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春秋》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人类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较低,《春秋》中便包含了三种救灾思想,禳弭、重农和节俭。指出粮食才是整个社会抵御灾害最有利的法宝。阐述了重农以及节俭对赈灾的重要性。和西周时期相比,春秋时期的赈灾思想已经有了较为长足的发展。这是春秋时期的特征,赈灾的思想已经从夏商时期的巫术发展到人力救灾为主的科学道路上,这也表明,古代华夏民族在和自然界的抗争中逐渐从被动的接受走到主动的抗争。  相似文献   

2.
孟子说:"《春秋》,天子之事也。"这一说法对探讨先秦中国学术发展意义重大。西周时期的王官之中,史官至关重要,甚至被称为"天子之左右手",史官所记录的"史记旧闻"则是孟子所谓"天子之事"的重要载体。然而,在"礼坏乐崩"的春秋社会,史官的职责及其命运都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王命不行"的背景下,孔子作《春秋》,他是以布衣身份代史官行"天子之事",这标志着由史官到史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炎黄春秋》月刊是在北京出版的一份以史为主综合性纪实杂志,由萧克、费孝通、程思远为会长的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今年创刊十年了。这个杂志,对中国历史尤其对近代现代史中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的论述,力求客观公正,秉笔直书,争取给人留下一笔观点正确,真实无误的史料。  相似文献   

4.
5.
在历代史书的“天文志”中,所记录的天象和天变的时间,是重要的、有价值的.所以,将史志中纪时的错误纠正过来,应有一定的意义.据前人研究,《宋书·天文志》有一定的影响,如《晋书·天文志》、《魏书·天象志》和《隋书·天文志》等,即有不少内容是从《宋志》中抄录的.可见纠正了《宋志》的错误,对阅读和使用《晋志》等天文史料,就有很高的参考作用.《宋志》的讹误很多,笔者另有《校读记》,今谨抄出“纪时”方面的问题发表,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正.  相似文献   

6.
吴楚鸡父之战是春秋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关于鸡父的地望,杜预认为在安丰县南,但安丰县在何处,历来却有固始与寿县二说。综合正史地理志、《水经注》和《太平寰宇记》等史籍的记载,可分析得出寿县说为误,进而探讨致误缘由:最晚至南朝齐梁之前,安丰县一直位于河南固始县东南,后经三次迁徙,到隋初迁至安徽寿县西南。然唐宋以降,一些学者未能理清历代沿革与县治变迁,将寿州的安丰县误当作汉晋时的安丰县,导致谬误陈陈因袭,留存至今。  相似文献   

7.
《巴蜀史志》2012,(5):21-22
21世纪初,德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创办了史志专业期刊——《德阳史志》。该刊不定期出版,内容以传播交流地方志工作信息,挖掘整理德阳地情资料,推动开展方志学术理论研讨为主。2008年,受汶川特大地震等因素影响,《德阳史志》停刊。  相似文献   

8.
杜导正担任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兼《南方日报》副总编辑时,因写内参批评浮夸风被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在6000人的大会上接受批判。撤职后,在暨大新闻专业当老师。后来当了《羊城晚报》总编辑。70年代我在《南方目报》当记者时,他是革委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9.
"母以子貴"最早見於《春秋公羊傳》,其所含義旨與同傳"子以母貴"截然異趣,故而歷代經學家對其意藴、真僞,聚訟不已。檢視儒經,可知其説並非向壁虚造;若以《春秋》三傳、三《禮》等經傳注參酌互證,以梳理其内在邏輯,則可發現,諸家所執一端,皆與其所謹守儒經原則息息相關,尤其與親親、尊尊、賢賢各有側重頗有關聯。《公羊傳》的處理方式將其置於一個動態的禮儀框架中,在經權之變的原則下,對妾母與嫡母都作了妥帖的安置,從而兼顧了親親、尊尊、賢賢的並存格局,具有因革損益的意藴。  相似文献   

