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谒胡风     
<正>2005年9月,我来到了蕲春理工中专,当时的心情是沮丧的。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偏见:到理工中专来的学生都是差生,在理工的老师都是在混日子的。我无数次因为是在这所学校任教而被人暗讽、轻视甚至当面嘲笑,我无数次想  相似文献   

2.
正一年一度的秋游又到了,这次我们到横溪蔬菜科技园,一个城市人梦想的地方,这里有着超大的南瓜、超小的西瓜,让人不得不感慨现代农业科技的发达。我们乘车经过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了横溪蔬菜科技园。第一个项目是摘玉米。在学校时就听夏老师说过,这次摘的是水果玉米,可以直接食用。我早就想见识一下这水果玉米了。一下车,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奔向玉米地。我发现,刚进去的地方已经连半根玉米都没有了,估计已经被先冲进来的同学"扫荡"光了。因为玉米秆子很高,想往里面冲十分困  相似文献   

3.
正要论资排辈,了一先生应该是我的老师。如果我记忆不错的话,他是1932年从法国回国到清华大学来任教的。我当时是西洋文学系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行当不同,我们没有什么接触。只有一次,我们的老师吴雨僧(宓)教授请我们几个常给《大公报》文学副刊写文章的学生吃饭,地点是在工字厅西餐部,同桌有了一先生。当时师生之界极严,学生望教授高入云天,我们没能说上几句话。  相似文献   

4.
一个自幼酷爱读书的女孩,思考能力、认识能力都超出了同龄孩子,许多人称她是神童,然而,由于她博览群书,课堂上,她好向老师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被老师看作是捣乱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就读过几个学校,待遇都是如此。她因为在学校被长时间地罚站而选择过自杀……终于有一天,她选择了辍学,走出校园。她如今生活得怎样?  相似文献   

5.
读者来信     
一封:作者:徐锡坚 塔热女士: 您好!您的来信中对我太过奖了,其实老朋友不要说那些表扬话了,因为我们大家都熟了,做一点应该做的事,而且是我愿意为宣传西藏做些事。以前没去过西藏那种感情还不是那么浓,而今年暑假我们一行十几  相似文献   

6.
正路遥的《人生》,写的是回乡知青,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一个人生的变化过程。这是本文主人公最喜欢的小说和电影,反复看了很多遍,他说,那就是他们那个年代很多回乡(农村户口回到乡村为回乡,城市户口到乡村为下乡)知识青年的写照。所幸,他的命运因为高考的  相似文献   

7.
正雷达老师突然走了,走得太过突然,昨天下午同事告知时不能接受,过了一夜的辗转反侧、前思后想,还是不能接受!仿佛是刚刚发生的事,因为参加李杜诗歌节的事,2017年秋初的时候,雷老师来天水,有一日陪他吃饭,接他时在宾馆的房间见访客和电话不断,我感慨说:师父,你何时才能闲一点啊?雷老师回我:快了,过两年干不动了,我就回老家来,谁也不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立乡村师范学校创办于1928年8月,租借武昌大东门外教会协和师范学校(今武汉市二师)为校址,学校经费由省政府拨款,旨在培养乡村小学教师,在校学生一律为公费生。毕业学生需在乡村服务6年,由省教育厅委派到湖北各县及乡村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石楠 《江淮文史》2006,(3):67-73
苏雪林和朱湘曾是省立安徽大学的同事。1930年6月,曾接替胡适任上海公学校长的杨亮功被任命为安徽大学校长,他写信邀请苏雪林到安徽大学任教,并说,他还邀请了陆侃如、冯沅君、饶孟侃、朱湘、刘英士等人。苏雪林知道,杨亮功邀请的人都是在学界文界有声望的人,其中陆侃如、冯沅君夫妇还是她的朋友,能和他们共事,是很欣幸的事情。再者那时她在东吴大学教书,既不是教授亦不是讲师,没有任何名义,月薪才50元,这点报酬还是她争取来的。杨校长给她教授的职位,月薪200元,与东吴大学相比,天壤之别。而安大的校址在百花亭,就是她曾经就读过的培媛女校隔…  相似文献   

