,才顾念得到必须跪拜,顾念得到要求免除。  相似文献   

6.
赵子云 《文史博览》2010,(10):56-57
<正>"文革"初期的一天,"头号反动学者"胡适的故居,安徽绩溪县上庄村突然空气紧张起来,原来从北京专程赶来一大帮"红卫兵小将",气势汹汹地要挖掘胡适之父胡传的坟墓,以彻底肃清胡适的反动流毒。挖人家祖坟,在农村人看来可是件丧德的骇人之举,但对于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将"  相似文献   

7.
赵子云 《湖南文史》2010,(10):56-57
"文革"初期的一天,"头号反动学者"胡适的故居,安徽绩溪县上庄村突然空气紧张起来,原来从北京专程赶来一大帮"红卫兵小将",气势汹汹地要挖掘胡适之父胡传的坟墓,以彻底肃清胡适的反动流毒。挖人家祖坟,在农村人看来可是件丧德的骇人之举,  相似文献   

8.
略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人,无人不知“新月派”,无人不知“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闻一多、徐志摩,却鲜有人知叶公超也是新月派的骁将。  相似文献   

9.
回望20世纪中国文化史,胡适作为那个时代“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领军人物,影响了一代甚至几代学人“,我的朋友胡适之”——这个充满亲和力的称呼,成为一个时代的佳话。胡适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他的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就是倡导并推动使用白话文。白话文能发展到今天这样被广泛应用的程度,是与胡适先生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他不仅是白话文的倡导者,也是白话文推广使用的躬身实践者。他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的人,也是第一个尝试用白话文写诗的人,是新诗的开山鼻祖;同时他还是第一个用白话文作碑文的人。这个白话文第一碑即华北军第五…  相似文献   

10.
胡适很早就认识陆小曼。有一种传闻,说最初是胡适看上了陆小曼,但由于无法跟妻子江冬秀离婚,这才将陆小曼让给了徐志摩。这种说法大概属于戏说,于史无考。但是胡适与陆小曼的关系的确有些不一般,这却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刘海粟 《湖南文史》2011,(10):36-37
我认识陆小曼,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平暂住,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哦?有那么重要?我倒要见一见!”  相似文献   

12.
我认识陆小曼,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平暂住,胡适之(胡适,字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平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哦?有那么重要?我倒要见一见!”  相似文献   

13.
罗致 《钟山风雨》2008,(5):56-56
1931年9月的一个星期天,胡适邀请徐志摩、罗尔纲午餐后一起去景山。这天秋高气爽。到了景山,胡适十分高兴,说":北平天气,一年最好是秋天。真是浮生难得半日闲,怎样才能把工作放下来欣赏这秋光才好。"一路说到景  相似文献   

14.
佚名 《文史月刊》2011,(9):39-41
前不久热映的主旋律电影《建党伟业》中,吴彦祖扮演的胡适才情横溢、英俊潇洒,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实,历史上的胡适也算才貌双全,不仅学养深厚,而且一表人才,是当时学界的“刘德华”、万千青年的偶像。只是,胡适一生坚持自由主义,对共产党从未亲近过。1949年中共执政后,胡适避走美国。  相似文献   

15.
正一文化是有生命的,有生命的东西,就不会静止不动,永远僵立在一个地方。它要活动,要生长,要进步。这个过程是新陈代谢的过程。生命的存在形式就是新陈代谢,没有新陈代谢,生命就要静止。由此我们知道,一种文化要存在,要生长,要进步,也要不断地新陈代谢。这些年来,人们不断地强调传统文化,觉得传统文化若不大力提倡,真的就要陨灭了。实际上没有这么危险,若是真有这么危险,恐怕即使有人大力提倡,也未必能济事。  相似文献   

16.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17.
南国社当红花旦俞珊因饰演“莎乐美”而声名远播,红极一时。田汉为其流连忘返,徐志摩、梁实秋和闻一多为她心生涟漪,赵太侔休妻明志始获芳心。  相似文献   

18.
南国社当红花旦俞珊因饰演“莎乐美”而声名远播,红极一时。伯乐田汉为其流连忘返,新月才子徐志摩、梁实秋和闻一多为她心生涟漪,赵太侔休妻明志始获芳心。俞珊的惊人关貌与极具杀伤力的魅力,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谈资。  相似文献   

19.
崔德胜 《文史天地》2014,(11):25-29
正美国退还庚子赔款共有两次,第一次退还成就了清华,第二次退还产生了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以下简称"中基会")。中基会是负责保管与分配庚款的机构,其最高权力机构是由15人组成的董事会(中方10人,美方5人)。中方董事中有很多是胡适的老同学、老朋友,在胡加入中基会之前便熟识,有的甚至是莫逆之交。胡适加入中基会后,凭借他在文教界的巨大影响力与其自身特有的  相似文献   

20.
被人称为"南天王"的陈济棠和"一代宗师"的胡适,一南一北,一武一文,本来是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块的名人,却在1935年1月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尊孔读经"的争论,真是匪夷所思。时至今日,这场争论还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的思考。陈济棠(1890.1.23-1954.11.3),字伯南,广西防城港人。早年在广东陆军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