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玉柱 《神州》2014,(6):205-205
中国画走的是一条独特、异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之路,是我国的精粹,这是我国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本文主要对中国画的山水情结进行了探讨,从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山水空间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山水空间观。  相似文献   

2.
<正>袁江(1662-1735年),清代画家,字文涛,晚年号岫泉,江苏江都人,善画山水楼阁界画,继承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的画法,所作多为绢本,山石以卷云皴,小斧劈皴为之,笔墨厚重;林木仿宋代郭熙、李唐、马远诸家;建筑物刻画工整精巧,合乎规矩;色彩鲜艳浓郁。其界画在清代画坛独树一帜,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一为对景写生的画幅,一为描绘想像中的古代著名建筑物,另外,亦有以自然山水名胜为依据,并加以想像而描绘的界画山水等。  相似文献   

3.
阳朔山水     
田瞳 《丝绸之路》2012,(11):62-64
桂林山水,是挂在中国大西南的一幅绚丽多姿的彩画,令天下人为之神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来到桂林,方知桂林最美的山水是在阳朔。“桂林的山呀桂林的水,山山水水这样美……”诗人贺敬之的美丽诗句早已让我们认识了桂林,桂林如画的山水也成了我们多年的向往。今天,这幅瑰丽的山水画终于在我们面前展开了。  相似文献   

4.
林向东 《神州》2012,(12):26-26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中国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可追溯到隋唐时期,历经一千多年的发展变化到现代产生了无数的珍品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独特鲜明的传统,它是我们中华民族艺术的一个宝库。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隋唐时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相似文献   

5.
论几幅传为李思训画派金碧山水的绘制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以善画设色山水著称,但其遗迹久已不存。很久以来就存在着一种说法,认为李氏父子始创金碧山水,数百年辗转传说征引,几乎成为定论,在中国绘画史研究中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综观传世的一些被指为唐人或宋人摹李氏父子的金碧山水,或其传派之作,其时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疑点,置之于唐画之列,风格也有不协调之处。为了探索古代绘画发展的具体进程,本文拟根据现存时代较早的、传为李思训画派的金碧设色山水的内容,结合早期(南宋初以前)  相似文献   

6.
赵启斌 《收藏家》2003,(1):12-13
青绿山水、水墨山水与浅绛山水一同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主干,在宋人基础上,元人在浅绛和水墨山水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世一再标榜宋元并举,元代之功绩即是指在这两方面的进展。青绿山水虽然不若这两方面的成就高,但也有着相当的贡献。钱选和赵孟颊即是最为卓越的代表,他们在青绿山水画创制上直接继承宋人的成就,发展出新的样式,形成了元代典型的风貌,并直接影响到明清青绿山水画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凡描绘大自然景物者、咸称之为山水画。故凡画山水者,顾名思义,必善画山与水。古之画论中,论画山之法者多矣,而专论画水之法者寡矣。但这并非因为画山难而画水易。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曾说过:“山水中唯水口最难画。”古人视水为山之血脉,故要求把水画“活”,既有流动之形,又有潺潺之声。水口泉瀑之所以难画,便在于水从巅崖峻壁之间喷涌而出,其势若怒涛腾沸,奔崖注壑。其大者更有撼山摇海、惊天动地之势。要想在纸上画出这种气势,画者该有何等高超的技巧!  相似文献   

8.
唐志契,晚明山水画家、理论家,其画用笔清远,有元人风韵。他的山水画被视为摹古一派,风格并不特出。他在画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主要来自所著《绘事微言》一书。此书分为四卷,第一卷为唐氏自撰,内容涉及画理、画法、评赏等,见解独到:他重新阐释山水画语境中的"气韵生动";提出继承传统应"师其意而不师其迹";画山水要"看真山水","传神者必以形";强调以"写"来获得"山林逸趣",山水的趣致在"写草书行书"之间,具有"留影"、"写意"等特点;在用笔上,指出"写画亦不必写到";首次提出绘画中的"意境"一说,在中国画论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尽管强调山水应写其性情,仍然注重"明理"的重要性,并对其时流派之弊作理性分析。本文拟通过以上内容来探讨唐志契在山水画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吾画逍遥     
<正>总是有人问我,你画何为逍遥山水,古人山水不逍遥吗,中国画不都是隐逸吗?于是我说,逍遥山水——画的是人与山水彼此相悦的自然情结,古人在这个点上是偶做,我是大投入,现在画人物山水画的人不多了,有点象"非遗"。我喜欢人物山水画,所以我倡导并要发扬光大,这是一份责任。我希望建立自己的人物山水画的艺术语境,有当下意识,有传统精神,还要画得自在,画得逍遥。中国绘画离不开隐逸,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隐逸不代表不入世,姜太公渭水垂钓八十岁等来了周文王,  相似文献   

