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东周王畿内出土货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剑 《华夏考古》2000,(3):58-66
洛阳是东周国都所在地,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的确定,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金属货币的铸造和流通使用都非常频繁.建国以来,洛阳出土的东周金属铸币极为丰富,其数量可达数千枚之多.其中大部分都为窖藏所出,极少数为遗址和墓葬中所……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在我国东周考古领域中,与南方楚文化区域内的田野发掘与研究相比,黄河中下游地区所做的工作则相对薄弱,缺乏对墓地的大规模揭露,正式出版的发掘报告更是屈指可数。这种状况与该地区各诸侯国的重要地位和丰富的遗存是不相称的。学界渴望在各个文化区都能有像洛阳地区的《洛阳中州路》那样的可作为年代学与文化属性之标尺的典型墓葬材料,以建立起各区各自的文化谱系,从而推进对东周列国文化的  相似文献   

3.
洛阳与丝绸之路关系述论黄新波一、汉唐洛阳的都城地位由于洛阳居“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①以及险要的地势和便利的水陆交通条件,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孝文帝迁洛)、隋(炀帝迁洛)、唐(武周)、后梁、后唐等十一个王朝,先后在此建都,使洛...  相似文献   

4.
洛阳是东周都城,是该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文对洛阳东周墓葬分布规律、形制和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这在考古学上应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老刘 《福建史志》2004,(5):62-62
“东周”是指朝代名。它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到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为止。东周又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时期。这时期各诸侯国纷纷争霸,战乱不断,彼此攻击,互相吞并。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文峰塔M1出土的曾侯舆钟铭所反映的曾的始祖"南公"的族属、与周王室的关系,认为其可能不是周王室嫡系后裔,曾的始封可早到周武王世;结合《春秋》经传,讨论曾侯舆钟铭中反映的东周以降曾国和周王朝、楚的关系的变化;将钟铭中的历日和《春秋》经传历日对照,分析当时的历法情况。  相似文献   

7.
汉魏洛阳故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建了汉魏故城工作队 ,洛阳市组建了汉魏故城保护工作委员会和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 ,对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城长期地进行勘探。发掘和保护工作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汉魏洛阳故城 ,原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代王朝的都城。其中东汉 1 2帝 1 96年 ,曹魏 5帝 46年 ,西晋 4帝 5 2年 ,北魏 7帝 42年 ,共 2 8帝 330多年。如果加上东周控制成周的2 0 0多年 ,那么汉魏洛阳故城作为国家政治中心的时间有 5 0 0多年 ,它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据文献记载 ,东汉。曹魏…  相似文献   

8.
关于洛阳周都与东周王陵,学术界历来争议颇多,但迄今尚无一个令人十分满意的答案。今笔者不揣浅陋,拟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对有关洛阳周都与东周王陵的几个问题发表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五一六年(周敬王四年),周敬王被王子朝赶出成周(洛阳,东周都城)。晋国派兵帮助敬王回国,“克巩”。巩,就是现在黄河南岸陇海线上的河南巩县。巩,原是周王朝的畿内国,称“巩伯”。东周时是周王室的直属城邑。巩县以巩命名,是取山河四塞,巩不可克之义。《读史方舆纪要》说:“巩,固也;四面有山河之固”。巩县三面环山,两面依水。东面是虎牢关,北临黄河,山阜萦  相似文献   

10.
洛阳市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西工区是发现东周墓葬较集中的地点,1992年发掘的一座战国墓(CIM3943)出土随葬品种类较多,其中有多件精品。墓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单棺,内葬一人。随葬器物计63件(组),包括金器、玉器、玛瑙器、玻璃器、铜器、陶器等,仅带钩就有纯金制作、用9块玉组成并以铁丝铆合以及铜质嵌金银的多种。玉器中有玉龙、玉璧、玉印等,印文为“事君子”。此墓应属周王室的陪葬墓,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女性。  相似文献   

11.
刘国史迹考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国是春秋时期周王畿内的重要封国。据史书记载,刘氏世为周王卿士,其地位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在东周王室乃至各国诸侯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关于刘国的史迹,至今尚无翔实的记载。刘国故城的地望何在亦众说纷云。一九八四年十一月,我们在偃师县搞文物普查时,曾对刘国故城进行实地踏察。本文根据文献记载、铜器铭文和实地调查,试对刘国历史上的若干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志们。一刘国事迹述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上古老的东方大国,洛阳则是我国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的13朝古都。自距今八千多年前的裴里岗化时期,中华民族的人始祖伏羲氏“画八卦、造书契”以来,到公元12世纪初的北宋末年,在长达七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以古都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在政治、经济和化等领域,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和核心地位。中国钱币化有着四五千年  相似文献   

