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北盐场志     
该志目前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台北盐场是江苏金桥盐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窗口企业。是古老的准盐发泺地之一,地处连云港市滨海新区和临港产业区的核心位置.总面积72平方公里,年产值3亿元。在连云港跨越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台北盐场的中低产盐田成为该市临港产业开发用地和东部滨海城区建设的核心区。  相似文献   

2.
以盐场实现对产盐的管理并为开中法服务是明代财政的一项重要制度。明代盐场制度的本质是税收管理,它经历了从管理生产者与产品的基层行政机构到生产监督机构的转变。就广东盐场的地方治理而言,开中法、央地政策以及州县与盐场赋役关系是理解盐场制度运作和变迁的关键。明代中叶,广东余盐抽银、商引等开中的实施,促成场课折银和场盐"听灶户自卖",开始改变灶户办课的性质。正德以后,朝廷对广东地方余盐盐利的干预,促使盐场管理的重心转向限制余盐私卖、主抓场课无征,引致盐场与州县赋役矛盾的激化。御史解冕及其继任者先后推行的余丁佥补、以田报丁和重造盐册等措施,促成盐场的课与盐分离,进而州县取代盐场,成为场课征收和管理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3.
坐落在江苏盐城市区的中国海盐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反映悠久中国海盐历史文明的大型专题博物馆;她的东西两侧,一边是宋代名臣范仲淹为保护盐业生产而修建的海堤——范公堤.一边是古代贯通各大盐场的运盐运河——串场河。关于这座具有强烈后现代色彩的标志性建筑,从开工建设的那刻起,就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玉皇大帝巡视九天.在一个叫做盐城的地方撒下一把结晶体,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明代两浙盐政变革的制度背景出发,考察永嘉盐场成弘时期的盐课改折、嘉靖前期的盐课转嫁、嘉靖后期的私盐倭乱、隆庆年间的赋役改革等历史事件,探讨该过程中州县官府与盐场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利益博弈。对永嘉盐场的个案研究,或许有助于增进我们对明代盐场赋役制度运作和东南沿海社会变迁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正>济南盐场,并非山东济南市所属盐场,而是江苏省淮北盐区灌河两岸的灌东盐场与灌西盐场共用的历史称谓。济南盐场因经营管理采用资本主义模式,具有一些与最古老而又传统的两淮(淮南、淮北)盐区其它盐场乃至全国各盐区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编     
正百味之首在澜沧江源头——青海囊谦泉盐产销调查坚赞才旦和王霞在《青海民族研究》2018年01期上发表文章,本文首先展示了囊谦盐矿的地质构造、盐场分布等基本数据,对建场时间作了断代,继而揭示湖盐生产与泉盐生产的不同点,然后从囊谦泉盐的供给方向和满足程度来界定该盐区的历史地位;其次在时间尺度中看待政治因素引起的生产资料变更、  相似文献   

7.
<正>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盐类资源极为丰富,其中以湖盐资源占绝大比重,如海西州柴达木盆地的众多盐湖,史书记载自汉代开始开采经营(1)。而在青海省最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发现的到目前为止还在使用经营的多处盐场所利用的并不是湖盐资源,而是盐泉。这种独特的取盐方式,为我们认识和研究囊谦地区的盐业文化乃至历史文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恒历 《文史精华》2005,(8):61-64
1965年,经国家轻工业部批准,我奉调塘沽盐场;同时指示家眷也从北京迁往供职地点。到了塘沽,单位分配我家住在铁道北新开发一排平房工人新村。宿舍北面是一片沼泽,蓝天白云,碧波清澈,林木倒影,静谧寥廓,倒也赏心悦目。我的几个在抗战时期参加过西安战干团的奉天农业大学同学,以及在东北局就相识的后来分别到粮食部、林业部、石油工业部的同事,只要历史上有些“问题”的,都一股脑儿地离开北京。有的去了新疆,有的去了内蒙古,有的去了石家庄。我还不错,到了海滨城市,刚好老伴娘家在天津,彼此还能有个照应。我的到来给盐场出了个难题。我在轻工…  相似文献   

