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识陶渊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识陶渊明,是《桃花源记》;三识陶渊明,便是读了《五柳先生传》。作者在文中提到“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而以“读书著文,饮酒”自娱,并且希望成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主观上看,作者不与当时黑暗之世同流合污,独避桃源;但细细一想,他是在逃避现实,采取一种与世无争的态度。我不禁想起《爱莲说》中赞莲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周敦颐选择的是傲立于俗世之中,而非陶之“隐逸”。黑暗之世相同,而  相似文献   

2.
初至桃源境 朵儿是个身体敏感的孩子,杭城常年雾霾让她咳嗽连连,常常一两月也不见好.心疼孩子的林森想起妻子的老家丽水群山环绕空气新鲜,于是趁着放假到酉田村来了次清肺行动. 一入酉田,桃花天天,落英缤纷;黄墙黑瓦的房子错落有致地排列在山脚下;四周群山环绕,远处隐隐传来黄牛“哞哞”的叫声;这一派祥和的景象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相似文献   

3.
王水根 《南方文物》2003,(2):96-100,121
在拙著《鸟图腾及相关问题》一文中①,笔者以《陶渊明笔下的氏族英雄》为条目,记述了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中所歌颂的两位神话传说英雄,即刑天和丹朱,以说明鸟图腾的意识,直到晋宋时代的陶渊明脑海中,依然浓郁地保留着。自然,从中也流露出陶渊明的民族意识。人们不禁要问,陶渊明与鸟图腾氏族,有否渊源关系?或者换言之,他是“南蛮”族的后裔吗?本文试作补述如下。先说陶渊明的“猛志”在表述生平理想时,陶渊明往往写到鸟。他总想像鸟儿那样自由翱翔。曾以鸟自喻,把自己被官场约束得失去自由称作“羁鸟”(《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陶渊明的“新自然观”出发,从思想、文学评论的角度来探讨其思想中的否定性特征.指出其否定性存在于文学主体和内容之间彼此背离的关系.虽然陶渊明的作品歌颂自然状态,在风格上被视为“笃意真古”的代表.但是他的“古”是建立在“以今观古”的视角中得以形成的,不同于传统的“自然”视角.在本文的第三部分,对陶渊明的文学创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不求甚解”在字典上意为;不过分深入去理解。许多人都不赞同“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和态度,而我却呼唤“不求甚解”。首先,我们先看看“不求甚解”的来源。晋时有两种学风:一是两汉经风的余孽,一是从魏晋以来的玄风。这两派都竭力追求“甚解”,钻研于前人留下的点滴细节。这实际上是钻牛角尖,并不能获得有益知识。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不求甚解”,不斤斤计较于字句间的吹毛求疵,而看重通视全文大意。陶渊明有如此高的成就与“不求甚解”大有关系。其次,近代文学家鲁迅提出“随便翻翻”专业以外的书籍:读社会系的看看自然,读历史系的翻翻地理……他的“随便”加上“翻翻”,自然就是  相似文献   

6.
新桃花源记     
石湾 《旅游》2000,(5):9-9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传世名句。1600年过去了.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的20世纪末.怕是很难找到这样“与外人隔绝”的一方乐土了。  相似文献   

7.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因“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愤然辞去彭泽县令的职务,隐居山林,开始了独善其身的隐士生涯。在后人的心目中,隐居后的陶渊明是一直过着“悠然见南山”般的快乐生活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联系他的身世再品味一下他的诗作,我们会发现答案是否定的。考察一下幼年的陶渊明,再看一下他那些并不是很出名的诗,我们就可以还原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8.
《游斜川》是陶渊明的一篇重要作品,袁行霈先生在《陶渊明年谱汇考》一(原载《中国典籍与化论丛》第四辑,中华书局,1997年;现收入袁先生《陶渊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将之列为据以判断陶渊明生年的“第一等”资料两种之一。现存这首诗有多处异,  相似文献   