13.
洛阳是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历史悠久.仅从东周时起,先后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后梁、后唐七个王朝在此建都,隋炀帝和唐高宗李治也一度把都城从长安迁移至此.洛阳成为"九朝名都",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4.
秦文化和具有秦文化因素的墓葬是从春秋开始形成的,它经历了整个东周时期和秦王朝统治时期的五百多年时间。洛阳秦墓是指战国晚期秦灭东周之后至西汉初在秦人和秦王朝统治期间内洛阳及其附近的墓葬,它有别于东周时期洛阳的周人墓葬,也有别于秦王朝灭亡之后西汉王朝统治时期的墓葬。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一、洛阳秦墓的发现洛阳及其附近的秦墓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曾陆续发现。一是50年代在距洛阳较远的三门峡市和洛宁两地的发现。三门峡秦墓位于该市的上村岭,共发掘了竖穴墓19座,洞室墓60座1。洛宁发现的一座竖穴墓,位于该县西南的故县村2…  相似文献   

15.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统称为东周。自公元前七七○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以后,至公元前四八一年史称春秋。春秋是我国古代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这时期的阶级关系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出现了非常复杂的斗争情况:各诸侯国间相互争霸,小国不断被兼并,大国愈益富强,周王室的势力则不断被削弱;同时,奴  相似文献   

16.
《史记》云:苏秦,东周洛阳人也。《战国策》云:苏秦,洛阳乘轩里人。乘轩里在何处,文献失载。《洛阳伽蓝记》虽有记载,但令人生疑。自北魏至明1000余年亦无苏秦故里记载,明清文献云为“洛阳古太平庄”,不知所据何本。苏秦墓在山东、河南有数座,真伪莫辨。洛阳太平庄村出土唐代“武安君六国丞相苏公墓”碑,证明了苏秦故里就在太平庄村,其墓亦在太平庄村南。  相似文献   

17.
从花园庄东地卜辞看“子”的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东卜辞主体的"子"卜辞,最为突出的是完整记录了"子"对王室的贡纳以及养马的职责,同时记录了外邦职官对"子"的贡纳。由此可知"子"族的组织结构与王室的关系;并显示出花东子族对于王室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看出其地位的显赫与独立性。由此分析,"子"的身份和地位在武丁时代可能是一位管理内务的大臣。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50年代,阎文儒先生率领考古队在洛阳涧河两岸进行考古调查和勘探工作,发现了东周王城遗址。东周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6年,共25任周天子在洛阳为王。经考古勘探和部分发掘确认,东周王城位于涧河两岸,以东岸为主,四周有夯土城墙,占地约9平方公里。现在,东周王城遗址基本上湮没于现代都市建筑群中。  相似文献   

19.
洛阳盆地自古以来就有两个空间的观念,观念的形成始于周公营建雒邑。周公营建雒邑离开了夏商传统的都城区域洛汭、伊汭,选择了瀍涧之滨的优势地域。西周雒邑成周营建完成之后,"郏"逐渐演变成为了该区间的专有地理名词,两地观念已事实存在。东周东迁选择在西周雒邑成周故地的西侧构筑王都,东周的王都称王城,又称周、成周、京师,亦位于郏地。敬王十年避王子朝之乱在狄泉营建成周新城,一周变成二周,王城和成周之名地理分离。战国时期基于周的二都出现了两个全新的地理概念:河南和洛阳。随后被秦汉的郡县制所继承,洛阳盆地的两个空间观念从此转换成河南和洛阳。两周建制河洛的关键问题是周、成周的名义问题。"周"作为地名时,其概念绝非是单纯的地理称谓,还包涵了一个复杂的政治意蕴,其意与"京师"大抵接近。"成周",是"周"之美称。周、成周和周王的都邑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20.
云纹瓦当在洛阳地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瓦当,作为一种建筑构件,其外形或当面图案纹饰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是现代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中确定某一城址或建筑基址时代的可靠标志物。本文通过对洛阳地区出土的东周──魏晋云纹瓦当进行收集与整理研究,确定时代并总结出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