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研习《岳麓书院藏秦简(壹)》基础上,对其中五处简文的训释、句读等提出了新的看法:《为吏治官及黔首》简2贰"里中"指所聚居的里中;简20叁"毄"读作系,训作约束;简23叁""读作蒐,訓作聚集;《占梦书》简27贰"梦死者复起更为官(棺)郭(椁),死者食,欲求衣常(裳)"是一例梦占,而非两例;简34壹之梦占可与《左传》中一则记载对读。  相似文献   

2.
《文献》2014,(1)
<正>中村不折(1868-1943)是日本国久负盛名的美术家和文物收藏家。尤其是他创建的书道博物馆,素以收藏古本文献和书法文物而著称于世。在中村氏的众多藏品中,《唐人日课习字卷》(简称《日课》)是吐鲁番出土的一件习字作业。王重民《敦煌遗书散录》所附《日本中村不折所藏敦煌遗书目录》介绍说:"0908唐人日课习字卷(吐鲁蕃出土之唐书)。"~①陈国灿、刘安志主编《吐鲁番出土文书总目(日本收藏卷)》著录称:"055唐人日课习字残片,幅约9寸5分,长32尺8寸,隶书。同一字写七八十次,共有三百五六十字之多。据  相似文献   

3.
江西境内有两座万年桥:一在南城县,一在分宜县,是有名的两座劵拱石桥。其规模之大,结构之精,不仅在我省是数一数二的,就在江南来说,也是为数不多的。南城万年桥在南城县城的东面,离城约三公里,是横跨抚河的一座大型石桥。有万年桥志一书,记载此桥"计长一百拾八丈三尺,宽一丈八尺三寸。……诚为江右第一大桥也"。又据南城县志及万年桥志的记载,在明成化二年时(1466年),有  相似文献   

4.
《乾隆京城全图》(以下简称((京城图》)是乾隆朝绘制的北京城区地图,原图保折装册页式本,上下十七排,每排由左、中、右三册组合,共计五十一册。其左、右两册展开长度为一丈三尺,中册展开长度为一丈六尺二寸;各册宽度皆二尺六寸,故其总体拼合尺度为四丈二尺二寸(东西向)乘四丈四尺二寸(南北向),折合公制即13.504米×14.144米(按一营造尺合0.32米计)。以此图面尺寸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相似文献   

5.
1991年4月,随傅熹年先生一行前往邯郸,得国家文物局与邯郸市文管处大力协助,考察了响堂山石窟之大部。现据此次考察所获,从建筑角度,对石窟的总体布局、洞窟形式、窟内空间以及窟檐部分略作分析。南北朝是我国佛教石窟开凿最为兴盛的时期。北魏中期,云冈、敦煌、麦积山、龙门等处相继开凿了规模宏大的石窟群。北魏政权分裂后,各地开窟造像的势头并未因之而消减。西魏北周境内,最主要的石窟实例是甘肃天水麦积山;东魏北齐境内,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继北魏洛阳之后成为新的北方佛教中心。在邺城、晋阳(今山西太原)以及两都间往来的路上,即今河北、山西、  相似文献   

6.
峨眉山金顶的铜碑,在卧云庵内。该碑虽然经历了大自然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光润可鉴,字迹清晰。碑文中记载三百多年前,峨眉山顶曾有一座精湛的铜殿,此殿始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之春,竣工于次年之秋。“殿高2丈5尺,广1丈4尺4寸,深1丈3尺5寸,上为重檐雕甍,环以绣棂琐窗,中坐大士,傍绕万佛,门枋空处,雕画云栈剑阁之险,及入山道路逶迤曲折之状。渗以真金,巍峨晃漾,照耀天地。”这确是一座精致的古代建筑珍品。据说,在当时闻名遐迩,引来许多名人观赏,得到了极高的赞誉。清人王曰曾有诗云:“重家崇胜事,法象得辉煌,玉局三曾诰,金宫百和香。塔熔六艺乘,钟吼老龙王,碑篆为霸古,现模起晋  相似文献   

7.
关于龙门三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門石窟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仿效云岡灵岩寺开凿的石窟。关于龙門各窟营造的年代问題,多半由造象銘文自身作了說明,但遺憾的是所謂龙門三大窟,即为孝文帝文昭皇太后和世宗而建的三个洞窟,在現存的石窟中倒底是哪三处,至今还沒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結論来。关于开凿龙门三人窟,有魏书釋老志一段可靠的記载:"景明初,世宗詔大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闕山为文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初建之始,窟頂去地三百一十尺,至正始二年中,始山斬山二十三丈。至大长秋卿王质谓斩山太高,費功难就。奏求下移就下,去地一百尺,南北一百四十尺。永平中,中尹刘騰奏为世宗复造石窟一,凡为三所。从景明元年至正光四年六月以前,用功八十万二千三百六十六。"这段重要資料,因为  相似文献   

