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56年,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一个国外共产党代表不能到会的“秘密报告”。这是一份标志着苏联的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足以影  相似文献   

2.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将要作为光荣的一页载入人类的历史。代表大会证明了苏维埃人民精神上和政治上的一致,苏联共产党的完整坚强,以及它团结在列宁主义的中央委员会的周围。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总结报告、代表们的发言和  相似文献   

3.
80年代末期苏联社会情绪激进化的政治历史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立茀 《世界历史》2000,3(5):67-77
笔在《苏共政治控制衰变》中的讨论表明,在1989年3月举行第一次苏联人民代表差额竞选前后,苏联社会情绪显现激进化的倾向:对苏共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不满开始成为大中城市的主流情绪,主张进行激进民主改革的思潮开始占上风。这充分体现在大中城市的选举中,共产党提出的候选人大多遭到人们的抵制,反对共产党的人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苏联人民代表选举,全苏30个重要地区的党和国家高中级领导干部失去了国家最高政权机关的岗位。  相似文献   

4.
1959年3月24—25日,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学部举行了全体大会。学部秘书E·M·茹科夫院士做了“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和苏联科学院历史科学学部的任务”的报告。他指出,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报告和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其他文件,已经明确地表述了思想工作的任务,已经拟定了我国科学与文化进一步发展的途径。接近生活,积极参加共产主义建设,就是党向社会科学工作人员提出的主要要求。“我们的经济  相似文献   

5.
1922年1月,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身患重病的列宁亲切接见国民党代表张秋白、共产党代表张国焘,询问他们:“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孙中山对国民党的腐败、涣散、软弱的现状极为不满,当列宁的信息传递给孙中山时,他认为中国革命将会因此而出现新的转机。次年8月,他派遣蒋介石、沈定一、张太雷、王登云等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意欲学习苏联的政治、军事和党务,并希望苏联派遣得力的顾问团常驻中国,帮助中国进行国民革命。  相似文献   

6.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中国代表问题杨奎松有关共产国际1922年初在苏俄境内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的基本情况,自从SQ年代初中国史学界陆续了解到苏联当年出版的《远东各国劳动者第一次代表大会》的速记记录,舒米亚茨基192...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共产党自行解散,东欧各国共产党下台、改名、分裂。出现如此结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少学  相似文献   

8.
斯大林怎样破坏党内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苏联共产党在列宁领导下党内民主制度初步建立苏联共产党最早建立于1898年,这一年3月1日,在明斯克市秘密召开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宣  相似文献   

9.
苏星 《百年潮》2005,(7):39-42
1991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了,苏联共产党从执政党变为在野党.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无可补偿的沉重损失。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样,怀着无穷的悲痛。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想起二十九年前,在伟大的列宁逝世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所作的布尔什维克的誓言。这誓言,把全党、全体工人阶级、全体苏维埃人民的无穷悲痛,化成了坚强无敌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和这誓言同样的精神,忠实地遵循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为他的全部遗训的光荣实现而坚持奋斗。斯大林同志和列宁在一起缔造了并亲自培育了苏联共产党,使它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革命的先锋队,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共同的模范。这个党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有力地援助了全世界的人民革命事业。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所说的:「列宁、斯大林是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前进的旗帜。苏联共产党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模范。在列宁、斯大林的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是世界和平民主的强大堡垒。世界上一切进步事业都是和苏联的存在与发展分不开的。全世界人民仰望着苏联,把苏联看作自已的将来和自已的希望。」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苏联共产党为模范和以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为指南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中国革命所要走的道路也正是苏联的道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斯大林同志毕生对于我国革命和我国人民的特殊关怀。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成长在斯大林的时代,胜利在斯大林的时代。斯大林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战略策略的各种问题作了极其英明的指示,粉碎了托洛茨基匪徒对中国革命的胡说,发展了列  相似文献   

11.
在1945年8月缔结《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1946年7月成立新疆联合政府之后,苏联一度减少了对中国新疆的干涉,但并没有放弃使新疆成为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1947年6月,哈萨克斯坦共产党(布)中央向联共(布)中央提交了一份报告,计划在新疆成立联共(布)的分支机构"新疆人民党",并对该党的工作做了原则性规定,表明了苏联打算再次介入新疆事务的意图。本文对解密的这份报告做了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体会议"关于进一步发展农业的办法"的决议对全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进行的斗争具有极重要的意义。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体会议在进一步发展农业方面制订了最重要的措施,指出了农业各部门迅速高涨及农产品急据增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949年初,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中国共产党即将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如何建立新中国,开始摆在毛泽东及其他中央领导人的面前。此时,苏联共产党代表米高扬,秘密进入中共中央驻地西柏坡,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与米高扬一行进行了长达7天的秘密会谈。这是中苏关系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俞邃 《百年潮》2008,(3):38-44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自1956年2月召开至今,已过去了52年。这次大会由于在总结报告中就国际形势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主张,特别是赫鲁晓夫作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个人崇拜”后来改译为“个人迷信”,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统一使用“个人崇拜”),引起苏联内外震惊而著称于世。大会对于苏共和苏联的发展,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对于中苏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苏联解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苏联共产党执政能力衰退,无法有效保卫社会主义苏联,没有获得基本的政治认同。人们对领导人是否认同,决定了他所制定的政策能否顺利实施,预期效果能否达到。  相似文献   

16.
理查德·佐尔格,德国人,于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谍王。  相似文献   

17.
王进 《炎黄春秋》2013,(5):81-82
苏联亡党解体已经过去二十三年了,可是关于苏联亡党解体是非成败的争论和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而且这个题材,在中国的社科领域几乎成了显学。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三:一是中国文化历来有以史为鉴的传统,特别善于从历史巨变中寻找王朝更替的经验;二是中国共产党与苏联共产党有着天然的联系,过去我们经常讲“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际上,随着苏联解体后,很多重要机密文件解密,我们渐渐明白了:早期中国共产党是苏联共产党领导的共产国际的一部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主要的背后推手是苏联共产党。如今,母体不复存在了,那么子体如何生存?自然成为关注的话题;三是当下的中国,面临着很多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很多问题与苏联解体前的状况惊人地相似,譬如官员的腐败、社会风气的堕落、利益集团对权力的垄断、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异化等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宣告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19.
香港广播电台播发了一条“可靠消息” 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前夕,毛泽东开始向苏共提议建立东方情报局.斯大林的谨慎态度与毛泽东的革命激情开始了一番互动与较量…… 1947年9月,欧洲九国共产党集会,宣布成立“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联共(布)中央书记日丹诺夫在报告中提出了著名判断——国际上已出现两个对立阵营.日丹诺夫的报告被认为是与杜鲁门主义相对应的苏联的冷战宣言,而共产党情报局则成为领导社会主义阵营与西方对抗的大本营和司令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前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档案的陆续对外开放,《米高扬就1949年1~2月的中国之行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团提交的报告》已经通过享有使用俄罗斯总统档案“特权”的安·列多夫斯基(前苏联资深外交官、现为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的挖掘而公之于众。1米高扬“报告”公开发表后,在俄罗斯和中国学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被一些人当成“原始材料”加以引用。然而,仔细阅读安·列多夫斯基的文章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米高扬的书面报告中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米高扬在报告中提到的毛泽东和斯大林之间的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