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1)2上。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另据统计,自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至1995年,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和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世界先驱科学家。他所发明的杂交水稻,人称“东方魔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以上。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今,全国已累计种植30多亿亩,增产粮食3.7亿多吨,创造经济效益3700多亿元。另据统计,自1975年杂交水稻试种至1995年,我国耕地减少了442.6万公顷,而粮食产量反增加了16058万吨,这些新增的产量,基本上都是杂交水稻的硕果。以他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创造的这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确保了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粒一香     
<正>不是“一粒香”,不是“每一粒都香”,是“一粒一香”!初见这四个字,是在一次好友聚餐时。欢饮至微醺,一碗碗米饭冒着热气摆至桌前。捧碗起筷,突然看见那青花瓷碗上印着四个精巧的艺术字:一粒一香。怔怔间,惶恐地将饭碗放回摆正。来不及喜悦和赞叹,便有朋友夸张做陶醉状:“刚才喝酒没醉,现在看到饭碗上的这四个字,也真是醉了!”  相似文献   

4.
从湘西南一隅的安江农校健步走上国际领奖台的袁隆平,由于他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国际同行誉之为“杂交水稻之父”。老百姓将他的名字与邓小平相提并论:发家致富靠邓小平,解决吃饭问题靠袁隆平。赞誉之高无以复加。有人甚至将他的杂交水稻发明誉为中国继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袁隆平因此获得了国内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特等发明奖,并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拯救饥饿奖”等8项顶尖级国际大奖。去年一家知识产权机构评估袁隆平的无形资产总值高达一千多亿元人民币。 这样一位举世瞩目的世界级水…  相似文献   

5.
袁枚是美食家。他官当.得好好的,突然辞职不干了,花300金购得随园一处,从此“四方客至,坐花醉月,樽酒联欢殆无虚日”。日子过得逍遥而浪漫。又作了《随园食单》,“家储嘉肴美酿甚夥”,纵使临时来客,也“肆筵设席,每咄嗟而立办也。”  相似文献   

6.
“谒”、“刺”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谒”、“刺”是汉晋之际社会上通用的一种文书形式,后世称为“名帖”。《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记载郦生求见沛公时,即“踵军门上谒”。《汉书·外戚传下》则有关于刺的记载。证明谒、刺在秦汉之际已通行。《释名·释书契》王先谦疏证补云:“王启原日《齐书·符瑞志》建元元年有司奏掘得泉中,得银木简长一尺,广二寸,隐起文日:‘卢山道人张陵再拜  相似文献   

7.
柳洋 《江汉考古》2024,(1):138-140
信阳长关台楚墓M1遣策10号简“一□□□,长六■(寸)”中“一”后三字当释为“■(友)要(腰)遶(绕)”;10号简末“<巠-径>四(寸)□■(寸)”中未释字当从刘国胜先生隶定为“■”,训为“半”;11号简“二彫(雕)□”中未释字当从商承祚先生隶定为“■”;28号简末三字“茖■(炭)□”中未释字当释作“■”,读为“盏”,为该墓葬所出烧火铜盘的专字。  相似文献   

8.
(三) 床、榻类 雍正元年四月初七日,怡亲王奉旨:“着做矮栏杆床一张,长七尺,宽五尺二寸,高一尺二寸,右边扶手上配做楠木夔龙式衣架一件,随帘子。左边扶手上配做楠木夔龙式帽架一件。钦此。” 雍正元年七月二十三日,郎中保德传旨:“着做松木床一张,长七尺五寸,宽五尺五寸,连架子高六尺五寸。不要甚重,做轻着些,周围安楠木栏杆架。钦此。” 二十六日,郎中保德传做杉木矮床一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水稻之父”这个名字背后,90岁的袁隆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环球人物》记者采访了一圈袁隆平身边的人,学生邓启云说他总是不服老;记者兼朋友谭毅挺说他“热情、坦然、不会摆架子”;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兼秘书辛业芸说他像一个永不停歇的跳高运动员。  相似文献   

10.
高仲选 《丝绸之路》2004,(12):28-28
在陇东婚娶中,有一种“披红”习俗,有的地方亦叫“挂红”。“披红”是新郎的老小外家人(舅父),在新娘未娶进门前,为新郎搭披红绫。旧时,红绫一般为红棉布,宽五寸左右,长一丈二尺。新时代,多为红绸缎绣布被面折叠的条带。在娶新娘的人马未回来前,  相似文献   

11.
江南曾流行过一种说法:“凡文人必手持折扇,有折扇必有核雕扇坠。”左手执扇、右手赋诗,如此风雅乐事而今虽已无从得见,但曾为扇坠的核雕,却依然是众人心头之物。它长不盈寸,却透出时光的韵味,而它的主人,也在把玩中历练出从容。  相似文献   