10.
“《诗》亡然后《春秋》作”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一、序言——伟大民族的科学 最高峰:理论思维 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巴特费尔德(H.Butterfield)在60年代初说:“虽然我们常常对自己说,西方文明是唯一在其发展中生产了自然科学的文明,我们总是忘掉了它同样以其‘历史的思维’(‘historical—mindedness’)而与众不同。古代中国在科学和工艺方面、同样在历史编纂方面都是卓有成效的。但是,她并未取得任何可以媲  相似文献   

11.
杜导正脱下鞋子,盘腿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分好几次跟本刊记者讲述了他几十年的经历和观点。这张沙发上坐过许多来访的老朋友,其中不乏重要人物。杜导正和他的一批老朋友们,被称为“两头真”的老人——参加革命时,  相似文献   

12.
孔子作《春秋》,继承了蕴含在《诗》乐中的道义、德义,将之作为价值共识,形成了历史道义观;并将《诗》中的"乐义"转化为"礼义",作为社会共识,用于评骘历史事件。孔子还将《诗》的"微言相感"转化为《春秋》的"微言大义",在乐治体系消解的学术背景下,完成了乐治向史评的学理转化。  相似文献   

13.
程颐对《春秋》的认识一方面表现为对《春秋》的整体解读,另一方面是其解至桓公九年的《春秋传》。无论哪一方面,其特点是"理"以不同的方式贯穿于《春秋》的方方面面,如伦理纲常、自然现象、书例等;同时,"理"在《春秋》这里也得到落实,实现了全部义理化。在北宋《春秋》学史上有重要之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东汉赵晔所撰《吴越春秋》,隋唐《经籍志》皆著录为十二卷,自元至今所存各种版本均为十卷,元徐天祜指其“殆非全书”。本文援引《史记》注、《文选》注及《水经注》,辨析了“殆非全书”说的正误,揭示出所佚两卷的核心内容及其卷次,指出前人所谓所佚两卷为“西施至吴”和“范蠡去越”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16.
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大一统"思想,主要蕴藏在《春秋》这部史书中。"大一统"思想为秦以来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提供了理论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核和灵魂。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春秋》来对孔子的"大一统"思想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孟子最了解《春秋》。孟子未给《春秋》作过章句训诂,似乎也不曾接触过《春秋》“三传”。孟子书中提及《春秋》的地方并不多,主要的只有两处。但是,这仅有的两处却把《春秋》的几个主要问题讲清楚了。孟子关于《春秋》的观点对后世《春秋》学的发展有极大影响。特别是汉代公羊家,他们的一些关于《春秋》的基本论点,肯定是吸取了孟子的成果。孟子说: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文史精萃刊物《文史春秋》杂志是一份面向国内外发行的文史精萃刊物、优秀社科期刊。本刊特色突出、内容真实、权威可靠、具体生动、图文并茂,是了解历史,洞察古今,启迪智慧的大众文史读物,也是文史工作者、中高级知识分子、党政干部案头应备的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19.
“春秋笔法”,本即春秋时代鲁国史官记载鲁史(《春秋》)的遣词用字之法,自古以来便是“曲折”、“褒贬”的代名词,似乎古代史官记史偏好“弯弯绕”。但深入考察“传”《春秋》的《左传》关于《春秋》用语的阐释,却可发现,长期以来人们所理解的这种“春秋笔法”,其实早已变味。  相似文献   

20.
朱熹为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其对经书典籍都有研究,但对《春秋》多次指其“难看”“难读”“不可晓”.通过分析朱熹对《春秋》性质、孔子作《春秋》的原因、《春秋》与“三传”的关系、解读《春秋》之方法的理解,可以看出朱熹以史解经,以理判史.《春秋》之“难”一方面是《春秋》经文本身简略,难于考证;另一方面是《春秋》诸家注疏多有臆凿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