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是这样走上抗日战场的我叫黄仲才,是贵州遵义市新舟镇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我当时才13岁,在遵义县新舟镇(现属于新蒲新区)农村放牛,新舟的保长让我去遵义县政府送公文,我到县政府后,就被县政府的兵扣押了,我才知道被抓壮丁了,当时父亲都不知道。我被抓壮丁后被编入新八师,新编第八师(简称新八师)是1935年4月由原黔军二十五军改编而成,师长蒋在珍是遵义桐梓人,参谋长朱振明也是遵义人。  相似文献   

2.
正1941年,我出生在湘黔川鸡鸣三省的贵州松桃县。打记事起,就耳闻目睹了抓壮丁情况。至今回想起来,仍令我们毛骨悚然。其真实情况比电影《抓壮丁》的情景更惨烈。民国时期的保甲制度深入苗区乡村,将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兵役制度推行到穷乡僻壤。战事紧迫,蒋介石庐山发了句抗日的话,地方上多少贪官污吏,狐假虎威,借抓壮丁之机,发国难财。全国有多少个王保长、李乡长、陆队长、张科长、代主任等等,他们拿着鸡毛当令箭,上面偏一分,下  相似文献   

3.
我于1943年被迫离开故乡潢川,直到43年后的1986年12月才想方设法回到了故乡。回顾我这一生,真是历尽了艰难坎坷。想当年,我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被迫离开了故乡,以后又投身革命,参加抗美援朝、受伤被俘、被迫遣台,在台湾度过了33年孤苦艰辛的时光,在逆境中从未放弃过回大陆的念头,最终回归祖国,落叶归根在故乡潢川,得偿夙愿。回想我这一生曲折的经历,令人生出无限感慨。  相似文献   

4.
正军衔,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通常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军人的职务、军事素养和业务素养、资历贡献以及军兵种或勤务区分,授予军人的一种衔称。同时,军衔也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和标志。可是我军自1927年8月1日建军后,在漫长的战争年代一直没有实行军衔制。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于1955年我军才开始首次实行军衔制。但由于时代局限和诸多原因,首次军衔制仅仅实行不到十年,便于1965年6月1日取消。  相似文献   

5.
正我今年88岁了,是河南新密大隗镇陈庄村人。因为家里穷,从小没上过一天学。民国三十一年(1942),我刚刚14岁,为了躲避抓壮丁,父亲就托远房亲戚周子玉把我安排到洛阳军工被服厂当学徒。洛阳沦陷,不幸被抓就在我进厂当"学徒"两年后的1944年,日军围攻洛阳。当时被服厂有员工六七百人,因战事吃紧,厂长领着大部分工人疏散到后方(陕  相似文献   

6.
伍小涛 《文史天地》2007,(10):25-27
我们在电影《抓壮丁》里见过童子军,那就是李家三少爷。本文讲述了中国童子军的兴起与消亡,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来自郑州劳工的回忆 李松林访谈录 我叫李松林,广武县人(现归荥阳市),今年82岁。 我是民国30年(1941年)被抓壮丁抓走的。我所在部队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第九十四师第二八二团第三营第七连。我入伍时的军长为陈铁。师长赵士光,团长叫陈弟唤(或继怀),营长黄士丁,连长徐(石)继臣。  相似文献   

8.
金冲及 《百年潮》2013,(12):74-77
毛泽东本来不是军人。他自己说过:“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有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工会、农会都打掉了,把五万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  相似文献   

9.
<正>我和英奇相识时间不长,却结下了很深的友谊。他是一位军人,为人坦诚、热情、忠厚,骨子里透出一种军人所特有的坚毅。他在部队工作30多年,从基层连队一直干到总部机关,无论工作怎么  相似文献   

10.
林家有 《民国档案》2005,(3):138-139
广东省档案局(馆)研究馆员郑泽隆博士撰写的《军人从政——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作为我主编的“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的一种,2005年2月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这是一部了解军人从政、值得一读的成功作。  相似文献   

11.
今天去参加"我从军营走来"读者群军人子弟聚会,我们众子弟在群主沙沙的提议下,一起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跟着共产党走》(你是灯塔)。唱着唱着,我想起了我的岳父,一名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军队干部,于是我把岳父故事讲给子弟们听——岳父是一名老兵,也是一名战斗英雄,同样作为军人的我对他很崇拜。一次,在帮岳父复印档案时,我意外发现他的档案里记载着抗美援朝期间受过一个处分。  相似文献   

