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亲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闿运为名。王氏生性狂狷,不可一世,常以帝王之学自负,尝与肃顺、曾国藩等共事,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而辞归从事著述传教,学术存后世、桃李满天下。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负有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以及《湘军志》等。王  相似文献   

2.
王闿运     
《文史月刊》2010,(10):40-40
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梦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闯运为名。他是被后人誉为“霸才雄笔固无伦”的晚清大才子,少负盛名,敢为直言,颇有古之狂士品性,是清末民初的经学大师、文学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3.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湖湘礼学大师,《礼记笺》体现出了王氏鲜明的笺注特色与经世致用的礼学思想。王闿运宗郑而不盲从郑、驳孔而不废其说、有疑而不臆断、敢于提出新见并随时自证、重视经注版本文字的考订,这都是《礼记笺》笺注特色的体现。在《礼记笺》中,王闿运通过创造性诠释将其“礼以自治”的礼学思想融入古礼之中,并以时礼训解古礼、以实证去考求古礼,体现出了王氏礼学研治服务于现实礼治的主张。《礼记笺》是研究王闿运礼学及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魏明  陈立果 《收藏家》2008,(3):71-74
湘军著名将领曾国藩是晚清的“中兴名臣”,他不仅在军事上显赫一时.而且在书法上颇有建树。曾纪泽是晚清的外交大臣,他在致力于西学研究和推广的同时还潜心于书法,并留下众多优秀的书法作品。长沙市博物馆珍藏有曾氏父子多件书法佳作,我们经过鉴赏作了初浅的考析,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学者指正。  相似文献   

5.
近期,石家庄市博物馆举办了《馆藏清代扇面精品展》,共展出60幅清代扇画小品,所书所绘异彩纷呈,各具风韵。其中一幅彭玉麟(亦作麂)的设色菊花扇因其独特的艺术情趣常常令观众驻足品味,流连忘返(见封底)。彭玉麟,湖南衡阳人,字雪琴,自号退省庵主人。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以书生从军,曾平定湖南李元发起义,并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成为湘军主要将领之一。长期与太平军作战,是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中法战争中,阻降言战,战功赫赫,官至兵部尚书。性格刚介绝俗,卒谥“刚直”。彭玉麟善为诗,下笔立就,书…  相似文献   

6.
<正>咸丰四年(1854)正月二十八日是湘军里程碑式的日子。曾国藩率水陆大军正式踏上与太平军的作战征程。湘军陆军对后世军队影响很大,可就平定太平天国而言,水师发挥的作用更大。湘军水师的成立极大地扭转了清廷在与太平军作战中长期不利的局面,先后帮助收复了武昌、九江、安庆、金陵等重要城市。王定安对此有如是记载:“朝廷论平寇功,以国藩创立舟师(水师)为首。”  相似文献   

7.
渔父 《贵阳文史》2009,(4):34-36
光绪十五年九月五日.苏州。这天,有人约王闿运吃饭,因下大雨,轿夫不肯去,王就借钉鞋步行前往。仆人不认识路.弯来绕去,王闿运只好亲自问路.好不容易才找到,吃得也不太合心。吃完后准备到刘树棠那里坐一坐。刘是王的老朋友.时任江苏按察使。  相似文献   

8.
青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曾经说过:“余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20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毛泽东生于湖南,长于湖南,自然受到了曾国藩思想的熏陶,他甚至还主动地从曾国藩那里吸收“营养”。  相似文献   

9.
重读《李秀成自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涛 《近代史研究》2002,(5):193-207
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李秀成曾是最有争议的人物。究其原因,是他在1864年天京城破突围被俘后。应太平天国的老对手、湘军领袖曾国藩的要求,在囚笼中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述(即《李秀成自述》),又被曾国藩在删改后刊刻了出来;而其供述原稿,后来又由曾氏后人于1963年在台北全影印发表。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佚联辑说龙建春唐浩明先生总编、湘潭大学为主整理的《曾国藩全集》,是曾氏文字目前收录最全的巨编,其工甚艰,其功甚伟,自不待言,全集《诗文》分册中的对联,编辑者据湖南图书馆藏陶甓勤斋同治十二年(1873)刊行的《曾文正联语杂著·楹》和南京图书馆藏谦...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筹办湘军时,由于看到官兵奸淫掳掠,广大民众深恶痛绝,因此提出“不扰民”为“治军之根本”,并亲自编了一首《爱民歌》,歌云:  相似文献   