10.
饶伟新 《史学月刊》2003,(12):95-103
自明中叶以迄清代,由于险恶的地理生态环境和长期的社会动荡,赣南乡村居民自发地构筑大量用于军事防卫的乡村围寨,于是形成广泛而持续的筑寨建围运动。伴随着乡村围寨的构筑和乡族武装力量的崛起,乡族势力尤其是宗族的力量得到不断的发展,并日益地军事化和割据化,逐渐成为乡村社会中非常成熟的支配力量。乡村宗族构筑围寨,“聚族自保”,直接地导致“聚族而居”聚居聚落的形成,聚居宗族也得以强化,这展示了赣南乃至整个华南地区宗族发达并与村落重叠这一普遍而显著的社会人文现象的历史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好好活着     
阿文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是我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学校是一个水泥厂中学,规模不大学生不多,大家都很熟。我至今还依稀记得阿文第一天到我们班上课的情形,老师介绍说他在原来的学校学习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后来看到他的字,的确很  相似文献   

12.
据一位友人讲,他所任教的苏南某私立学校,在校就读的学生都是千百万富豪人家的子女,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许多学生知识本领没学多少,倒是沾上了不少攀富比阔的“贵族”之气。有一14岁女生,穿一双鞋子价值就高达4200元,开学初家长给她的零用钱就多达40000元人民币。笔者闻之,在大为吃惊之余,不免为之担忧:这些孩子长大后能成什么大器。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中外历史上凡成就事业者,并非都从小就养尊处优、一掷千金、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而更多的却是经受过艰辛困苦、挫折磨难。191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威廉·亨利布…  相似文献   

13.
黄伟 《江淮文史》2022,(6):64-73
<正>民国时期的合肥张氏四姐妹世人皆知,但却鲜有人知晓她们有6个极具才华的弟弟,大弟张宗和更是其中翘楚。张宗和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也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自清华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他曾在苏州乐益女中教书。1939年2月,张宗和在昆明与孙凤竹结婚,自此他先后在宣威乡村师范、昭通国立师范学院、云南大学等校任教。  相似文献   

14.
正1965年7月初,学校放假,我当时在湖南临武县城关完小教书。学校接到县委通知,全体老师到下洞刘家村支援"双抢"(抢收抢插)。学校接通知后,领导做了简要动员,老师准备了简单的行李,整装待发。那天,骄阳普照,我们步行到刘家村,一路上,看见公路两旁的田野里,农民、机关干部正在进行着热火朝天  相似文献   

15.
张子艳 《神州》2011,(8X):167-167
苏霍姆林斯基说:“课上得有趣,学生就可以带着一种高涨的波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前面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新课程标准也提倡课堂应焕发生命活力,而对于语文课,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他们说语文课无非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没什么意思,很枯燥;他们说语文课几节不听都没有问题,因为老师讲的那些东西都在书上,考试前自己看看书就可以了。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从小就很喜欢唱歌,好多次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自我陶醉地练习唱歌。因为太喜欢了,所以有时候在学校做作业时也要哼上几句,影响了同学,他们故意说我唱得难听,可我不放弃,因为我自己很有信心!这学期,学校组织歌唱比赛,每班需要推荐两位同学参加,一男一女。我跃跃欲试,老师竟然选中了我。你不知道,那时我有多么兴奋呀!  相似文献   

17.
高考与人生     
重庆市某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鸥哥老师在今年高考结束后,与他的一位在重点中学任教的学生谈高考与人生。鸥哥老师说:"高考只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经历。高考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封建科举制度残害了许许多多的读书人。在当今中国,封建科举制度的遗毒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凯 《南京史志》2009,(5):31-31
一个年轻人从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所重点中学任教。作为屈指可数的名校大学生,他认为校长肯定会重用他,把学校里重要的工作都交给他。然而,事实并不如他所愿,校长不但没有委以他任何重任,甚至连句表扬的话也没有。这让他感到非常不悦和失望。一日,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校长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根本不懂得如何用人。改天我要对他拍桌子,然后辞职去别处发展。”“我听说那所学校里有几位名师,  相似文献   

19.
幽默     
一位外国留学生向老师抱怨,说北京人爱国主义的宣传意图很好,只是形式太单一,词汇太贫乏。老师不解,请他举例说明。这位留学生说:“很多大楼门上都着牌子,说‘中国人民很行’,‘中国农业很行’,‘中国建设很行’,‘中国工商很行’!”老师笑了,说:“都怪你  相似文献   

20.
林艳 《中国土族》2012,(3):11-12
在互助土族自治县,有这样一位藏族老师,他17年如一日默默奉献在土乡大地,用一腔炽热的情和满心的爱坚守在教育战线。虽然他的名字后缀了很多诸如县级"三育人"优秀教师、海东地区"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海东好人"等荣誉,但他最为自豪,也让百姓交口称赞的是他作为一名普通乡村教师,给予学生的那份关爱和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