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中,现在通称宫廷。清官方文献中,“宫廷”指相对外朝而言的内廷,为皇帝、后妃等办事及起居之所。现在所称宫廷,则兼有政治机构的含义,它与“朝廷”一词相近而不同,似是朝廷的核心。 在皇帝专政的封建时代,宫廷的作用是明显的,特别是政治方面,它以最高统治机关的地位,左右着天下局势,而宫廷其他方  相似文献   

2.
站在政治发展的角度,有人说美国从一出生就是壮年,此话不无道理。比起那些经历过漫长封建时代的国家来说,美国民主制度的发展的确少了很多历史的羁绊。但是美国并非不存在“疑似封建”的政治现象,翻开美国不足250年的政治史,我们会惊讶地发现,某些同一家族的姓名竞不断地出现在美国总统这个重要的政治职位上。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完成分共“大业”后,中国政局十分混乱,当时的中国一时间出现了许多政治中心,而全国的军事力量也是群雄并起,一场向着中国最高权力冲击的大战,迟早要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  相似文献   

4.
家谱在我国古籍里占有特殊地位,在部类上,属五大部类中史部的传记类。在封建时代,它发挥着睦亲敦族、认宗归祖的社会功用,是我国传统社会“以孝治天下”、“治天下”先“齐家”思想之反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缩影。家谱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研究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整理家谱是古籍整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汉代的“去官”与“弃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代的“去官”与“弃官”王彦辉汉代的“去官”是法律许可的一种退免方式,“弃官”则是一种法外行为。“去官”不同于国家的强制罢免,也与正常的休吏制度有别;“弃官”作为一种政治行为,表现出明显的习惯法倾向,它出现于春秋战国官僚制度形成之后,是士人追求政治自...  相似文献   

6.
封建时代,“泥塑之乡”黄陂的泥塑艺术发展史与宗教活动发展史完全是同步的。  相似文献   

7.
新出齐“陈棱”釜陶文考陈根远,陈洪从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金石学家陈介祺注意收集带字齐陶片开始①,迄今齐陶文的大量发现为我们研究战国齐的手工业、量制、历史地理、文字学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近岁高明先生成《古陶文汇编》②将散见齐陶文搜罗殆尽,为...  相似文献   

8.
蒋介石政治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介石(1887—1975)是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研究中国现代思想史的需要,本文仅对他的政治思想略作探讨,以就教史学界同仁。一“以人为本”的政治观为明了蒋介石“以人为本”的政治观,须对“政治”的意义作以考察。关于“政治”一词的涵义,自古及今众说纷纭。在西方,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直到近代的孟德斯鸠、卢梭,以至后来的各种流派,都对“政治”有过种种不同的解释。如认为政治是实现正义、为民谋利、以达到最高“善业”的行为;是君主接受天命统治愚民的;有的则认为政治不过是历史上的治乱循环或改朝换代等等。在中国,“政治”一词  相似文献   

9.
封建时代中西君权神化现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与西欧的封建时代 ,都曾盛行过表面类似、实则相异的君权神化现象。西欧“王权神授”学说与中国“君权天授”理论都视帝王为神命的君主 ,但前者植根于基督教神权政治文化传统 ,强调宇宙唯一的人格神“上帝”对国王终身的“授职” ;后者则基于儒学政治文化传统 ,宣称君主是神命“天子”。但由于其所谓的“天”只是神灵意志、自然规律与道德理性的融合体 ,不仅难以赋予君主以浓厚的“神命”光环 ,而且还包纳着“天命转移”的意蕴。与此相应 ,西欧国王即位的涂油加冕典礼 ,具有鲜明的“王权神授”的政治象征意义 ,成为其取得“神命”身分与地位的合法依据。中国的封禅则是少数帝王以功德告“天” ,并无由神“授职”的严格意义。在西欧 ,王权的充分神化推动了封建君权的形成与发展 ,但也使之受到神权的制约 ,避免了剧烈的政治动荡。而在中国 ,君权神化的不充分 ,既使君权缺乏神权的约束而易于高度集权 ,但却未能使君权托庇于神权 ,由此而常常陷入“大治”与“大乱”交替轮回的政治格局。这些现象 ,无疑是造成中西封建社会不同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的刘备,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三国演义》把刘备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根据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对政治家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倾向,着力突出其明君形象,有意淡化其枭雄色彩。但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明君形象却使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未能充分彰显。不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仍然是中国小说史中前所未有的、比较成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续添 《史学月刊》2002,2(6):80-86
“地方主义”一词,20世纪20年代初在中国出现,其后至今被较多地使用;中外关于地方主义的阐释也颇为复杂;依据这些阐释和对“地方主义”一词的解构,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地方主义的内涵应是地方心理观念、地方政治意识、地方政治行为及其思维和行为模式这样一个结构。关于现代中国地方主义的界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应是基本标准;中央政策是一个重要标准;国家的政治传统是一个参照的方面。界定的立足点应在于:它必须出自地方,是地方的意识和行为;它的基本方面是地方对中央;它的本质是地方同中央争权夺利。  相似文献   

