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抗日名将冯玉祥随国民政府西迁到陪都重庆。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他,十分尊重学者,在文化界拥有很多朋友。1940年,为了学习中国历史,冯玉祥请了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教授  相似文献   

2.
陈宏明 《文史天地》2008,(11):34-36
说起在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中有许多重要人物的诗文造诣很高,人们对此并不否认,若说蒋介石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恐怕很多人会觉得很诧异。原来人们熟悉的蒋介石是:他有政治手腕,他有军事才干,他喜欢独断专行,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好像从未听人说过。  相似文献   

3.
1944年1月10日,陪都重庆突然显得格外热闹。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节日喜庆的气氛之中。然而,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冯玉祥将军是个传奇而又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从士兵起步,由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师长一直做到中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在其非凡的一生中,先后发动过滦州起义,彻底终结满清王室;讨伐张勋复辟,抓捕贿选总统曹锟,电请孙中山上北京主政;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组织抗日同盟军,为抗战募捐等震动中外的大事件。邓小平在接见冯玉祥将军亲属时说:“冯玉祥是很值得我们纪念的人,他一生有相当长的时间为国家和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也是我们党长期合作的朋友。” 且听冯玉祥的嫡亲长孙,现任民革中央委员、重庆市委副主任委员冯文二先生给我们讲述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冯理达 《纵横》2008,(1):21-27
1928年7月2日,有位中国人登上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有关报道的题目叫做《特立独行的"基督将军"冯玉祥》。《时代》周刊的开场白是这样写的:"他站  相似文献   

6.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北平发动卢沟桥事变,国民党29军宋哲元部奋发抵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战火越来越旺之际,10月2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在南京国防会议作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确定四川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11月16日,国防最高会议批准迁都重庆。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当晚即乘“永绥”号炮舰西上。在与众人告辞之时,林森心中含着难言的凄楚。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40年代,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的龙云掌握着该省的军政大权,利用手中的力量牵制着远在重庆的蒋介石。一份突然而来的、令云南政府改组的手令,将龙云逼上了五华山;李宗黄、杜聿明计划派飞机、装甲车从空中和地面威胁,并派遣精锐部队从山下强攻,一场兵戎血战一触即发。原来,一切都是依照蒋介石的掌控进行,只为了拔除他心中“云南土皇帝”这颗眼中之钉……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1929年讨桂战争中的军事谋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蒋介石取得了1929年讨桂战争的胜利,从军事学的角度说,主要是蒋介石对这次战争的整个军事谋略的运用的成功。战争爆发前,他留出一定和平斡旋空间,坚持后发制人,给人以被迫应战的印象,为其后来的军事行动赢得了部分时间和人心。战争将发未发之际,他极其周密地在调遣军队、整顿纪律、争取友军、瓦解敌军等方面作了充分的准备。战争爆发后,他又灵活运用攻防结合的战略战术,有效地遏制了冯玉祥的攻汉决心,保障了武汉的安全,为湘粤各军最后攻占桂系大本营广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张道 《钟山风雨》2010,(4):64-64
1942年2月4日至21日蒋介石对印度进行了访问,这是中国历史上国家首脑第一次以“元首”身份出访的外交活动。1942年2月4日晚,蒋介石偕夫人宋关龄率同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教育部长张道藩及商震主任、驻缅甸总领事保君健一行十余人,从西南重镇国民党陪都重庆起飞,中经缅甸腊戍、印度的加尔各答,于2月9日飞抵印度首都新德里,对印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10.
《湖南文史》2012,(3):45-45
1930年4月,阎锡山与冯玉祥结成反蒋联盟,发动了中原大战。为了消灭蒋介石在河南的有生力量,阎锡山和冯玉祥召开了联席军事作战会议,会上决定.阎锡山和冯玉祥备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在河南省的沁阳县会师,一举聚歼驻在河南省的蒋介石军队。  相似文献   

