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包干红手印”,被作为一级文物珍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可《南方周末》在 1998年6月 12日却突然登出《翻案文章·大包干红手印是真是假》的“解密新闻”,并以“翻案文章”加在标题之中,公然宣称“这件藏品的真实性十分可疑。原件到底在哪里?”一时报刊纷纷转载,全国轰动。 乘着国庆节、中秋节小岗人纷纷回家过节的机会,我专程来到小岗村,采访这个曾经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的地方。 在大包干发起人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家中,我见到了一张张小岗村和小岗人20年来珍贵的历史照片,其艺术性、新闻性和历史价值让人震颤。…  相似文献   

2.
1977年秋冬之间,当时的党中央、国务院主管农业的领导人在北京召开了一次“普及大寨县工作座谈会”。这是中国农村改革始发阶段的一个重要事件。在这次会议前后,围绕着我国农业是否要继续开展“学大寨”运动,突击搞“穷过渡”等问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大辩论。过去二十多年,直到去年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之时,在众多的纪念文章中,很少见到有人提及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为参加了这次座谈会的一名记者,我深深感到,要了解中国农村改革,这段史实是不能忽略,更不能遗忘的。1977年中国农村形势十分严峻粉碎“四人帮”之时,我国…  相似文献   

3.
许峰 《贵阳文史》2014,(6):36-38
正早在六七十年前,瑞士和贵州,相似的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有经济、文化、社会、历史等方面的相似之处。77年前的1937年,《滇黔月刊》发表了一篇题为《黔民生活之一般[斑]》的文章,作者黔山借旅黔的外省人士之口感叹道:"黔省可惜山多一点,否则,可称为世界第二瑞士。"据笔者所掌握的资料,这可能是将贵州比作瑞士的最早文字记录。笔者认为,"世界第二瑞士"这一判断,在当时并非空穴来风。不妨让我们一起回到上世纪上半叶,通过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观感,去看看那个时代的瑞士和贵州到底有多"像"。  相似文献   

4.
3.推倒神像 1907年前,贵阳继达德、乐群两所学堂之后,私立小学尚有正谊、时敏、一贯、乙巳、贵阳及崇实数所;从这一年起,不过二三年内,私立学堂即成倍增长,一些有识之士。又创办了存诚、昭武、敦本、淑慎、四川客藉等小学堂。女子私立小学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继达德女校、广益、自奋女子小学堂之后,更增加了培德、贞静、毓秀、崇德、蕴贞及光懿等等,总计不下二十余所。这在当时的贵州来说,也堪称蔚为大观了。  相似文献   

5.
<正>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18枚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鲜为人知的是,我国农机化改革发展的历史,也是由安徽农民勇敢自发的行动而取得突破的。1980年秋,安徽霍邱县汪集大队的屈光映等6户农民,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前夕,伴随着民主与科学思潮由文化运动向群众爱国运动发展的进程,贵州政治舞台上出现了一个叫“少年贵州会”的组织。在当时勃兴于贵州的各种社团中,它最活跃,影响也最大;就是在中国五四时期的社团中,也是组织规模较大、别具特色的一个.但长期以来,研究五四运动的著述中多被遗漏,至于这一组织的性质、状况、思想理论、社会  相似文献   

7.
七十年前的“五四”运动,是当时的知识精英面对祖国处于内忧外患煎迫之中的深重忧虑,而发动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与稍早几年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学运动汇合,形成了一股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思想文化以至人的素质等实现全面现代化的洪流,使中国进入了现代。  相似文献   

8.
1986年在胡耀邦主持下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这已经是将近二十年前的一段历史了。作为文件起草的参加者之一,我愿意把自己所接触、所了解的一些情况,记录下来,供关心这段历史的读者研究参考,同时也是以志缅怀。  相似文献   

9.
(一) 明末农民大起义,是一场极为深刻而广泛的阶级斗争。从时间上讲,它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从空间上讲,它波及到大半个中国;从结局上讲,它成功地摧毁了明王朝的统治。像这样大规模的农民革命运动,必然要给与当时历史发展进程以巨大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待言的。不过直到目前,我国史学界还从没有人把这一重要问题提出来加以论述。虽说要正确地解决这样一个既重大又复杂的历史问题,存在着极多困难。可是无论如何也不应当让中国历史上这样重大的问题,永远“空白”下去。当兹党向科学界提出“百家争鸣”之时,願不揣浅陋,提出个人一得之见,就正于全国史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0.
提起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大包干”的开始实行,人们只知道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而真正起步却是皖西肥西县的山南。《安徽“大包干”是怎样起步的?》介绍了发生这一惊天动地事件的经过。  相似文献   