12.
封建时代,书生赴“秋苇”,拼科举,求功名,就是为了做官。可是清朝时,海南儋州有人考取了进士,却回乡教书去了,被人称为“野鹤进士”。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封建专制社会中,无论从国家秩序还是从家族秩序看,妇女都处于被统治的最底层。三纲中的“夫为妻纲”和“三从四德”是封建时代对妇女地位的基本定位,简单地讲妇女是男尊女卑的“天理”规定下从属于男子的工具而不是人。这种状况的改变是从资本主义文明的进入开始的,其后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和辛亥革命在严重冲击封建统治秩序的同时也动摇着封建社会对妇女地位的规范。五四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开始彻底怀疑和批判封建专制时代的各种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4.
边际文化与文化批评——对“贵州文化”的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化”在大众的心目中无疑被视为“边际化”。这个“边际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空间位置上处于边陲地带;二是在化上与“主流化”相比,是处于从属的“亚化”位置,这一点主要是针对少数民族而言。在历史上,贵州一直被“蛮夷之地”、“夜郎自大”、“黔驴技穷”等等含有歧视性的话语表述着。在这种意识形态的笼罩下,贵州从古至今分别受到两种力量的冲击,在封建时代因是“化外之地”,王朝的统治一直没有放弃对贵州进行儒家思想的灌输;  相似文献   

15.
陶襄 《中华遗产》2018,(9):114-125
一场“天下第一县”的争论,许多延续两千多年的地名,穿越时光隧道,将古县风貌带到了现代人面前。从封建时代的领土,到帝国直辖的最基层政区,“县”一路走来,展现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杜继东 《近代史研究》2004,31(2):258-290
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战后台湾发生的最严重的一次政治事件 ,不仅在当时引起岛内外舆论和各党各派的广泛关注 ,而且对此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及国家认同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 ,“二·二八”事件是了解和认知1 949年以后台湾历史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给台湾人心灵上造成的创伤至今尚未被完全抚平 ,因它而出现的台独意识和台独运动仍在冲击着海峡两岸关系及祖国统一大业。 50多年来 ,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关于“二·二八”事件的解释和评价经历了极其曲折的发展历程 ,台湾当局 (包括国民党和民进党当局 )、…  相似文献   

17.
杨建武 《风景名胜》2012,(3):120-121
“丞者,承也;相,助也”。在我国封建时代里,丞相是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总览全国政务的百官之长。仙居县历史上,虽有不少名人曾挤列朝班,然而担任过丞相之职的却唯有一人,他就是南宋末年左丞相吴坚。  相似文献   

18.
李密浅论     
李密浅论陈磊隋朝大业年间,炀帝无休止的暴政直接引发了全国范围的起义。在风云变幻的反隋斗争中,李密无疑是备受人注目的人物。他出身于最高层的关陇贵族集团,史书称他为“趣解雄远,多策略”,①轻财礼贤。大业九年,(613年)参预杨玄感叛乱,事败后逃亡。大业十...  相似文献   

19.
卖文与藏书 封建时代,有官职或有钱的人死后,其子女们要在他的坟前立一块石碑。碑的正面叫“碑阳”,书写着死者的官职和姓名;碑的背面叫“碑阴”,撰写死者一生的事迹、行状。撰拟这个“碑文(即碑阴)”文稿时,要请有名的文学家。书写碑文时,更要聘请有名的书法家。 刘春霖身为状元,书法又著名,因而经常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齐国"节墨之亓市工"古玺的末字应该释为"工"。齐国陶文"句华门陈棱再鄗廩坸亭釜节"中的"坸"训治,是攻治之意。由此可见,齐国的官市、官廪经营着手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