11.
文锋 《文史春秋》2007,(7):22-24
熟悉中国抗战史的读者都知道,在八年抗战中,日军始终没有进攻过国民政府的陪都重庆。实际上,日军曾计划在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一次大规模的"五号作战",进攻四川,占领重庆、成都等地,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作战"计划未能实施。  相似文献   

12.
如此多的任职,实属罕见。这只能说明蒋介石权力欲过重,不信任他人。蒋介石一生任职很多,除黄埔军校校长、北伐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总裁、总统外,还担任过行政院长。国民政府行政院成立于1928年10月,是最高行政机关,掌管内政、外交、财政、经济、军政、文化、教育等国家行政事务。担任过行政院  相似文献   

13.
1944年1月10目,陪都重庆突然格外热闹起来,从两路口到复兴关,沿途张灯结彩,扎了许多牌楼。马路上车辆拥挤,人群熙熙攘攘,国民党中央训练团所在地复兴关更是岗哨林立,彩旗飘扬,笼罩在一片喜庆气氛之中。这一天,既非节又非年,这样隆重热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一天正在排演一场向蒋介石“献九鼎”的闹剧。  相似文献   

14.
我的老家是河南南阳,我的父亲尹心田,生于1903年,1922年投军冯玉祥部,在河南开封加入冯玉祥的"陆军十一师"学兵团。从1923年起,即被冯玉祥将军调到身边工作。1926年随冯玉祥将军赴苏联访问,并遵照冯的指示留苏学习军事,主修炮兵。1928年底奉命回国,历任冯的机要参谋、传令队长、钢甲列车大队长、交际课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相似文献   

15.
提起蒋介石的原籍,人们自然会想到浙江奉化。这是官方及史学界均已认同的结论。但是,鲜为人知的是,关于蒋介石的原籍还有另一个版本,那就是河南许昌。早在1926年江南就有不少关于蒋介石就是河南许昌的郑三发子(即郑三发)的传言,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作家唐人根据蒋介石的一位侍卫官提供的郑发找蒋介石认亲的史料,写成的《金陵春梦》第一集《郑三发子》问世以来,关于蒋介石原籍许昌的传闻更是沸沸扬扬。那么蒋介石到底是不是许昌的郑三发子?他又是怎么从许昌到奉化的?他的胞兄郑发几次赴重庆、南京寻亲认弟,蒋介石为何态度暧昧?种种谜团令人费解。为揭开谜底,本文作者李耕五进行了长达30年(1978-2008)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白沙镇“献金”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国翔 《文史月刊》2008,(10):54-55
1943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到了最艰难的时候,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一级上将冯玉祥在后方组织“献金抗日运动”。  相似文献   

17.
[本报十五日香港专电]十五日之中央执行委员会议,左右两派进行甚烈,料有极大冲突,省中谣言甚盛。甘乃光不敢出席,传已逃港。汪(精卫)胡(汉民)均在港观望,俟会后再定行止。外传汪赴南洋不确。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完全依赖国联,对此冯玉祥始终坚决反对.究其原因,一是基于他对国联的深刻认知,二是源于他坚定的民族气节,三是出于他个人企图东山再起的考虑.总体上观察,他的这一政治主张值得肯定,但也存在矫枉过正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马骏杰 《文史春秋》2002,(11):53-57
陈绍宽,福建闽县人,生于1889年10月7日,17岁入南洋水师学堂读书,从此投入海军。毕业后历任舰长、舰队司令、海军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职,曾授海军一级上将军衔,是闽系海军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动荡纷乱的民国时期,由于他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对海军的责任感,曾一度得到蒋介石的器重和重用。  相似文献   

20.
1927年蒋介石下野是以南京政府及国民党内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为背景的,通过对蒋介石下野原因、过程的客观分析,可以揭示1927年年中,围绕着政局发展,蒋介石、桂系、武汉政府及冯玉祥等诸多势力间纵横捭阖的复杂纠葛。当然,蒋介石下野,既是实力消长、利益关系分化的结果,但同时也和蒋介石的个性及政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