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蓉 《巴蜀史志》2008,(3):51-53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的汩汩清流膏润着成都平原数百万亩土地,养育着“天府之国”的亿万子民。“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李白《送友人下蜀》),成都平原呈现着一片美丽繁荣的景象,人们与水和谐相处.过着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饮水思源,成都人民对蜀守李冰的功绩感恩戴德,在每年清明节都要在都江堰渠首举行盛大的“开水”仪式,表示纪念。唐宋以来,李冰父子更被奉为“川主”,一年一度的“开水”大典.都要先到李冰庙祭祀,仪礼极为隆重。  相似文献   

2.
公元前256年,蜀郡守李冰率众修筑了举世无双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从此使得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成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历经2200多年造福四方的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堪称“世界水利史上的奇迹”。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便将“祀水”改为“祀李冰”。每到隆冬枯水季节,川西人民都要遵照“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古训,对宝瓶口、飞沙堰、金刚堤等处进行严格的“岁修”。“岁修”竣工后,每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开堰春灌时,则要举行隆重而热闹的开水大典。  相似文献   

3.
振中 《丝绸之路》2003,(3):59-60
俗话说: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在奇妙的大自然里,人们也会看到有些鱼儿不仅可以暂时离开水生活,有的离水后还能“走路”和“爬墙”呢!  相似文献   

4.
祖泉  范将 《福建史志》2010,(3):63-64
涵江.俗称“涵头”.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唐武德五年(622),复置莆田县.涵江一直隶属莆田县。贞观元年(627).境内围海造田,筑涵(即水闸)排涝,故称其地为“涵头”。宋代.“刘氏初开水心河”,始有“涵江”之称。1984年,  相似文献   

5.
莜面的回忆     
刘明钢 《文史月刊》2004,(12):52-53
一天,来了几个远方的客人——学校生活的同窗,插队晋北的“战友”。久别重逢,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其中的一位说:“把笑留着点,好东西还在后面呢!”说着,打开一个小口袋,我抢过一看:“啊,是莜面,太好了!我们今天中午就吃莜面。”开水倒在盛面的盆子里,屋子里立即弥漫着莜面的清香。  相似文献   

6.
訾翔宇 《文史月刊》2008,(11):64-64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访问中国时曾问鲁迅谁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鲁迅毫不犹豫说出是“周作人”。 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周作人的学识一度被多数人认为超过了鲁迅。 他在北平八道湾的书房苦雨斋是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徐志摩、梁实秋等人梦想的圣地,他的散文《故乡的野菜》、《乌篷船》、《买墨小记》、《冷开水》则让无数中国文人包括梁实秋和余秋雨感叹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7.
1950年5月11日,《新华日报》编辑柳嘉禾接到南京“圣心儿童院”打来的电话,说是他唯一的女儿柳欠欠被开水严重烫伤。柳嘉禾接到电话后心急如焚,赶紧拉起病中的妻子丁琪赶往“圣心儿童院”。次日,年仅两岁的柳欠欠不幸夭折。柳嘉禾夫妇悲痛至极,向《新华日报》控诉“圣心儿童院”疏忽大意,玩忽职守,致两岁的女儿烫伤死亡。一时间,《新华日报》及南京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文章,谴责“圣心儿童院”的行为,要求调查事故原因,严惩凶手。金陵古城南京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全市各界群众纷纷写信慰问儿童,并捐赠慰问品,强烈要求抢救“圣心儿童院”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武汉的煨汤有着悠久的历史。据献记载,早在先秦时代,楚人彭祖就以制汤而闻名于世。汤在古代叫羹或羹汤,是一种肉汁。古代的羹比我们今天的汤要浓稠一些,“汤”则是我们今天说的开水。在古代,贵族阶级吃的是肉羹,如羊羹、犬羹、雉羹等;穷人吃的多是菜羹,如藜羹、芹羹、苦羹等。孟子说:“一巢食,  相似文献   

9.
一待客开水不装烟,领得衣被用三年。发动男耕和女织,广辟草菜增良田。这是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延安写的一首小诗。一位美国人来到延安,在延河边散步,见一个青年挑着一担马草从小路上走来,后边跟着个戴一顶旧草帽的老头,也背着一大捆马草。走到跟前,美国人愣住了:“啊!这不是林主席吗?”他激动地张开双臂,放开嗓门喊道:“主席先生,我在这块土地上,从你们的行动里,看到了中国的光明和希望!”这位美国人目光敏锐,窥得了中国“兴国之光”的真髓。一年冬天到了,警卫战士穿上新发下来的絮着羊毛的大衣,周恩来却仍然穿着旧棉袄…  相似文献   

10.
·2004·冬季号中国土族时间新世纪夏天。地点不冻泉加油站人物大嫂———土族农村妇女。小雷———汉族青年司机。卓玛———藏族加油员。[加油站一角,露出“中国石油”鲜红标识牌,并竖有“安全第一”等标语牌。在“司机之家”锦旗下设有茶水矮桌和小凳。[远景为连绵起伏的巍峨雪山。[一串汽车喇叭声、车轮声。[幕启:藏式发辫盘在头顶、身穿黄色工作服的卓玛,笑容可掬地走上,边哼唱《青藏高原》歌曲边眺望。卓玛咦,咋还不见老站长回来呢?(又眺望)呀啦索!又来了不少运输车辆,扎西正在忙着给加油,我得赶快去多烧些开水,不能让司机师傅们喝不…  相似文献   