10.
李明在中国山水画界的地位 ,从某种意义上说 ,是由他创作的一批以太行山为题材的作品确立的。 1 994年获全国八届美展大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太行浩气》是他的成名之作 ,这一作品使他在当代画太行的画家群体里占据了一席之地。在这前前后后 ,他画了很多太行山水 ,或大或小的作品 ,基本上已形成了他风格化的语言。太行山成为李明山水的风格化程式符号。我知道李明自幼喜爱绘画 ,又在河南大学美术系接受名师的熏陶 ,得以系统的规范训练。曾见他在一次展览中展出过一幅少年时临摹的清人山水 ,扎实的功夫令人赞叹。一次偶尔的聊天中得知他曾…  相似文献   

11.
浙江是一个多山多水的地方,田园山水风光和海滨岛屿风光构成浙江风景的特征。而新昌则是田园山水的经典。田园山水之美,贵在它既有田园又有山水,水绕山弯,山清水秀,有田可耕,有水可灌,山有飞禽,水有鱼类,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域。新昌以典型的低山丘陵为主,花岗岩、沉积岩、凝灰岩组合相间,地貌丰富多姿,饶有意态;而水资源又十分丰盈,澄潭江、黄泽江、新昌江贯通境内,山水相映,宛若画开。难怪中国山水审美第—人白居易赞许新  相似文献   

12.
李公年是北宋时期的一位很有成就的山水画家,他的事迹和作品,见于《宣和画谱》卷十二著录:"文臣李公年,不知何许人。善画山水,运笔立意不下于前辈。写四时之图,绘春为桃源、夏为欲雨、秋为归棹、冬为松  相似文献   

13.
德治 《旅游纵览》2010,(7):56-59
<正>近代中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在一幅山水卷上自题道:"画不写万物之貌,乃传内涵之神。若以形似为贵,则名山大川,观览不遑,真本具在何劳图焉。"因此,"遗貌取神"是一切艺术创作构思、构图、造型的信条、法则。"遗貌取神"在摄影艺术上则是通过取景构图时的"取与舍"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文史天地》2009,(8):F0004-F0004
赵雍(1289-约1360),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叛次子。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此图以高丽国诞生之神话为题材,集工笔人物、鞍马、青绿山水于一图,功力不逊于其父。  相似文献   

15.
杨乃运  王桂林 《旅游》2007,(10):90-93
门头沟麦秸画 门头沟龙泉镇的乡土工艺有两样出名,一样是紫石砚,一样是麦秸画。 麦秸画绚丽缤纷,松鹤延年、孔雀开屏、牡丹争春、旭日东升、竹报平安……山水、花鸟、动物,无所不有,画风中国古典式的,重写实重工笔的,现代意象派、心象派的,色彩混沌一片的,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6.
郭因 《江淮文史》2005,(6):F0003-F0003
汪之瑞字毛端,号乘搓,安徽省休宁县人。生卒年不(?)。他是“天都十子”领袖人物李永昌的得意弟子,也是“天都十子”之一。后为新安车大家之一。画史说他气宇轩昂,性情豪迈,有不可一世之概,画山水都以(?)腕中锋运渴笔焦墨,(?)兴发,落笔如风雨骤(?),终日可得数十幅。汪之瑞的画作,人们能见到的(?)为减笔画,风格清寒冷寂,极难由化想见其气宇与性情。这里选用的一幅山水,倒是构图较紧,(?)支点染(?)擦,且有几分豪迈之气。画为纸本、墨笔,画(?)自题:“己丑夏五月,画似跨千老盟兄。时予游豫,不觉笔下有离别之气。瑞识”。还有查士标(?)题:“化乘槎…  相似文献   

17.
文徵明(1470—1559年),明代画家,"吴门四家"之一,又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曾任翰林院待诏。一生致力于绘画和书法创作,擅画山水、人物和花鸟、竹果。山水文秀清雅,所作青绿山水则用笔细劲秀润,设色古雅厚重。常作意笔兰、竹、也作菊、水仙,花鸟、兰竹画秀逸灵活,格调清丽雅致,画兰最为著名,秀丽婉润,有"文兰"之誉。书法俊迈奔放、  相似文献   

18.
王晶晶  魏娟 《环球人物》2013,(21):84-85
无论是怎样贫瘠的山水,我都想画出阳光满维起1954年生于天津,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19.
梁颖 《收藏家》2008,(5):38-42
第五章画笺:山水与人物一、山水山水笺明代格外少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犊》中仅得嘉靖曹金一札(册三,另杨一清一札则为人物的背景点缀)。明清易代之时,短版笺如彩云轩制“初升月”等套笺,虽小品而风气为开。上海图书馆藏姚鼐手札,作楼阁图,亭台回廊,为工笔界画,  相似文献   

20.
张晓颖  鲁力 《东南文化》2014,(5):116-121
宋代是中国绘画山水题材发展并成为主流的关键时期,北宋南渡后,"南宋四家"所倡导的山水画风成为了当时画坛的主流。然而,在"南宋四家"画风之外还活跃着一些个人风格鲜明的"非主流"画家,如赵伯驹、赵伯骕、马和之、画僧法常等。他们不拘泥于主流时风,别开生面。正是因为这些非主流的画家以极大的勇气与智慧,努力维系、保持了山水画传统的连续性与持续性;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更加完整、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