9.
清初迁海给沿海尤其是盐场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的破坏,但具体影响的范围、程度和方式,却不能仅就官方文献和展界后的赋役情况轻下定论。通过广东归德等盐场及相关宗族在迁海前后的活动情况,我们发现,迁海并没有给盐场宗族主要成员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官方文献"盐课缺征"、"丁绝田荒"的记载,实际上是盐场家族有意识地利用迁界机遇和制度漏洞,逃避灶课、隐匿盐田,借恢复祖先祭祀之机抢占民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作为榷货之首,盐是金代最重要的专卖商品。为保证国家实现最大限度的垄断收益,金朝继承了西汉以来的榷盐传统,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盐业专卖管理办法:在盐业专卖机构的设置方面,根据盐场的分布情况,把全国划分为山东、宝坻、沧、解、辽东、西京、北京七个盐使司以控制全国的主要盐场,七盐使司之下,又设置了分司,同时,直接在一些较小的盐场分官设职,由此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盐司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元修<金史>,因文献不足或认识不够,难免出现失误,如<金史·食货志>中所列七大盐使司与<金史·百官志>中所载矛盾、某些盐场的行盐范围有误等.即使是金代人对同时代的一些问题也不甚明了,在制定政策时也会出现问题,如山东盐使司与沧盐使司的行盐地界混乱等.以上3个问题都须从地理角度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正泰坝是明洪武年间分筑在泰州北门城外草河、稻河上的东坝与西坝,二坝相距不远,为阻挡江水灌涌、减少里下河水患之设,往来客货船只到此须翻坝换船前行。历史上,两淮地区一直是重要的海盐产地。清初两淮有三十处盐场,其中泰州辖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小海、角斜、栟茶十场,是国家盐税的纳税大户。泰坝筑成后,泰州所产之盐往来运销均要经过此处,因而成为重要的盐运集散地,到清代更是盛极一时。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杭州湾南岸盐场地区产生一种名为“子母传沙”的土地占有惯例。世代居住于此的灶户们相信,他们的祖先早在明代就被官府“勒派为丁”而从事煎盐生产;清代摊丁入地改革后,他们的丁名又被官府登记在册,从而获得了当地盐场沙地的所有权;自此以后,从这些沙地由南向北淤涨成陆的土地,一律归灶户及其后裔所有,由他们围垦、出租或者转卖,子母相生,永永相续。在此基础上,当地逐渐产生出形态各异的“一田两主”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囊谦县是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最南面的一个县,可谓青海省的"南大门",总面积12,741平方千米,下辖1镇9乡,县政府驻香达镇,人口6.1万人。囊谦县在地质上属于唐古拉山褶皱区,地貌以山地、高山草甸土为主,属澜沧江水系。境内气候较温和湿润,每年的降水量在465~658毫米,动植物和矿产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囊谦县的卤水资源(红盐)储量很丰富,开采历史也很悠久。在2009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海盐生产历史悠久,其中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这一斜形狭长黄海沿岸、淮河故道入海口南北的两淮地区是中国历史上海盐生产最发达地区之一。淮河以北的为淮北盐场,淮河以南的为淮南盐场,所产海盐称为淮盐,以“色白、粒大、干”著称,销售范围遍及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的大部以及河南部分地区等。从“东楚有海盐之饶”到“两淮盐、天下咸”,千百年来两淮盐业在中国盐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小燕  周山仁 《沧桑》2010,(2):94-95
潞盐是人类最早取用的盐种之一,是与华夏民族同龄的古老而特殊的宝藏。潞盐生产过程中的独特之处和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使其一度在全国产盐区中名列前茅。运城盐池开发利用之后的漫长历史过程是辉煌的,同时也是漫长而又曲折的。本文侧重从潞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评述了潞盐的运销、盐政管理、盐商的兴衰等,并提出不足和展望,使运城盐池的研究朝向更深、更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盐河说     
盐河位于江苏省东北部.是一条人工开凿的南北流向的内河河道,其古称、别称主要有盐运河、运盐河、盐场河、中河、官河、漕河等,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它南起淮安市杨庄河闸,北达连云港市新浦区.汇临洪河入海,全长175公里。主河道在灌南境内长达24公里,它与东西走向的灌河形成“一纵一横”主干水网骨架.都是灌南人民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18.
清水砖墙为中国近现代历史建筑最重要的装饰面层,但是几乎所有的清水墙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溶盐危害,其修复过程中,重要的手段之一是在尽最大可能地保留历史材料的前提下排除掉这些盐分.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方法,通过对香港牛棚艺术村PB 570标段的排盐前后粘土砖中的水溶盐含量分析、不同批次排演灰浆中水溶盐含量跟踪说明,敷贴灰浆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大部分盐分.其中溶解性能比较高的Cl-、NO;可以只经过一次处理,其含量就可以由“严重”降低到中等至轻微,而溶解性能比较低的SO4-则需要2~3次的处理.  相似文献   

19.
明代海北盐课提举司是明初所设六个盐运司、七个提举司之一。该提举司在明万历年间即被裁革。整个过程,既反映了海北乃至广西地区经济变迁的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一个违反经济规律的制度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终究窒碍难通。本文拟追溯这一兴废过程并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明初在两广设立了两个盐课提举司:一是广东盐课提举司,设在广州府,下辖十四个盐场,计有广州府境内的靖康、归德、东莞、黄田、香山、矬峒、双恩七场,惠州府境内的咸水、淡水、石桥三场,潮州境内的隆井、水江、招收三场以及海宁的海晏盐场。再一个就是海北盐课提举司,设在…  相似文献   

20.
这里介绍四十三件清代富荣盐场经营契约,其中十一、十二、十三、二十五号原件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地方史研究所资料室,余均存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约内不辨之字,以“□”代之;方言、行话,在注释中予以简要说明,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指正。本文原是《清代富荣盐场经营契约研究》(见《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总第三期)一文的附录,现独立为一篇辑录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