12.
四卷《曾文正公家书》毛泽东早年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他在1917年8月23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出生时,曾氏刚刚去世20年,曾国藩“中兴名臣”的声名尚未褪色,从地域文化来看,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湘乡是韶山的近邻。韶山曾有成千的民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素以“知人善任”名世,其人才思想颇为完备,主要形成于十余年京宦期间,系统化并实践于创建湘军和与太平军的殊死较量时期。本文试就曾国藩人才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作些简略的探讨。一曾国藩出生于湖南乡下的地主家庭,自幼熟读经书,热衷科名。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留京任翰林院庶吉士。此后十多年里,曾氏由翰林七迁升至侍郎,官拜从二品。在京期间,他积极留心人事,认真探究定国安邦之策,尤其注重人才问题,并逐渐产生了许多独特而深刻的见解。首先,他认为人才是转移世风的关键。在京十年,他目睹了“士大夫习于优…  相似文献   

14.
李鸿章在湘幕“不见知”的情况确实存在翁飞王尔敏先生在。《淮军志》的一段注释中,就淮军建立和李氏出山,引用了王阎运“李(鸿章)在(湘)军中不见知”的话,并认为:“运所言虽稍失实,而大致近情,①”对此,不少学者表示不能同意。最有代表性者数贾熟村先生,他认...  相似文献   

15.
姜国伊,生卒年不详,字尹人,四川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人。清光绪十二年(1886)举人。王闿运主讲尊经书院时,姜国伊曾条举“四书”疑义数十以问,王闿运亟称之。姜氏自幼聪颖,立志穷经,涉猎汉唐宋儒,笺注传训,尤精于《易》。其所注经传,系以经解经,一扫唐宋诸儒窠臼,兼综条贯,处处有新解,条条有卓见,于经学、医学、农学无所不包。论者谓其经学优于诗赋,诗赋优于文章,医学则在经学、诗赋之间。  相似文献   

16.
1914年11月底,国史馆纂修、代馆长王闿运主持馆务的宋育仁匆匆离开北京,他是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递解回籍”的。  相似文献   

17.
非非 《文史博览》2014,(8):33-33
胡林翼是晚清重臣,率领湘军收咸宁,克武昌,为平定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的字)之才胜我十倍.”毛泽东也因仰慕他而取字“润之”.可就是这个勇武的胡林翼,却有一段曾让曾国藩所嘲笑的往事.  相似文献   

18.
孙峻山 《安徽史学》2000,(4):61-64,56
在曾国藩和李鸿章关系的研究中,现在仍需阐明的地方还不少,现仅就三个问题试作分析探讨。一、湘幕之争 太平天国运动起后,曾国藩与李鸿章奉命办理团练,但李氏在安徽没有立住脚,而湘军却日益强大,需要更多的人材佐助。咸丰八年十二月,李氏来到曾国藩幕府。此后,经过具体事务的锻炼和曾氏的着意培养,李氏的能力增长很快,其独当一面的志向有所显现,不遂愿,便时感失意与压抑,因此在诗中写道:“昨梦封侯今已非”、“归老湖边埋姓字”。对李氏急于立功  相似文献   

19.
张忠 《文史春秋》2010,(5):29-33
湘军入皖,主帅忧郁 “我的个乖乖弄的隆,曾国藩来了!不得了,了不得!”老一辈安庆市民用地道的安庆方言如是说。真是不得了喂!1861年9月11日,湘军攻破安庆城的第6天,曾国藩率他的一拨人马,从东流江门大营浩浩荡荡来到安徽省城安庆。但见“旌旗蔽日,千帆肃立”,沿安庆西门外的盐河(皖河口)直到20里外的长风港,迤逦而下——大大小小都是船啊!连对岸十里雁汊,也插满了帆樯:这就是近代史上号称十大营的湘军水师。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庆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南一个名叫白杨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时,兼有“中兴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头”、“曾屠户”、“卖国贼”的骂名。1853年1月,曾国藩以在籍礼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团练大臣,编练湘军,从此成为太平天国最强劲的对手。曾国藩从一介书生,摇身一变而为一个军事集团的首领,指挥湘军四处征战,最终镇压太平天国,挽救了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这也使得他的名声威望达到顶点,一度官至直隶总督,成为清王朝最为倚重的汉族官员,死后被清廷追赠为太傅,谥号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