11.
刘路 《炎黄春秋》2001,(10):76-78
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平凡而又忙于事业的人,一般地说,是不大注意自己生活细节的,瀛生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走进他那不大的平房里,看到的只有床、桌子和书。至于和“现代化”沾边的东西,像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之类,则一概没有。似乎瀛生并不需要它们。在旁人看来好像过着另类生活的瀛生,对这些,早习惯了。“哈哈,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好了。”瀛生欣慰地说。这确实是真的,对瀛生来说,生活中只要有笔、有纸,有馒头、有开水就足够了。关于瀛生  瀛生是爱新觉罗·瀛生的笔名。爱新觉罗·瀛生,名文蓬,字瀛生。他还有一个名字叫…  相似文献   

12.
换沙锅一天,阿格登巴听说有个老财要路过他放牧的地方,就撮了一大堆沙子,把干柴架在沙子上,生起大火,烧了一沙锅水。阿格登巴刚把锅里的水烧开,老财骑着大骡子走来了。阿格登巴连忙把柴火远远丢开,只剩下一堆爆热的沙子。那沙锅放在爆热的沙子上,开水仍旧沸腾翻滚。老财走到跟前一看,觉得奇怪,问阿格登巴道:“阿格登巴,怎么沙锅下面没火,水会沸腾呢?”阿格登巴慢条斯理地答道:“老爷,这有什么奇  相似文献   

13.
藏医史话     
藏医史话土登彭措青藏高原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便以它独特的方式产生了颇具特色的保养身体、抗拒病毒和治疗疾病的方法。古人云:"病因之始溃于肠,沸水能治矣。"藏族地区数千年前,在同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作斗争时,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便开始用开水来治疗肠胃系统的病...  相似文献   

14.
催!     
《湖南文史》2013,(6):44-44
今天有两则值得注意的新闻。那就是县府“催”征新兵和税捐处“催”缴营业税。本年度征兵名额,“业已征起三分之二”,可谓“顺利”,可是“尚有三分之一迄未征齐”,未免有些美中不足,无限遗憾之至。我们对于这些“抱着观望态度”的“乡公所”,实在深恶而痛绝之。现在幸而有许多能洞察民忧的“大人先生们”,已于今日派军事科科员“下乡坐催”,实在功德无量,谅来各乡长一定不敢再“拖”了。  相似文献   

15.
春秋时代的“都”通常指卿大夫的采邑,包含城与附属于城的“鄙”,一般拥有私属武装。春秋齐“都”大致即是此种形态。战国时代齐国“都”的行政长官称为“都大夫”或“公”,莒地“都大夫”后裔作器时称“莒公孙”,与楚国的县公类似,其家族亦在莒地的权力运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所载“五都之兵”又写作“五家之兵”,“都”之官长可称作“邦君”。战国齐“都”延续了春秋时代“都”的某些特点,具有一定的采邑属性。“都”是齐国地方设置的最高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区域政治中心,其所辖之“县”与后世的“县”不同,应是县鄙之意。  相似文献   

16.
涤生 《湖南文史》2010,(3):40-42
王力、关锋和戚本禹曾是“文化大革命”中响当当的知名人物。然而,当真理最终战胜虚妄,理智最终战胜狂热,“红色风暴”过后,他们的人生结局究竟如何呢? 王力:“中央文革”第一号“大笔杆子” 王力在进“中央文革”之前,就写了一系列重要文章,“中央文革”成立时,在“中央文革”内部,关锋、戚本禹、姚文元的地位要比王力低,因此说当时的王力是“中央文革”第一号“大笔杆子”,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词典》在“煊(xuan)”字下误收“值赫”一条。以讹传讹.”年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语文预选试题中,竟将“炮赫一时”写作“值赫一时”.且在标准答案中明确“渲”字注音是“xuan”,这就大错特错了。究其“炬”与“值”的形、音、义,“炬赫”中的“炬”,不能写作“渲”,“恒赫”亦不通“值赫”。查《说文解字》:“炬”,从火.亘声,即“罐”字。徒到切,’‘举火口罐”。因“渲”是后起宇,《说文》未收。据《康熙字典人“谊”,许元切,音“营”,它的本体字是“援”。《说文》收有“援”字,从火,爱声。《易·说卦》…  相似文献   

18.
“以”字在古汉语中作介词被视为常态,但作名词用,往往被历来学者所忽略,导致语言解释中的诸多错误。本文主要通过对《孟子》书中“无以”的分析。兼及其它语言材料,证明了“以”的名词用法,并对古汉语语法学界所谓传统的“无以”、“有以”结构提出了质疑。本文认为,名词“以”来源于介词“以”,但这种变化,不是由于词义因素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语法因素”造成的词语异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卡斯达温舞     
《文史月刊》2013,(12):F0002-F0002
卡斯达温舞主要流传于四川省阿坝州黑水河流域,因舞者身穿“甲衣”歌舞得名j“卡斯达温”是黑水方言,“卡斯达”为“铠甲”之意,“温”或“贡”是“穿”的意思。“卡斯达温”是古代黑水人出征前,勇士们祈祷胜利,亲人们为他们祈求平安、祝福吉祥的一种民间祭祀性歌舞活动。该舞气势雄壮,规模庞大;在音乐上,有着各民族中独树一帜,难以多见的风格特征——二声部。、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鲜卑传》中“饶乐水”不是单指老哈河或西拉沐伦河中的某一条河,而是“二水相交”之地貌的类名。“二水相交”而称“饶乐”的现象在北地及西陲广泛存在,中原地区的“洛汭”“渭汭”之“汭”,实亦与“饶乐”同源,同为“二水相交”之义。相交成“饶乐”的二水常常一名黑水、一名黄水,一象征天、一象征地,故“饶乐”一称蕴含着“天地玄黄”“天地交合”的原始宗教信仰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