11.
图虚名招实祸的“天下第一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16亩水田创下了亩产早稻干谷36956斤的世界纪录,这是真的吗?《人民日报》曾以头版头条的通栏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专题报道了这件事(见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前苏联《真理报》也登载了介绍此事的文章照片。当时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及朝鲜政府副总理等贵宾曾亲临现场,并给予高度评价。然而,无情的历史告诉我们,这只不过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席卷全国的浮夸风中的一场闹剧。当时在全国,它曾被许许多多受蒙骗的人广为传播,也曾被许许多多明知是假的人津津乐道。为什么这样一场…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我应安徽老年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安徽老年报社的邀请,以81岁之身,在距上次15年之后,重上著名的风景胜地黄山,引起了一段美好的回忆。回忆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徽在20年前揭开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序幕的情景,也是《人民日报》在当时对安徽改革进行大力宣传的情景。小平同志曾说:中国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农村改革是从安徽开始的,万里是立了功的。这段历史之所以值得回忆,主要意义在这里。6月8日一到蚌埠,我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蚌埠原是凤阳县的一个小镇,凤阳是农村“大包干”的发祥地,我立即想起了当时曾经流传全国的“要吃米…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大的运动,不仅在发生的当时人们对它毁誉不一,而且在运动过后成为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也往往是很不一样的。五四运动就是如此。五四运动虽然发生在七十年前,但直到今天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仍然存在分歧。诸如“五四”是否造成中国文化的“断层’或“真空”,“五四”的精神是什么,等等,议论纷纷,其说不一。说起“五四”精神,人们很自然就会想到科学和民主这两面大旗。的确,这两个口号在现代中国影响很大,在现在也还需要继  相似文献   

14.
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29年前,在那个社会大动乱的时期,我曾随着“大串连”的人潮来到这里。当时,我还是一名不谙世事的少年,是怀着崇尚伟大领袖的热情进行参观的。29年过去了,祖国经历了风风雨雨,我已步入中年,也变得成熟了一些,理性了一些,盲目的冲动消退了。但当我又一次来到韶山,却仍然感觉到自己心底潜流着一股浓浓的剪不断的情愫。 去年秋季,我作为一名记者重访韶山。看到宽阔平坦的公路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楼房拔地而起时,不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在厨房中长大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厨房是不对孩子开放的,因为它的潜台词是“危险”、“麻烦”等。但在日本,近来却掀起一股“幼儿厨师”热潮,儿童最热门的游戏场所是厨房,书店热卖的书籍是“儿童料理食谱”,百货公司家电柜台里“当红”的物品是“儿童专用厨具”,电视台不落伍的叫座节目是NHK的“儿童烹饪”……为什么会刮起一股这样的风潮呢?几年前,NHK教育台首先开辟一档叫“一个人也行”的儿童烹饪节目,创下7%的收视纪录。  相似文献   

16.
<正>80年前的1930年秋,僻处西南山国的贵州在贵阳举办了一次在当时来说规模空前的"贵州全省实业展览会",会后印发了《贵州全省实业展览会专刊》,专刊共330页,另有26页插图,详细介绍了该次展览会盛况。本文即据此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从北京出发,坐火车到凤阳,转汽车,穿临淮,搭三轮,驶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大道,看过道旁“欢迎你到小岗来”以及写有邓小平话语的白色标语牌,就来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省小岗村。刚到村口,便见一座高大牌坊,上书“凤阳县小岗村’丁个红色的大字。村子里,张家港市出资刚刚建好的水泥大道、整齐划一地砌着白色院墙的农家四合院。具有徽式建筑风格的村委会小楼以及楼顶上锅状电视接收系统,使得小岗村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中,显示出与众不同地位和气势。问起20年前的事情,小岗人记忆犹新,面对提问,他们也都会侃侃而谈,只是…  相似文献   

18.
就本性而言,历史哲学是一种深层的历史阐释。它所深究的目的大致有二:(1)阐明整个人类历史的特征、过程以及意义等等;(2)阐明历史研究本身特有的性质、方法以及价值等等。概观整个现代西方人文研究的发展趋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作为一股新的历史阐释思潮,历史哲学业已成为一大学术争议点暨理论生长点。因  相似文献   

19.
一、北京农村改革阻力重重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之初,最早实行“包产到户”(即所谓“单干”)的是安徽风阳小岗村,时间在1978年11月。实际上,在此之前全国各地已经有所探索。在北京,早在1964年,北京郊区怀柔县汤河口公社东帽湾大队,对社员果永才一家就实行了“包(山)沟到户”的政策,“单干”15年,粮食产量增加21倍多。  相似文献   

20.
一百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运动,也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进程,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教训。贵州的先贤们当年曾积极投入了这场运动,同时,这场运动对贵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戊戌维新运动,既是对历史进行回顾与反思,更是要从中获得启迪和思索,用以指导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关于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其与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