9.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杜甫)“赏读《高士传》,最佳陶澎泽。目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孟浩然)生活在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在玄言文学盛行的文坛中独辟蹊径,开创了中国文学的田园诗派,陶渊明也像中国大部分文人一样欲救苍生,匡社稷,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愿望,但由于东晋时期门阀制度和严重的士族观念,陶渊明在以门第高低来委任官职的乱世中,壮志难酬抱负难展,只能“穷而独善其身”,开始崇尚老庄,既学习道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人生的高洁志趣,又追求超脱世外、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于是走出官场,步入田园。陶渊明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0.
苏立锁 《旅游》2010,(1):88-91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留下了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南山”这词深入人心。浙江瑞安市境内也有座南山,旁边的村庄以山为名叫南山村,历来以手工制作索面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1.
陶诗与对话     
陶渊明所体现的“自然”是建立在人的“关系性”本质上,以田园为场域,所开展出的“入境自然”;“对话”则是陶渊明基于人境关系表陈存在体验的自然倾向。他的“对话”反映了三个向度的多重主题:一是空间向度的社会与自然场域,二是时间向度的历史与未来意识,三是深层向度的主体与精神的掘发。经由这三个向度的对话,不但使他成为最善于透过艺术形式呈现深度哲思的诗人,也使他所塑立的人格典范与桃源理想受到读者最为广大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最近物价一片飞涨,猪肉、方便面、食用油……甚至南下扫购奶粉的“师奶军团”让香港闹起了“奶粉荒”。这一切都不禁让人想起了——  相似文献   

13.
迟铁男  沈晓宁 《世界》2003,(6):21-24
说起内蒙古,您也许首先会想起红日、蓝天、白云、绿草,想起“清清的湖水,洁白的羊群”和扬鞭催马的牧人,想起天幕低垂,大漠孤烟,古道驼铃……“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这首原来由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演唱的极具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美歌曲,已成为内蒙古卫星电视台的开始曲,更加深了人们对内蒙古草原的美好想象。  相似文献   

14.
正"四围春水一芦墟"。位于江苏吴江东南端,临沪,邻浙,芦墟,遮不住的明丽水印,写不尽的莼鲈之思:偌大的元荡,"无风三尺浪"的三白荡,更有"分湖便是子陵滩"。不事修饰,"芦墟"之名,总让我想起陶渊明的诗句"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想起《诗经》中的歌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几点渔灯过远村""一片芦花万顷秋",这是过客眼中的景致。  相似文献   

15.
程元宇 《纵横》2010,(4):37-40
每当想起解放前在上海参加“民联”、“民革”的地下革命活动,我都激动万分。这是我生命旅程中最有意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故里何在?史传、地理着作、陶氏宗谱的说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丰人士亦至今争论不休。沈约《宋书·隐逸传》等称陶渊明为“寻阳柴桑人”,而乐史《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近二十多年来,江西宜丰人士多方论证渊明“始家宜丰”。然证以史传、颜延之《陶徵士诛》,尤其是陶渊明诗文,此说矛盾之处很多,实不足取信。  相似文献   

17.
悦听     
《风景名胜》2012,(2):164-165
生无所求——汪峰 在2012来临之际,汪峰的新专辑终于近乎完整地揭开了神秘面纱,名为《生无所求》,很难不教人想起25年前崔健的《一无所有》,但从这二者的名称来看,前者的“生无所求”正是因为从后者的“一无所有”进化完成到了“统统都有”,但这仅是在物质方面的。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抗日战争胜利距今已四十多年了。当人们回顾抗战胜利的结局时,不能不想起中国由十年内战走向全民族一致抗战的枢纽点——西安事变;更不能不想起这一历史事变的发动者——张学良将军。 张学良为什么走上了联共抗日的道路?他为何逼迫中国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走上联共抗日的道路?对此,国民党方面持有一种论调,认为这是张学良受了共产党“欺骗”和“愚弄”的  相似文献   

19.
林芝在西藏,却有着“非典型”的景观.在青藏高原,山山水水都曝光于天空与骄阳之下,荒凉壮阔.而到了林芝,色彩却一下子多了起来,桃花绿树,鸡犬相闻,似乎恍惚间误入了陶渊明的世界.唯有抬头一望,那肃穆耸立的雪山,才让人恍然发觉自己并非身处江南.“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在这仿佛被世间遗忘的仙境之中,每年三四月,片片桃花就在这高山峡谷间绽放.  相似文献   

20.
许辉 《神州》2012,(31):14-15
中国“自然诗终让渊明独步”,华兹华斯作为“自然诗人”,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二者都崇尚自然,表现自然,但诗中的自然却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境界,即陶渊明的诗歌呈现出与天地同一的审美境界,具有逍遥之神韵,华兹华斯的诗歌呈现出在人神之间的宗教情怀,具有拯救之意味,这源于各自所处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