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还记得当年苏联影片《夏伯阳》里那位策马挥刀,率领红军骑兵所向披靡的夏伯阳吗?大将徐海东,每逢恶战,他总是光着膀子,挥舞着大刀率先杀入敌阵,因此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  相似文献   

2.
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称赞“红色窑工徐海东”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毛泽东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民间传颂他是“中国的夏伯阳”。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他九次负伤,全身被子弹打伤17处,而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次次从死神手中抢救出徐海东的,是一位名叫“少兰”的女子。 1934年11月16日,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三千名将士高举起“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  相似文献   

3.
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智勇双全、顽强威武的主人公李向阳,《剑吼长城东》中令日寇丧胆、威震关内外的主人公鲍真,这两个生动鲜活的形象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极少人知晓这两位英雄的原型都源于同一人——被誉为“中国的夏伯阳”的抗日名将、冀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冀东八路军第十三团(济南军区一三八师四一二团的前身)团长包森。  相似文献   

4.
朱岩 《文史博览》2009,(7):36-37
勇敢、机智、剽悍,哥萨克皮帽、小胡子……这是人们所熟悉的苏联电影中"夏伯阳"的英雄形象。电影《夏伯阳》是前苏联作家富尔曼诺夫的代表作,根据苏联国内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红军指挥员  相似文献   

5.
徐海东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只读过3年书,自称“粗人”,但满腹良谋,智勇双全。他身经百战,威震敌胆,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卓越的军事家。毛泽东很推崇他,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称赞徐海东:“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相似文献   

6.
徐海东大将     
《文史天地》2005,(2):F002-F002
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前,历任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师长;二十五军副军长,红军南路军总指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长兼四支队司令员等职。  相似文献   

7.
在共和国十位大将中,徐海东算是出身最苦的一位,也是战斗中负伤最多、最重的一人。他打仗10年,9次负伤,全身共有17个窟窿,8次子弹穿膛而过。然而,这位被毛泽东誉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相似文献   

8.
姬周戎狄说     
姬周戎狄说王克林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远在夏、商、周三代,聚居于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或民族,成千上万,林林总总,所谓"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左传》哀公七年),"汤放桀而复薄(毫),三千诸侯大会"(《逸周书·殷祝》)古国何其多也...  相似文献   

9.
徐文惠 《纵横》2010,(8):16-20
关于徐海东,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他的《西行漫记》中曾经这样写道:“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的了,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而蒋介石和毛泽东对他也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蒋介石曾经称徐海东为“文明社会的一大害”,必欲除之而后快;毛泽东则称赞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0.
出身世代窑工之家的开国大将徐海东,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军委认定的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不仅被毛泽东高度赞扬为“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而且在民间还素有“红色窑将”之称。徐海东除了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外,在生活中也堪称是淳朴、执若、坦荡、正直的一代典范,这从其生前二三小事中足以体现,故记录下来以供今天乃至后世人们体味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章亚光 《神州》2013,(32):197-201
本文提出值得商榷的"再审裁定书",是指江苏省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0)淮中刑再终字第003号关于"夏东明受贿案"的《刑事裁定书》。先要说明一下,我虽是一位资深老法官,但搞学术研究纯属半路出家,水平有限在所难免。我获悉此案的案情是这样一个情况。2012年12月15、17日,我先后收到淮安市夏东明、张玉荣夫妇发来的邮件,先是夏于2011年6月28日向最高人民检察院、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提交的《控告状》,陈述他在“监视居住”期间受到侦查人员“刑讯逼供、制造冤案”的情况,以及附件;后是夏于2011年7月16日向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的《刑事再审申诉状》,也有附件。我与他们素昧平生。  相似文献   

12.
《百年潮》2017,(9)
正1931年3月,徐海东被调到红四军十三师三十八团当团长。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负伤,被送进红军医院。手术后一个月,他便拄着棍子回到了部队。当时三十八团天天打仗,不能没有指挥作战的团长,组织上又不知徐海东何时出院,于是就任命了一位新团长。徐海东回来后,一时成了没处安置的干部。师政委要他留在师部等待分配,徐海  相似文献   

13.
神笔播火世纪行 风云史镜仰巨星──夏衍华诞95、从艺65纪念综录孜夫生涯峥嵘世纪壮行夏衍。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00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八)出生于浙江杭州庆春门外严家弄。1919年,夏衍在杭州参加"五四"运动,并参加创办进步刊物《浙江新潮》。...  相似文献   

14.
陇西鹦鹉 唐朝的虎溪庵主,生平事迹不详,只知为临济义玄禅师之法嗣弟子。 有一天,来了一位年轻的禅僧,他问虎溪庵主:"请问和尚是什么地方人士?" 虎溪庵主淡淡地回答:"陇西(甘肃)人。  相似文献   

15.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九日下午三时半,李井泉同志在家中接见了原贵阳市委伍(嘉谟——编者注)、夏(页文——编者注)、朱(厚泽——编者注)三人。次日,十二月十日上午九时,又把贵州省委第一、第二书记马(力)、池(必卿)找到家中。与伍、夏、朱一起谈话。  相似文献   

16.
在历史上,曾国藩(1811—1877)是一位争议很大的人,毁之者称之为元凶,誉之者称之为圣贤。他从湖南的山野里走出,白手起家,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后"平定"太平天国,成为清朝"中兴第一名臣",其为官之道,为人之道,值得后人研究与玩味。  相似文献   

17.
春秋时朝的杰出政治家子罕谭风雷春秋时期的宋国(国都在今河南省商邱)正卿子罕(即乐喜),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高尚的政治道德和为官的清廉,给后人树立了榜样。仅从下边的三件小事,即可见他的为人。一、"以不贪为宝"《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宋国有人得到一块宝玉...  相似文献   

18.
《汉书》正误一则刘德增《汉书》卷99《王莽传中》载:"莽以《周官》、《王制》之文,……置州牧、部监二十五人,见礼如三公。监位上大夫,各主五郡。"这段文字有矛盾:王莽分全国为九州。"州从《禹贡》为九。"(《汉书》卷99《王莽传中》)九州之内,有"百二十...  相似文献   

19.
儿化音,又叫"小音"、"小字眼",是北方话的一大特色。北京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的东西南北大融合,其儿化音的范围更广,使用的频率更高。外地人,尤其是南方人到了北京,最难听懂的就是"儿化音",最难学说的也是"儿化音"。在老舍的一部小说里,就有这么一位广东人,总是在不应该儿化的地方儿化了,而且他的儿化只是在后面加一个"儿"字,引出了不少的笑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喜事(儿)还是丧事(儿),都可以接纳儿化音,而在正规的大型会议上,或者是严肃的法庭上,都不能使用儿化音。因为儿化音是"口语",  相似文献   

20.
周斌 《文史博览》2014,(3):44-47
1965年秋到1966年春,外交部曾组织一支近200人的工作队,赴湖南省浏阳县大瑶镇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称"四清"运动)。我是工作队北方出生的张越、雷阳、温宁三位队长的共用秘书兼翻译(我会说点湖南话),所以常有机会随他们去省委开会或商量事情,而当时湖南省委分管农业的省委书记正是华国锋,因此曾与他见过几次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