8.
1981年我在北京,获得敦煌石窟唐写本残經一段,长一尺四寸三分,寬七寸六分,糙米色麻紙本。共写經廿五行,每行廿七字,末三行空格,合計廿八行。无首尾,不知經名。背面用一张分配窟龛燃灯名数的手写单来衬褾,因浆水渗透,字迹黯淡模糊,并有残损,細看尚可大体辨識。单中記着"辛亥年"的干支及"十二月八日夜"的日期,(夜字只有半边看得清。)但没有写出紀元年号,从書法、語气和都头、押衙、僧政等称号看来,应該是唐代僧寺方面主持人的布告。按唐代的辛亥年有五个,即: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文宗太和五年(公元831年)和昭宗大順二年(公元891年)。这里所記是哪个辛亥,已无从証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英华殿大木结构进行详细测量、获取大量较高精度数据的基础上,推算出古代匠人在进行大木尺寸设计中采取以下基本方法:1、本案营造尺长316.5毫米;2、以2尺5寸为基本模数确定柱头平面丈尺;3、采用平面柱头通进深之1/2并结合结构细部设计分别确定檐柱通高、金柱净高;4、以2寸5分为基本模数确定步架;5、采用宋《营造法式》制度确定屋架总举架高,并结合适当的举架比例确定各举高度。  相似文献   

10.
康熙三十四年建太和殿大木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王璞子、傅熹年先生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太和殿纪事》所记载的大木尺寸,详细测量、分析太和殿木结构的现状尺寸,得出以下结论1、康熙三十四年所建太和殿平面丈尺是用清尺在明代遗留建筑基址上量度确定的,明清大木侧脚设计有所差异;2、太和殿通檐柱高(柱脚至挑檐枋上皮)等于明间开间;3、金柱高(至上层檐)为通檐柱高的1.5倍;4、上下层斗拱在此基础上深化设计、权衡尺寸,总出挑凑足整尺寸,并通盘考虑以适合檐步举架尺寸;5、按照前后挑檐檩间距的1/3确定屋架正心桁之间的总举架高度。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9,(12)
<正>巩义石窟位于河南省中部,北依大力山,南临伊洛河,由西至东分布有五座洞窟,均开凿于北魏晚期[1]。在洞窟外壁,后期补凿有三百余处大小不等的龛像,以北朝、唐初居多(图一)。除这些造像遗迹外,洞窟外壁尚存修建窟檐建筑时所凿的梁孔、槫槽、椽孔等遗迹,以往对此少有关注。201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配合巩义石窟寺保护所,对石窟整体进行了调查测绘,并重点考察了窟檐建筑遗迹。在综合辨认龛像与建筑遗迹的空间关系后发现,窟檐很可能与唐初补凿的龛像同时施工。下  相似文献   

12.
序 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敦煌文书《诸寺付经历》,系原滨田德海旧藏115V。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滨田德海在北京、天津等地收购得一批敦煌文书,大概有近二百件;五十年代,滨田氏将这批文书出售给东京井上书店;后来,井上书店将这批文书的一小部分出售给日本东京国立国会图书馆,《诸寺付经历》即在其中,编号WB32(3)1。①但由于这批文书是四十年代中期由滨田德海带到日本的,所以没有被编进《昭和法宝目录》。有关的消息,是后来由井上书店透露的。1980年,土肥义和先生在《敦煌讲座·3·敦煌社会》一书中,论述“敦煌吐蕃、归义军时代…  相似文献   

13.
正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十一月实行了一次货币改革,"诏天下以中统交钞壹贯文权铜钱壹千文,准至元宝钞贰贯,仍铸至正通宝钱并用,以实钞法,至元宝钞通行如故"。[1]这次铸行的至正通宝钱,制作规整,楷法精美,在全国统一使用。清代以来,金石学界又发现了一种至正之宝钱,背面穿上有"吉"字,穿右有"权钞"二字,穿左纪值,有伍分、壹钱、壹钱伍分、贰钱伍分、伍钱共五种。这种钱不见于原始  相似文献   