12.
他是军人。1960年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一个小战士,而我也只是一个还在念书的小姑娘。那时他才参军不久,在贵州军区卫生营当了个小毛毛兵。上级派他们来我就读的八一学校帮助我们学生作体检,所以他就认识了同在八一学校当教师的我母亲。第一次见到他就是在我母亲的宿舍里,那天我从外面回来,看见一个面容清秀的兵哥哥坐在我家对着门的写字台旁边,看见我进去他面带羞涩地笑了一下,我妈让我叫他“叔叔”,这让我很不服气。  相似文献   

13.
30年代初,我在上海读书,又是做地下工作的共青团的基层干部。我爱好文艺,接触过左联的一些人,在福煦路一家专卖左联和进步书刊的小书店里,认识了夏衍、丁玲,还见过冯雪峰等。周起应(周扬)的名字,我听说过,也在书刊上看到过,知道他是左联的领导人之一,但没有见过面。1932年7月,我被捕,被关进苏州军人监狱,从此,高墙和铁丝网把我和外界隔绝了好几年。1937年,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我在这时才被释放出来。第二年初,到了延安。我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的时候,曾为陕甘宁边区教育厅编写过一部高小适用的《自然课…  相似文献   

14.
在抗战这一特殊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抗战的需要,针对军人和军人家属,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军人优抚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3项内容:一是军人的伤亡抚恤;二是优待军人的措施;三是优待军人家属的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内容繁多,目的在于安抚军人及其家属,支撑抗战。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和措施却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15.
王殿威  曾秉藩 《神州》2012,(5):139-139
言论自由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文章通过分析表明军人同样享有言论自由,由于其特殊身份和公共利益的考虑限制军人言论自由有其正当性。但这不意味着可以对军人言论自由进行无限的限制,本文基于军人言论自由限制之限制必要性的分析,在基础理论层面上阐述了军人言论自由限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进而提出针对侵害军人言论自由的救济措施,以期维护军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与共和国几乎同龄的并有着40多年军龄的老军人。在我的一生中,经历了共和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其中令我终生难忘的是1997年7月,我作为驻香港部队先遣组副组长,亲历了这年7月1日中英两军的香港防务交接,亲自组织和参加了驻港部队在香港军营的首次升旗仪式,亲眼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王英 《巴蜀史志》2020,(2):162-163
我喜欢木棉花,缘于我曾是一名军人,而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与军人的形象最贴近。木棉花为什么叫"英雄花"呢?因为它开得红艳却又不媚俗,它壮硕的躯干非常粗壮,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瓣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我第一次见到木棉花,是1979年2月来到广西中越边境,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那里到处长着高大的木棉树,春天,木棉花会傲然盛开,朵朵花蕊,宛如燃烧的红色火焰,非常壮观。  相似文献   

18.
董禾根     
“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时候,既不过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当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没。”——鲁迅一九四八年夏,洱沅县雪梨树村的农民,自发地把来抓壮丁的国民党乡丁打了。中共罗潓特区地下党委决定:要我以上江乡浪渡邑小学教师的公开身份,到雪梨树去了解这一情况,看机会,就在当地先秘密发展“农抗会”的会员。雪梨树村,座落在黑潓江东岸的山坡上,这是罗平山山脉南部的一个小山村,当时有百多户人家。通过雪梨树村第一个地下党员寸彦林的关系,我很快就和这伙勇敢  相似文献   

19.
贾若瑜  刘波 《百年潮》2010,(3):23-28
军衔是区分军人等级,表明军人身份的称号、标志,也是国家给予军人的荣誉。1955年,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1965年撤销。后来,为便于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加速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8年又恢复了军衔制。下面就我所知道的我军实行军衔制特别是恢复实行军衔制的一些情况作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0.
正我是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国时期称广西宜北县)明伦镇雅京村人,1939年11月至1945年5月,参军编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六集团军第四十六军桂军新编十九师五十五团三营七连,参与了对日作战的多个重大战役。今年,我已经98岁,向后代讲述参加抗日战争的经过,让后人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更加珍爱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军官考问,把关入伍我于1920年4月,出生在一个壮族贫苦农民家庭,上有两个哥哥,下有两个妹妹,1939年8月,我刚19岁,村长带人到村里抓壮丁,我被抓了壮丁送去当兵。11月,到达钦县后,队伍稍作休整,就准备正式入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