12.
西江服饰文化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末,西江流域不论男女均穿宽衣阔袖的“大襟衫”,衣领不高,叫“风领”。女衣长可及膝,袖阔1尺,最小也有9寸,袖边有双捆出线,捆边3条。男衣同样宽而长,喜庆日子则穿长衫。民初,大襟衫有小改革,衣袖改窄为只能穿出手,叫“一撂袖”,不久,又改为“马蹿油”(前阔后窄,袖口像马蹄),俗称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人指着一碗米饭说:“这是用转基因大米做的。”你会吃吗?什么是转基因稻米?转基因就是应用生物技术,把一些稻米中本来没有的基因转入到稻米中。转基因稻米有别于杂交水稻。透过杂交技术的品种改良只能够在近亲的品种之间进行,现代的杂交水稻都是在栽培稻之间或栽培稻与野生稻之间的杂交品种,育种及筛选优良的株系。即使是人工的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14.
普米族的“括鲁”与“仲巴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虹宇 《民俗研究》2000,(1):132-136
来到普米族居住的村寨,不管去到谁家,都会发现,在客厅主火塘正方,立着一块长12寸、宽8寸、厚4寸的条石:火塘正后方的神龛中,供立着一块刻画着古拙而原始图案的石块。这便是普米族大石崇拜和火崇拜的标志——“括鲁”与“仲巴拉”。  相似文献   

15.
累有所值     
张悦 《南京史志》2010,(7):20-20
在一堵围墙的角落里,埋着一只瓦罐,瓦罐下面有一粒种子。种子每日昏睡,有一天,它听见“啪”的一声,声音清脆。种子问身边一只路过的小蚂蚁:“那是什么声音?”“噢!那是另一粒种子发芽的声音。”从此,这粒小小的种子有了一个要发芽的心愿,它想看看另一粒种子长什么样。终于,种子发芽了,“啪”一声冲破外壳,露出几乎透明的嫩芽。  相似文献   

16.
说“年”     
一提到“年”字,有些人就会想起有关“年”这个怪物的传说,以为“年”是一个很吓人的动物。其实,“年”不是动物,而是植物,是我国谷类的统称。这还得从“年’你身的字体结构来说明。在最早的甲骨文中.“年”字是在“禾”下连写两笔,整个定型颇像穗长根深的禾形,用以表示五谷丰登的意思,《说文解字》中解释为“谷熟也”,《春秋传》中解释为“大有年”,即现在说的“大丰收’”。因为甲骨文的“年”字是象形字,所以当初的“禾”下连写两笔,与现在的“年”字没有什么差别,因而前人又有“卜辞中未年通用”的说法。钟鼎文中的“年”…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生人不愿死者空口而去便有了“唅”,不愿死者空手而去便有了“握”。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死者生前所拥有、喜爱的物件也由此葬入了墓中。《仪礼·士丧制》云:“握玉手用玄熏,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这就是说,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的红黑色织物包裹东西,握在死者手中,并用丝带捆紧。《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山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18.
《江邨消夏录》卷一著录此卷,云: 赵文敏公《饮马图》卷(图一)。纸本,高八寸,长二尺。白描,作奚官汲水,马作就饮状,神骏可观,起止无迹,即伯时当为之俯首也。引首止庵篆书《饮马图》三字,隶书款。下录款“子昂”,钤“赵子昂氏”、“松雪斋”二印。 又录宋濂小楷书题,在画之左方,云:  相似文献   

19.
床从古至今,床是极为常见的用具。“床”这个字,也很早就出现在古籍中,“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诗经·干斯》);“或息偃在床”(《诗经·北山》)。《孟子》中,亦记载舜坐在床边弹琴的故事。但是,古床和后来的床,在用途上是有区别的。古床,称之为可坐可卧之具,“床之制略同于几而庳(低)于几,可坐。故曰安身之几坐”(《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释器》说:“几长五尺,高尺二寸,广二尺,马融以为长三尺。”《陔余丛考》说得更明白:“至东汉末始斫木为坐具,其名乃谓之床,又谓之榻。”古床一般都比较矮小,床上可搁小几,用以读书写字,也可用餐。…  相似文献   

20.
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至1949年在中国统治达22年之久,其间,蒋介石苦心经营,不惜血本,大肆扩展,培养了一支能为其尽“孝”的警察队伍,蒋介石认为江山一旦打下,“警察比军队更重要”,应成为“国家生死存亡之支柱”。在蒋的认可下,警察在社会中无孔不入,深进每级组织。对各省警务处长、市县警察局长,特别是首都警察厅长的人选,蒋介石是十分重视的。蒋介石本人也亲自兼任中央警官学校校长,以示对警察的重视。几乎每届中央警官学校的毕业典礼都要亲自到场检阅训话。仅首都警察厅,蒋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