14.
米食为天     
1930年代,南京私人米店外的米糕小贩卖. 唐宋以来,江南成为中国水稻生产的中心地区,稻米已是人们的主食.经过千百年发展,江南的稻食品类多样,千变万化.仅一个米糕,就品类颜色不同,形制不一."方头糕"大径尺而形方;"糕元宝"形状如元宝,又有大元宝、小元宝、金元宝(加黄糖)、银元宝(添白糖)之别;"条头糕"形狭而长:"条半糕"则又稍阔:还有"黄松糕"、"枣子糕"、"百果糕"、"玫瑰猪油糕"等等.每到腊月,江南人家或雇糕工至家磨粉自蒸,或买诸肆市.因此,各糕肆门市如云.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本文所收文书,均为1959年~1975年间,吐鲁番阿斯塔那和哈拉和卓墓葬出土。新疆博物馆等单位前后经过13次发掘,共清理墓葬450余座。其中出土有一批晋唐时期汉文文书,现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武汉大学历史系协作进行整理编辑,于1981年~1991年出版了释文本(简装本)一至十册;1992年~1996年又先后出版了图文对照本(精装本)壹至肆册。这两套《吐鲁番出土文书》编排上略有不同,存在差异。且图文对照本又增收了释文本未收的少数文书及大量文书残片,对释文本的个别漏误也作了订正。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学者对此写本的著录与研究此写本为鄂登堡1914-1915年间掠自我国敦煌.现藏俄罗斯东方学研究所彼得堡分所.前苏联学者??孟列夫在他主编的《亚洲民族研究所敦煌特藏汉文写本叙录》第二辑(1967年莫斯科俄文版)中最早作了简略介绍.·??丘古耶夫斯基在其所著《敦煌所出汉文文书》第一册(1983年莫斯科俄文版)中首次公布了原件真迹图版,并附有汉文录文.我国学者唐耕耦先生据丘氏该书图版将此写本收入《敦煌社会经济文书真迹释录》第二辑  相似文献   

17.
1974年,河北省灵寿县麒麟院幽居寺旁发掘出土一件三彩琉璃塔,现为河北省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收藏。此塔工艺精美,未作过全面介绍,现简介于下。塔为陶质彩釉,通高78厘米,平面六边形。其造型由下至上以塔身(含基座)、下檐、上檐、塔刹组成(封底)。塔基束腰须弥座式。塔身上设仿木结构塔檐,檐下有斗拱承托,斗拱分转角和补间两种,均为四补作单抄。令栱之上不施替木,直托檐椽。其上为上檐,檐下亦用斗栱,式样与下檐相同。顶呈六角攒尖式,上置塔刹宝顶,下施戗脊,脊端装戗兽,下饰套兽。塔身正面设仿木构形制假门,门上方刻铭文:“烧身刘」舍利」之塔」五戒”,左右侧刻铭文“昔大安贰年」四月初八日烧身刘  相似文献   

18.
《敦煌变文集》卷四所载《破魔变文》,由王重民先生据敦煌卷子伯二一八七号(甲卷)及斯三四九一号(乙卷)校录。其后徐震堮先生《敦煌变文集?遣拐芳啊对俨埂?蒋礼鸿先生《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及附录《<敦煌变文集>校记录略》,又续加补校。笔者再摭拾若干条,以为续貂。《变文集》校记所引乙卷异文有须改正者,一并附焉。引文出自《敦煌变文集》者,但标页码,不赘书名。降魔变神押座文。(344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在死者手中放上的玉器,或其他器物,称之为“握”。古人认为,人死时不能空手而去,要握着财富及权力。生人不愿死者空口而去便有了“唅”,不愿死者空手而去便有了“握”。灵魂不灭的信仰使得慰藉亡灵的厚葬之风产生,死者生前所拥有、喜爱的物件也由此葬入了墓中。《仪礼·士丧制》云:“握玉手用玄熏,里长尺二寸,广五寸,牢中旁寸,著组系。”这就是说,用长一尺二寸,宽五寸的红黑色织物包裹东西,握在死者手中,并用丝带捆紧。《释名·释丧制》“:握,以物在尸手中,使之握也。”握玉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山西汉墓出土的遗物中,常可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两铭的几处疑难字句及通篇大意作了新的释读。提出“伯氏”应指召伯虎,为涉讼的男一方。“宕其叁”、“宕其贰”,“宕其贰”、“宕其一”恰与《周礼·夏官·大司马》上地、中地计赋办法相合。两铭所反映的琱、召两家之土田纠纷,以碉氏赔偿贝和归还多占的土田(邑)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